阮新建;刘畅;王剑飞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护理方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止血、补液、改善呼吸、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 P <0.05),总有效率显著升高(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ALT和 PT 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05),而 AST,TBIL,ALB 等则未见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ALT,AST,TBIL,PT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而 ALB 则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ALT,AST,TBIL,PT 均显著下降(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用于外伤性肝破裂术后肝损伤的修复安全、有效。
作者:方巧红;罗敏;龙昌群;史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2009年至2013年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至2013年武汉地区34家入网医院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地区年抗结核用药金额及 DDDs逐年增加,一线抗结核药物仍占主导地位,二线抗结核药物用量虽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比例仍小于一线抗结核药。经典抗结核药物DDDs 仍居主导地位,新的抗结核药物也在逐渐扩大应用。结论武汉地区医院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也反映了目前结核病治疗的发展趋势,但中成药抗结核病的疗效仍有待评估。
作者:徐艳娇;刘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简称医保改)对医院糖尿病患者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内分泌科出院或转其他科诊治后出院的糖尿病住院患者1400例(A 组),2008年(即医保改元年)糖尿病住院患者820例(B 组),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有无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等影响因素。结果对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效果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是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保险和年龄,对日均住院药品费用的影响效果是有无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保险和疗效。A 组与 B组比较,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有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90.93%和75.20%,无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9.07%和2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本研究中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比例占到90%,与2008年相比住院天数减少,药品费用增长并不明显,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中国居民带来的保障值得肯定。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辅酶 A 对急性酒精中毒并脑外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并分析护理方案。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抢救治疗及护理干预,治疗组加用注射辅酶 A(100单位/次,1次/日),两组均给予适当的护理方案,治疗21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两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GCS )评分均提高( P <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显著( 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及严重过敏症状。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并脑外伤患者常规治疗方案中加用辅酶 A,临床耐受性、安全性良好,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降低其他药品的不良反应,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使疗效更满意。
作者:胡晓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中常用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与碘克沙醇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选择一种相对可靠的造影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12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其中碘海醇组(A 组)57例,碘克沙醇组(B 组)5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造影方法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15例(26.31%),其中轻度14例(24.56%),中度1例(1.75%);B 组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8例(14.55%),均为轻度,无中、重度副反应。结论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检查中,以碘克沙醇为显影剂时出现毒副反应的患者比例及严重程度均低于碘海醇,碘克沙醇的用药安全性更优。
作者:屈进文;杨玉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及ADR 累及器官/系统等各方面,对医院2012年上报的403例 ADR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3例 ADR 报告中,患者以老年人多见,有129例(32.01%);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居首位,共371例(92.06%);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大(67.25%);抗感染药物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51.37%),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老年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 ADR 的主要相关因素。医务人员应增强 ADR 的防范意识,对高发人群应重点监测,对易发品种应加强监管,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对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患儿100例,按照临床分型分为大发作组、复杂组、单纯组、小发作组,均行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治疗,并根据患儿平均每月癫痫的发病次数及改善情况评估用药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高的是小发作组,其次是复杂组,而大发作组和单纯组则较低。各组患儿治疗后3,6个月的发病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对于丙戊酸应用无效的小儿难治性癫痫患儿,使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可在增强原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保护神经系统功能,预后良好,可临床推广。
作者:蔡少华;林茂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芳香性药物具挥发性和特殊气味,有效部位主要为挥发油,有效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挥发性成分。近年来,关于芳香性药物镇定安神的研究日益增多,在医药方面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缺乏系统深入研究。该文就芳香性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镇定安眠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其镇定安神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应用于治疗失眠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万丽娟;卢金清;许俊洁;黎强;蔡君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因 CRS 就诊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克拉霉素口服,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和面部胀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 Lund - Kennedy 内镜形态评分和 Lund - Mackay 鼻窦 CT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鼻分泌物白细胞介素-5(IL -5)和白细胞介素-8(IL -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CRS,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鼻窦病变,抗炎作用良好。
