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王建平;李杰

关键词: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死, 血流灌注, 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评价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脑动脉供血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银杏叶注射液和胞磷胆碱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率为88. 00%,高于对照组的70. 00%( 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明显改善( P<0. 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P<0. 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为(28. 67 ± 8. 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 36 ± 7. 86)分( P<0. 05);治疗后,观察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尤瑞克林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流灌注,并能明显改善其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诊部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专项整治前( 2010年1月至12月)、专项整治后( 2012年1月至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品种数、用药金额、用药频度等均有所下降,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增加.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作者:马雅妮;李雪松;陈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2012年至2013年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影响因素,为卡马西平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对癫痫患者进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10例次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中,低于4μg/mL 57例次( 27. 14%) ,4~12μg/mL 152例/次( 72. 38%) ,超过12μg/mL仅1例次( 0. 48%);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年龄、联合用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P<0. 05 );性别对血药浓度的影响不明显( P>0. 05 ).结论 开展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对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开杰;周凯琴;房光萃;陈锦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40例

    目的 观察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患儿,根据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结果 观察组黑便、呕血、止血时间分别为(6. 69 ± 3. 08)d、(4. 78 ± 2. 19)d、(8. 57 ± 3. 28)d,对照组分别为(9. 12 ± 3. 88)d、(7. 29 ± 2. 88)d、(11. 09 ± 4. 49)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观察组的胃黏腺酸碱度( pHi )为(6. 20 ± 0. 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 23 ± 0. 44)( P<0. 05);观察组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葡萄球菌等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效果明显,可缩短黑便、呕血、止血时间,改善pHi,降低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葡萄球菌等检出率,提高氮气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达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依达拉奉联合护理干预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40例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依达拉奉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均接受依达拉奉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0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 P<0. 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P<0. 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P<0. 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期间,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孙林;张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以及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 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00%( P<0. 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 50%和10.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以及血清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静;黄荣杰;史吉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产地川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目的 建立测定川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川芎的质量,为川芎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对川芎主要有效成分藁本内酯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确定佳测定方法.结果 不同产区川芎中有效成分含量有差异,四川道地产区彭州和都江堰总含量高,其中都江堰产区川芎中藁本内酯平均含量高.结论 通过对川芎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四川道地产区川芎质量优.该测定方法能为川芎新品种选育优质的苓种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可为川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优质原料.

    作者:王虎;李文兵;胡昌江;朱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阿奇霉素联合家长协同护理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44例

    目的 探讨家长协同护理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在支气管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家长协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对支气管肺炎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退热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出院后1年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 家长协同护理能提高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缩短患儿退热及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锦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加用氟比洛芬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性疼痛63例临床评价

    目的 观察加用氟比洛芬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已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常规麻醉诱导与维持后,观察组患者在缝皮前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0. 9%氯化钠注射液10 mL缓慢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1. 5μg/kg+氟比洛芬酯200 mg+昂丹司琼12 mg静脉自控镇痛( PCIA ) ,对照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1. 5μg/kg+昂丹司琼12 mg行PCIA.结果 观察组生命体征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静息状态下及运动状态下术后4 h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差异( P>0. 05),其他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两组不同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 P>0. 05);术后6,8,24,48 h观察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 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 81%( P<0. 05).结论 加用氟比洛芬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性疼痛疗效佳,生命体征平稳,VAS评分较低,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炳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4例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奈达铂组( S组) 34例和甘露聚糖肽+奈达铂组(G组)35例,S组接受丝裂霉素4~6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及奈达铂50~8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G组接受奈达铂50~8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及甘露聚糖肽40~60 mg+0. 9%氯化钠注射液30 mL,胸腔内灌注.结果 S组与G组胸腔积液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2. 94%和22. 86%,有效率分别为94. 12%和51.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且S组胸腔内化疗药物灌注次数明显少于G组( P<0. 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是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胸痛,其中S组及G组的Ⅰ+Ⅱ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8. 23%和14. 29%( P<0. 05 ) ,Ⅲ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6. 47%和0 ( P<0. 05 ) ,S组及G组胸痛发生率分别为32. 35%和11. 43%( P<0. 05 ) ,但均为轻度胸痛.结论 丝裂霉素联合奈达铂胸腔内灌注治疗NSCLC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好,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易于接受.

