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占红;王仲健;王翠华
目的 分析提升药房管理质量与保障合理用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使用药物的患儿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药物使用管理方法,试验组患儿予提升后药房管理的药物使用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试验组住院费用为(1 115. 53 ± 334. 34)元,住院时间为(12. 89 ± 3. 23)d、使用药物种类为(1. 45 ± 0. 39)种,给药天数为(4. 38 ± 1. 56)d,分别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 734. 24 ± 341. 45)元(,18. 38 ± 5. 56)d(,3. 66 ± 1. 45)种(,6. 78 ± 2. 06)d( P<0. 05);试验组更换药物发生率为12. 50%,联合用药发生率为10. 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 50%和36. 25%( P<0. 05).结论 提升药房管理质量后,对合理用药起到了保障作用,更换抗菌药品和联合用药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平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使用药物种类和给药天数均明显缩小,保障了用药者的利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药房药品报损情况,提出防范措施,以降低药品报损导致的资源及经济损失.方法 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4年住院药房药品报损记录.结果 药品破损为药品报损的主要原因,占比大;过期失效的药品位居第2位.以药品报损率作为控制医院药品报损的量化指标,其西药报损率虽低于0. 20%,符合卫生部等级管理要求,但仍需控制.结论 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能有效降低药品报损率,减少医院由于药品管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成本流失.
作者:梁婵;王芳;王晓燕;李莎;卢旺;刘月川;闫国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改进测定羊藿三七胶囊中淫羊藿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C18柱(1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05%磷酸溶液(26:74),流速为1. 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结果 样品中淫羊藿苷色谱峰达到基线分离,进样量在0. 514~6. 61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 36%,RSD为1. 76% ( n=6).结论 改进方法简化了流动相组成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羊藿三七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小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儿肾清丸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对方中当归、川芎、赤芍3味药材进行薄层色谱( TLC )法鉴别,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 法对方中丹皮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TLC中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丹皮酚质量浓度在7. 75~124. 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 04%,RSD为1. 73%.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儿肾清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思;崔恩忠;唐安福;王争;汤淏;王曙东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蒙药复方协日嘎-4有效部位的利尿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滤纸称重法进行利尿试验.结果 不同剂量的蒙药复方协日嘎-4对水负荷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其中,中剂量组利尿作用强,高剂量组利尿作用次之.结论 蒙药复方协日嘎-4有效部位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作者:高建华;邢凯霞;董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考察米泔水炮制前后射干药材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测定射干生品及米泔水炮制品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 1磷酸水(每100 mL含甲基-β-环糊精和2-羟丙基-β-环糊精各0. 375 g),梯度洗脱.结果 射干药材经米泔水炮制后,射干苷及野鸢尾苷等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而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等苷元含量有所增加.结论 米泔水炮制后射干中6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可促使异黄酮苷类成分向异黄酮苷元类成分转化.
作者:李锁;王光函;单国顺;邹桂欣;李国信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试验组术后给予泮托拉唑钠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两组均用药7 d.结果 试验组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8. 18%,对照组为36. 36%( P<0. 05).12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患者中,6例患者年龄小于50岁,6例患者年龄大于50岁,对比无差异显著( P>0. 05).结论 泮托拉唑可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
作者:杨卫华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新药比伐芦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名急诊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于术前给予比伐芦定0. 75 mg/kg静脉注射,手术开始后给予1. 75 m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至少维持30 min.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普通肝素60 U/kg静脉注射.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术后24 h及1周后ST段回落情况及手术中的不良反应,并记录住院期间肌酸激酶峰值,及手术1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情况均有改善,2级和3级患者增加,0级和1级患者消失( P<0. 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ST段回落情况均有改善,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增加,无回落患者明显减少( P<0. 05);同时,术后治疗组ST段回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回落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 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 P<0. 05),治疗组患者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患者恶心、头痛等症状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严重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结论 在介入术围术期应用比伐芦定可改善患者手术后心脏供血的功能,提高患者术后LVEF,促进了ST段回落,降低肌酸激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疗效好,安全性佳,值得推广.
作者:蓝运竞;陈兴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吴茱萸中吴茱萸内酯、吴茱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波长切换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 mm × 4. 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 2%磷酸溶液(35:65),流速为2. 0 mL/min,柱温为30℃,波长切换(0~15 min,205 nm;15. 01~28 min,225 nm).结果 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样量分别在0. 186~3. 72μg,0. 040 24~0. 804 8μg,0. 040 08~0. 801 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 7,0. 999 9,0. 999 9 )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 30%,97. 66%,97. 46%,RSD分别为1. 43%,1. 32%,1. 80%( n=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吴茱萸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申丽莎;陈国庆;杨帆;邓开英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眼科原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降眼压滴眼剂及视神经保护剂使用现状,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出院诊断为原发性青光眼的住院患者171例,考察降眼压滴眼剂及视神经保护剂种类、用法用量、用药天数及总药费等因素,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154例原发性闭角型、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降眼压滴眼剂合理使用率分别为44. 81%和70. 59%,滴眼剂联用为90. 06%,其中三联以上用药达22. 98%.视神经保护剂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67. 24%,远超降眼压滴眼剂费用.结论 青光眼药物治疗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降眼压滴眼剂的用法用量不合理、联用不合理及视神经保护剂过度使用等问题,亟待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涵盖住院患者的青光眼药物治疗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张鹏;朱亚宁;张敏茹;李茁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阿格列汀是近年来上市的新型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抑胃肽( GIP )水解,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单用或与传统口服降糖药物联用,均能较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阿格列汀不会增加或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单用时不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当与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用药时,可通过SDF-1α-cAMP通路保护糖尿病肾病初期肾功能.
