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文;巨名飞;张娜;丁振江;赵洁
目的 探讨引起呃逆的药物种类及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1994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关键词为“呃逆”“膈肌痉挛”,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94篇,报道688例药源性呃逆,涉及63种药物,包括地塞米松(460例)、抗肿瘤药物(35例)、青霉素钠(20例)等.688例患者中,男598例,女90例.结论 引起呃逆的药物主要为地塞米松,男性为主,机制不明.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何珍;张恒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微血管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左侧半球模型,使其大脑中动脉发生永久性栓塞,并按随机方法均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4组,各60只,每组再分为1d组和3d组.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采用生理盐水灌胃,通心络组采用通心络灌胃给药,丁苯酞组则采用丁苯酞灌胃给药.测定大鼠血清中Lp-PLA2的含量,采用2,3,5-氯化三苯四唑进行染色以检测脑组织的梗死体积比例,经HE染色观察脑微血管的形态变化,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中脑组织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抑素(ES)的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大鼠血清中Lp-PLA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比例均降低,脑梗死面积也明显减少,水肿程度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及丁苯酞组的1d组及3d组的ANG-1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且通心络组3d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通心络组和丁笨酞组1d时ES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3d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 通心络可明显降低血清中Lp-PLA2的含量,有效减轻脑微血管受损程度,且能通过调节ANG-1和ES的表达量来促进后期微血管新生,达到脑保护的目的.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电子表格统计、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医院上报的108例ADR.结果 发生ADR的药品中,中药注射剂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多见,涉及严重ADR的药品为5种.结论 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的监测,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尽量避免静脉给药,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志豪;田维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黄丹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血糖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加注射STZ法制备的DN大鼠模型,按血糖水平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安博维组(B组),黄丹胶囊高、中、低剂量组(C1,C2,C3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10只.D组与A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均灌胃给药,连续30 d.末次给药后,收集大鼠24 h尿液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pro),采血测定空腹血糖、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并取肾脏称重并计算肾脏系数.结果 C1,C2,C3组肾脏系数、24 h Upro、血糖水平和BUN较A组显著降低(P<0.05).C1及C2组24 h尿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5).C1组24 h Upro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黄丹胶囊对DN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黄丹胶囊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肾脏系数、尿量、尿蛋白、BUN及Scr水平.
作者:田涛;邓丽;王红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氨溴索亚微乳的理化性质.方法 在氨溴索亚微乳处方和制备工艺的基础上,对乳剂类型、粒径、pH、黏度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 制备的乳剂外观为乳白色,3批样品的粒径分别为169.9,170.0,166.8 nm,平均pH为8.12,8.19,8.23,25℃时黏度为(1.9±0.1)mPa·s.结论 氨溴索亚微乳注射剂的理化性质稳定,符合静脉注射要求.
作者:张会丽;李阳杰;李书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0.1%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儿童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干眼症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67只眼)和对照组(35例、65只眼).两组患儿均给予人工眼泪滴眼,对照组患儿联合使用0.1%溴芬酸钠滴眼、每日3次,治疗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加用rhEGF滴眼液、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30d.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眼部症状均明显好转,30d后治疗组症状评分为(4.78±1.7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35±1.97)分(U =4.872,P<0.01).两组眼泪基础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上皮破损情况均显著改善,30 d后治疗组5 min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 Ⅰ)值为(11.67±2.25)mm,非侵犯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值为(13.27±3.16)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82±2.03)mm和(11.02±2.95)s(U=4.963,P<0.01;U=4.230,P<0.01),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1.91±0.20)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1±0.24)分(U=5.193,P<0.01).结论 儿童干眼症患儿在常规应用人工眼泪基础上联合使用rhEGF滴眼液与0.1%溴芬酸钠滴眼液能明显改善干眼症状,修复角膜上皮损伤,较单纯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更具优势.
作者:代淑静;庞彦英;韩艳飞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对比研究甲氨蝶呤和雷公藤多苷片分别联用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单独应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8例.A组患者给予锝[99Te]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甲氨蝶呤(MTX),B组患者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雷公藤多苷片,C组患者给予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A组(94.83%)>B组(87.93%)>C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R20/50/70缓解情况,A组>B组>C组(P<0.05);A、B两组各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一般病情、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及类风湿因子改善程度,A组>B组>C组,血沉改善程度,B组>A组>C组,且A组一般病情情况、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及类风湿因子改善程度高于B组(P<0.05),但A组血沉改善程度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8.97%)>B组(10.34%)>C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可靠,缓解率高,能改善一般病情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且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娜·沙里江;王彦焱;罗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92例,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6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药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分析两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频率及硝酸甘油使用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两组总ST段、总T波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及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0.146,P>0.05);试验组成本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成本-效果比(C/E)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C/△E=14.0在合理范围内.结论 中药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成本-效果分析在合理范围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兴泽;赵婷丽;林荣;李成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不同规格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40例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采用马来酸依拉普利10 mg/叶酸0.4 mg治疗,B组患者采用马来酸依拉普利10 mg/叶酸0.8 mg治疗.结果 A组共66例患者完成研究,B组共64例;B组患者综合疗效和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述3项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1);A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B组为3.1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P=1.00).结论 与依那普利10 mg/叶酸0.4 mg相比,依那普利10 mg/叶酸0.8mg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和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更适合作为H型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首选药物.