    作者:张银铃;田莹莹;袁希英;吕宏宇;马学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片中没食子酸和槲皮苷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片中没食子酸和槲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 采用HPLC双波长法,以Hypersil BDS-C18柱(250 mm × 4. 6 mm,5μm)为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0. 2%磷酸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没食子酸检测波长为270 nm,槲皮苷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 没食子酸及槲皮苷进样量分别在0. 60~6. 00 μg,0. 03~0. 30μg ( r=0. 999 4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100. 24%,RSD为1. 02%( n=6);槲皮苷平均回收率为99. 88%,RSD为1. 17%( n=6).结论HPLC双波长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猴耳环消炎片2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可用于猴耳环消炎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军;罗德珍;李镜友;张志坚;任锦文;沈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细辛脑注射液与6种常见输液配伍质量及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细辛脑注射液用6种输液调配后的成品输液质量及稳定性.方法 模拟细辛脑注射液临床用量,分别用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0. 9%氯化钠注射液(NS)、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GNS)、复方氯化钠注射液(CoNS)及乳酸钠林格注射液(SLR)调配为低、中、高质量浓度(0. 10,0. 16,0. 20 g/L)的成品输液,于室温(25℃)自然光和避光条件下放置.结果 各成品输液性状均为无色的澄明液体,8 h内无明显变化;用5%GS,10%GS,NS,GNS,CoNS,SLR调配的成品输液pH分别约为5. 58,4. 70, 6. 00,5. 71,5. 94,6. 03,8 h内无明显变化;用5%GS调配的低、中质量浓度与用NS或GNS调配的低质量浓度成品输液每1 mL含10μm及其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不超过25粒,含25μm及其以上的不溶性微粒不超过3粒,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规定,且4 h内稳定,其他各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数均不符合规定;用5%GS,10%GS,NS,GNS调配的成品输液中α-细辛脑含量6 h时相对0 h内下降不超过10%,自然光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各成品输液于自然光下0~8 h高效液相色谱(HPLC )指纹图谱相似度约为1,α-细辛脑含量下降过程中未检测到新产物.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适宜用5%GS调配为低、中质量浓度的成品输液,也可用NS或GNS调配为低质量浓度的成品输液,室温、自然光条件下4h内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

    作者:唐祺;吴妍;邓晓媚;杜红芳;刘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米泔水炮制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含量的变化

    目的 考察米泔水炮制前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测定射干生品及米泔水炮制品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每100 mL含甲基-β-环糊精和2-羟丙基-β-环糊精各0. 375 g),梯度洗脱.结果 射干药材经米泔水炮制后,射干苷及野鸢尾苷等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而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等苷元含量有所增加.结论 米泔水炮制后射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可促使异黄酮苷类成分向异黄酮苷元类成分转化.

    作者:李锁;王光函;单国顺;邹桂欣;李国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胶囊壳对拉曼光谱测试胶囊剂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的胶囊壳对拉曼光谱测试的影响.方法 采用拉曼光谱对常用胶囊进行了透过胶囊测试药品、取出胶囊内药品直接测试、测试空胶囊等试验,对比谱图,分析不同颜色、透明度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不同颜色的胶囊在拉曼测试中对胶囊内部样品信号的影响不同,均可通过光谱差减的方式排除.结论 可通过光谱进行差减,获得胶囊内部药品的拉曼信号,为胶囊的无损测试提供了一种途径.