作者:杨雪梅;陈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治疗中老年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症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成 A 组和 B 组,各51例。A 组予赖诺普利,B 组予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 P <0.05)。A 组和 B 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和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赖诺普利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增加降压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在胰腺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血浆滤过技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进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趋于稳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从动态观察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下降更早( P <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 后血脂肪酶及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在治疗早期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 P <0.05),死亡率显著降低( P <0.05)。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谭洁;刘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9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3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4 d,共注射7次,分别于患儿出生后7,14,28 d 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治疗后28 d 复查头颅 CT,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儿智能发育(CDCC)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8 d 脑部影像学检查达到正常的比例为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8%(χ2=4.286,P =0.038);观察组患儿出生后 NBNA 评分14 d 为(32.4±2.8)分、28 d 为(35.3±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5±2.4)分和(33.8±2.7)分( P <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分别为(82.8±5.9)分和(87.6±5.5)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分别为(86.3±6.2)分和(90.2±6.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3)分和(84.9±5.1)分,及(83.6±7.1)分和(86.9±5.8)分( P <0.05)。结论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显著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改善患儿脑部结构及近远期功能,有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张娜;王伟平;彭进昌;朱炜;宋江坤;武兰;李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抢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输注大量等渗盐溶液维持血压>90/60 mmHg,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等检查结果,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患者复苏后24 h 和48 h 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复苏后心率、平均动脉压、PT 和输液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HCT)、Hb 和 PLT 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恢复正常标准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抢救创伤性休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保证脏器血流灌注,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汉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甲基多巴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PIH 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基多巴口服,均以7 d 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两组患者24 h 尿蛋白均下降,观察组为(1.31±0.11) g,较对照组的(2.11±0.27) g 明显下降( P <0.05);观察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死亡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 P <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甲基多巴能明显降低 PIH 的血压,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李建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使用布托啡诺的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心功能分级(AH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同样的麻醉药和给药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4~ T8)。注入腰麻药液后,布托啡诺组另给予布托啡诺1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吗啡组另给予吗啡2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观察产妇术后2,4,8,12,24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布氏评分(BCS)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适应能力(NACS)评分,并详细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2,4,8,12,24 h 镇痛效果相当( P >0.05);布托啡诺组、吗啡组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各时点 BC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3组新生儿 NACS 和 Apgar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5);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 P <0.05),布托啡诺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舒适度良好,且不会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是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喻学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 - 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 LNG - IUS进行治疗。观察月经情况、痛经程度、子宫体积、血清 CA125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4例患者 LNG - IUS 放置过程均很顺利;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存在月经量过多的情况,治疗3个月后月经量明显减少,6个月后无患者月经量过多( P <0.05);治疗前后月经周期未出现显著变化( P >0.05);患者痛经程度和子宫体积在 LNG - IUS 放置后3个月即出现显著下降,6月后均恢复正常( P <0.05);治疗前,患者血清 CA125水平均很高,治疗后显著下降( P <0.05)。不良反应较少,且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好转。结论 LNG - IUS 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84例初治 DLBCL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 CHOP 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R - CHOP)方案化疗,观察疗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05),两组患者部分缓解(PR)率未见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05)。两组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总体生存(OS)率等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05),而观察组患者3年 PFS 率及 OS 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R - CHOP 方案治疗 DLBCL 过程安全、有效,较传统方案联合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
作者:汪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建立测定健阳片中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 Waters Symmetry 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结果淫羊藿苷进样量在0.24~2.4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26%,RSD 为1.02%( n =6)。结论 HPLC 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安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古拉定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给予古拉定600 mg 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甘草酸二铵150 mg 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 P <0.05)。结论古拉定治疗药物性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修复肝细胞组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赵建夫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检索有关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胃肠动力药对比单用胃肠动力药治疗 FD 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 RevMan 5.3软件行 Meta 分析。结果共23个研究,包括2412例 FD 患者纳入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 FD 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胃肠动力药( RR =1.38,95% CI =1.29-1.47)。各项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联合胃肠动力药可明显提高 FD 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晓尉;季洪赞;许莲娥;汪芳裕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