作者:刘文朝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杂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岛津-GL Inertsil CN-3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正丁醇-磷酸缓冲液(13∶17∶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为40℃.结果 α-萘酚含量在8 × 10-4~8×10-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 6),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为0.89%(n=12).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耐用性好、准确度高,可以控制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的含量.
作者:隋海山;戚威;王立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卡莫氟联合放疗对直肠癌手术的效果影响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2例.3组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莫氟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并配合相关护理.A,B,C组予卡莫氟总剂量分别为300 mg/d,450 mg/d和600 mg/d.结果 C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77.27%,明显高于A组的45.45% (P<0.05);且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A组的27.27%(P<0.05).随诊12个月,C组卡氏评分(KPS)明显高于同期A组和B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其他组无明显增加(P>0.05).C组肿瘤1年复发率为9.09%,明显高于A组的36.36%及B组的27.27% (P <0.05).结论 600 mg/d剂量卡莫氟联合放疗用于直肠癌术前辅助治疗,可有助于保证手术效果,有效降低复发率,配合护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随用药剂量增加,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多,耐受性较好.
作者:张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医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左西孟旦注射液0.2μg/(kg.m in)持续24 h外周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外周静脉滴注.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从升主动脉开放1h至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观察组各项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较平稳(P<0.05);观察组手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3% (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与观察组的10.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左西孟旦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可保护心肌,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有利于术后心脏自动复跳,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列红;齐维萍;王迎春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所采取相关措施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2011年1至6月和2014年1至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各180份,平均每个月30份,共360份,对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有明显下降.结论 经过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明显好转,在用药指征、药物选择、术前首次用药时机以及术后用药时间等方面都得到明显好转,且未发现手术感染几率明显增加.
作者:李光灿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肝素与维生素K拮抗剂一直是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中流砥柱.近年来,全新的口服抗凝制剂,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逐渐开始用于VTE的防治,而口服抗凝制剂也表现出与维生素K拮抗剂、肝素等抗凝药相似的VTE治疗效果.基于现有文献资料,探讨了阿哌沙班预防和治疗VTE的效果.
作者:刘羽;戴德银;陈路佳;卢海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氯沙坦治疗,50~100 mg/d,疗程为8周;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10~20 mg/d,疗程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测血压和血尿酸浓度,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无明显改变,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改善明显(P<0.05).结论 氯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及血尿酸水平(P<0.05),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控释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与米索前列醇用于促宫颈成熟和足月妊娠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足月妊娠产妇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诺前列酮组和米索前列醇组.结果 地诺前列酮栓组产妇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为(11.6±2.3)分,显著高于米索前列醇组的(9.3±2.5)分(t=4.162,P<0.001).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构成差异显著(P<0.05),地诺前列酮组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米索前列醇组的87.50%(fisher,P=0.486),而剖宫产率为16.67%,低于米索前列醇组的33.33%(x2=3.556,P=0.059).地诺前列酮组产妇临产发动时间为(11.6±2.9)h,总产程为(6.6±2.2)h,均显著低于米索前列醇组的(17.3±3.6)h及(7.8±2.8)h(t=9.911,P<0.001;江2.037,P<0.05),产后出血量为(199.1±54.3)mL,亦低于米索前列醇组的(224.5±69.4) mL(t=1.742,P=0.086).两组自然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8.71±1.87比8.84±1.43)及病理性黄疸发生率(17.50%比15.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范勤颖;李灿;杜胜巧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勃龙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58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有54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两组患者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与对照组的11.11%相当(x2=0.02,P=0.90).结论 应用中医针灸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HAMD-24评分,改善病情,提高雌激素水平,同时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中药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A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牟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由中药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及100例由西药所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2类药物所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患者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分析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状况.结果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无症状3例(3.75%),腹部不适12例(15.00%),此2项特征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组融合坏死、界面炎、纤维间隔形成分别占51.25%,65.00%,52.50%,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自身抗体阳性22倒(27.50%),西药组阳性14例(14.00%),两组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建议强化对中药肝脏毒性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洪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凝血4项及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同时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血液管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9月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毕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和治疗组(术毕松止血带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各4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输血量及围术期总失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膝关节置换术的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迎杰;孟馥芬;向文远;方锐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