    作者:杨晓莉;纪南;孙馨梅;田萍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国产比阿培南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 探讨比阿培南对医院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临床分离的8种常见致病菌161株,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判定参照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 NCCLS )标准.结果 比阿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都显示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敏感率为95. 24% ~100. 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菌属敏感率为85. 00%,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为75. 00%,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率为57. 15%,且不同临床科室间敏感率差异显著.结论 比阿培南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尤其在对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细菌的敏感性高,可作为临床中、重度感染的经验性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陈亚芳;葛称;顾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例颅脑手术后继发严重感染用药监护体会

    目的 讨论临床药师在参与制订和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会诊并持续监护的1例重症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结果 药师全程监护患者的治疗过程,能及时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医师提供帮助,促进患者病情好转.结论 监护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药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素养,体现了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李亚骞;林海霞;官真水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新生儿败血症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及美罗培南的疗效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及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4月至12月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措施,研究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结果 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合并120例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80. 00%,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 APACHEⅡ评分)和全身性感染相关衰竭评分( SOFA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改善患儿各项指标( P<0. 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 CRP ) ,降钙素原( PCT ) ,CD64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 05),研究组好转更显著( P<0. 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 67%,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 00%( P<0. 05).结论 绒毛膜羊膜炎是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减轻患儿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止病情恶化,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杨宇艳;高世泉;高彩云;闫爱霞;才海燕;郭丽侠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和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提升药房管理质量与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使用药物的患儿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使用管理方法,试验组患儿予提升后药房管理的药物使用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试验组住院费用为(1 115. 53 ± 334. 34)元,住院时间为(12. 89 ± 3. 23)d、使用药物种类为(1. 45 ± 0. 39)种,给药天数为(4. 38 ± 1. 56)d,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 734. 24 ± 341. 45)元(,18. 38 ± 5. 56)d(,3. 66 ± 1. 45)种(,6. 78 ± 2. 06)d( P<0. 05);试验组更换药物发生率为12. 50%,联合用药发生率为10. 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50%和36. 25%( P<0. 05).结论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对合理用药起到了保障作用,更换抗菌药品和联合用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使用药物种类和给药天数均明显缩小,保障了用药者的利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光照、放置时间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考察,模拟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温度、光照等变量因素对两者配伍稳定性的影响.温度为4℃和25℃,光照强度为2 500 Lx和无光,观察时间在配伍后的0,0. 5,1,2,4,6,8 h.考察内容包括外观、不溶性微粒、pH和含量测定等.结果 温度、光照、时间等均会影响配伍液的稳定性.光照对外观、pH、不溶性微粒的影响不大;从外观上看,25℃时药物在4 h时便出现逐渐变黄的趋势,4℃则6 h出现变化;从pH上看,25℃时在6 h时变化较大,4℃时在观察时间内变化不大;从不溶性微粒上看,观察时间内均呈透明;从含量测定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25℃、光照条件下的配伍液主药含量较25℃、无光条件下配伍液主药含量下降快;在同样避光的条件下,4℃配伍液主药含量随时间变化较小.结论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能会受到光照、温度等影响,影响药物的外观、不溶性微粒、pH和主药含量,故应尽量保证在低温、无光照的条件下保存.

    作者:刘晶晶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两种溶栓药辅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分别辅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140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阿替普酶组72例和尿激酶组6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分别应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予血肿腔内注射,辅助血肿溶解.结果 两组溶栓治疗3 d,阿替普酶组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复位距离显著少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血肿清除率、脑水肿吸收率、中线复位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尿激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与卒中量表评分(NIHSS)则显著低于尿激酶组( P<0. 05).阿替普酶组、尿激酶组分别有4例、7例死于脑疝或脑功能衰竭;术后30 d,两组总体疗效构成差异显著( Z=2. 050,P=0. 040);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 94. 44%)高于尿激酶组( 89. 7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85,P=0. 298).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采用阿替普酶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促进血肿清除、脑水肿吸收、降低术后感染几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较尿激酶具有比较优势.

    作者:李春永;于润平;刘浩然;吕雪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实施药学监护的方法及意义.方法 重点关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辅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用药指导,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教育.结果 临床药师以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品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禁忌等作为切入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学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为患儿提供药学服务,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的化学治疗过程中发挥促进合理用药的作用.

    作者:高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