作者:卢海波;戴德银;刘羽;刘亚红;陈路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肺性脑病患者80例,均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40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 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 00%( P<0. 05);观察组护理后动脉血氧分压为( 76. 8 ± 7. 2 )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1. 2 ± 6. 3 ) mmHg ( P<0. 05 );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5. 4 ± 4. 3)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 6 ± 5. 5)mmHg ( P<0. 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7. 8 ± 4. 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 6 ± 5. 3)d( P<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00%( P<0. 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肺性脑病期间,辅以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燕洁;周海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以及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 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 00%( P<0. 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 50%和10. 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以及血清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静;黄荣杰;史吉莹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通过探讨利伐沙班引起的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2013年第1季度至第3季度收集的报告进行分析,找出利伐沙班致各部位出血的相关信号.结果 共挖掘出利伐沙班致各部位出血的可疑不良反应危险信号70个,其中部分为药品说明书尚未提及的新不良反应.结论 挖掘出利伐沙班致各部位出血的不良反应相关信号,可为其在临床合理用药使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宇;李文军;郭军;饶友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在某院的临床用药情况和合理性,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门急诊、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31日住院患者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并对该时间段有关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处方和病历进行统计,汇总337张处方和325份病历,进行统计、排序、筛选、汇总,参照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资料及治疗指南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使用广泛,不合理用药多出现于药物的适应证、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需采取措施规范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用药.
作者:王志祥;黄富宏;林郁;夏海建;毛建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临床确诊的110例川崎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患儿同时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4. 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 55%( P<0. 05);研究组患儿热退、黏膜充血消失、手足肿胀消失、淋巴结肿大消失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 38 ± 0. 33)d,(1. 87 ± 0. 34)d,(2. 87 ± 0. 35)d,(3. 17 ± 0. 17)d,(8. 37 ± 1. 43)d,对照组分别为(2. 97 ± 0. 37)d,(4. 03 ± 0. 43)d,(4. 86 ± 0. 30)d,(5. 44 ± 0. 30)d,(12. 87 ± 1. 8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两组患儿均出现冠状动脉病变,但病变程度多为轻、中度,且研究组发生率(9. 09%)显著低于对照组(41.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不仅能缩短治疗时间,还可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党玉民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尼莫地平的质量浓度,并研究食物对大鼠体内尼莫地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于空腹、进食标准餐和进食高脂餐后灌胃尼莫地平20 mg/kg,采用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尼莫地平浓度,用WinNonlin 6. 3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大鼠于空腹、进食标准餐和进食高脂餐后灌胃给予尼莫地平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峰浓度( Cmax )分别为(19. 19 ± 4. 76)ng/mL,(30. 14 ± 7. 91)ng/mL,(34. 39 ± 8. 03)ng/mL,达峰时间( Tmax )分别为0. 96 h,0. 79 h和0. 75 h,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inf )分别为(94. 47 ± 17. 24)ng/(mL·h),(139. 6 ± 32. 9)ng/(mL·h),(148. 1 ± 34. 2)ng/(mL·h);大鼠进食后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空腹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而标准餐组和高脂餐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进食可显著提高尼莫地平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作者:杨自豪;刘嘉;龙远华;李卫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补充维生素D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0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配方奶粉喂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第3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500 U/d),连用7 d.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试验后血清钙( Ca )、磷( P )、钙磷乘积及25羟维生素D [ 25-(OH)D ]水平分别为(2. 24 ± 0. 15)mmol/L, (1. 23 ± 0. 08)mmol/L,(34. 34 ± 3. 54)和(31. 75 ± 3. 84)mmol/L,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增加( P<0. 05);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与治疗前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且两组间各指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P>0. 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 ( IL-2 )水平无明显变化( P>0. 05),研究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5).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补充维生素D是其健康支持的重要措施,可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前壁重度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导管注射硝普钠、替罗非班介入治疗联合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前壁重度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予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硝普钠冠脉内注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全程护理干预,随访12个月.结果 研究组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以下8. 33%,对照组36. 67%( P <0. 05);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 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 05);研究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5),出院2个月、出院3个月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0. 05);研究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呈明显差异( P<0. 05).结论 前壁重度血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导管注射硝普钠、替罗非班介入治疗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在良好心肌再灌注水平的基础上,可提高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任宏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内白细胞介素-1 ( IL-1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的影响,以及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选取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去卵巢模型组(50只),术后1周去卵巢模型组大鼠再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其中,A组(0. 25 mmol/L阿司匹林)、B组(0. 5 mmol/L)、C组(1. 0 mmol/L)和D组(1. 5 mmol/L),各10只.检测各组血清和骨组织IL-1,IL-6,TNF-α和M-CSF水平,同时采用Micro-CT对骨小梁微观三维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IL-1,IL-6,TNF-α,M-CSF分别为(80. 15 ± 7. 18)pg/mL、(82. 16 ± 6. 63)pg/mL、(30. 21 ± 4. 73)pg/mL 和(11. 42 ± 4. 25)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A,B,C,D 组中,D 组 IL-1,IL-6, TNF-α 和 M-CSF 水平低( P < 0. 05).骨质疏松组骨组织 IL-1,IL-6,TNF-α 和 M-CSF 分别为(71. 24 ± 8. 10)pg/mL、(78. 02 ± 5. 15)pg/mL、(26. 92 ± 3. 23)pg/mL和(10. 22 ± 3. 15)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5);A,B,C,D组中,D组IL-1, IL-6,TNF-α和M-CSF水平低( P < 0. 05).Micro-CT检测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治疗组腰椎椎体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结论 阿司匹林能抑制去势大鼠骨流失,这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大鼠血清和骨组织IL-1,IL-6,TNF-α和M-CSF的表达有关,从而使破骨活动减弱的作用.
作者:杨超;曾艳平;杨桐;覃君慧;李海勋;桑宏勋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