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连生;薛南平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甲酸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择194例使用维甲酸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97例.观察组实施针对维甲酸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头痛、骨痛、高白细胞综合征、皮肤及口腔黏膜溃疡、肝肾功能受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28%,5.15%,6.19%,3.09%,5.15%,4.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2%,15.46%,17.53%,13.40%,17.53%,23.71% (P< 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较好地减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使用维甲酸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项瑛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配伍禁忌.方法 查阅、分析近年来国内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川芎嗪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文献.结果 川芎嗪注射剂与头孢曲松钠、阿洛西林钠、夫西地酸钠、丹参注射液等药品可能存在配伍禁忌.结论 临床使用川芎嗪注射剂配伍需谨慎,以免因配伍不当而造成药品不良反应.
作者:戴艺;卢金清;李肖爽;梁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药物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NP/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CNP/CPP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坦洛新胶囊联合吲哚美辛栓塞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4周为1个疗程,比较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各组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26%(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药物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可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早期清除毒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和保护重要脏器等综合疗法抢救百草枯中毒患者32例.结果与结论 好转5例,存活率为15.63%;死亡21例,死亡率为65.63%;6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百草枯中毒后主要导致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其中以肺组织损伤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综合疗法可挽救部分轻症患者的生命.
作者:韦昭华;何丹;刘凌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肠道清洁的有效性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行腹腔镜妇科手术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61例,口服20%甘露醇溶液250 mL行术前肠道准备;治疗组65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137.15 g行术前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前肠道准备.治疗组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总排便时间为(91.36±8.45)min和(301.78±42.9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17±9.13)min和(362.66±50.37)min(P<0.05),肠道清洁满意度为93.8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80% (P<0.05),不良反应则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并实施相应护理,可以提高肠道清洁满意度,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信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维A酸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扁平疣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治疗组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隔日1次,同时每晚睡前患处外涂0.1%维A酸乳膏;对照组仅外涂0.1%维A酸乳膏.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42%和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A酸乳膏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降低伴发热胆囊癌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实施药学监护.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患者的临床用药过程,分析抗感染治疗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开展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对抗感染治疗药物应用的分析,促进了合理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在肿瘤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孔树佳;吴映蓉;李砚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医院2009年至2011年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Whonet 5.3软件统计数据.结果 痰标本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标本来源,占65.04% ~79.34%;儿科和脑外科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的病区,分别占30.69%,15.81%;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耐药率逐年下降,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奈替米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03% ~ 28.8%.结论 该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形势严峻,临床应继续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余丹;王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美吡达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幅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好,对患者体重指数影响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亓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医院制剂皮肤墨水中间苯二酚和苯酚含量的方法,对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体积为10 μL.结果 间苯二酚和苯酚质量浓度分别在21.6~57.6μg/mL(r =0.999 8)和10.3 ~ 27.4 μg/mL(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25%(RSD=0.60%)和100.21%(RSD=1.0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用于皮肤墨水中间苯二酚和苯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晓青;刘皈阳;马建丽;吴海伟;贾燕花;徐超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ACS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扩冠、抗栓、心肌保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d.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随访预后.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4个月,治疗组无心源性猝死病例,心绞痛再发住院4例,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心源性猝死2例,心绞痛再发住院10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磺达肝癸钠治疗ACS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菝葜为我国传统中药,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近年来,从菝葜中分离获得白藜芦醇、氧化白藜芦醇、薯蓣皂苷、黄杞苷、二氢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表现出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效应.现对菝葜单体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菝葜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宋路瑶;马云;罗艳琴;秦飞;李晓;侯连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介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优化中药注射剂采购目录,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监督,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医嘱进行药学监护,并对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处罚,从采、供、用多方位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有效管控.结果 中药注射剂的采购品种和用药金额及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药物利用合理,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大大改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明显下降.结论 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管控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作者:李冬梅;李文杰;李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8例,依据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记录治疗1周及3周后两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感染、皮下硬结、高血糖、酸中毒、低血糖及护理失误例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及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更接近治疗目标,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及3周后治疗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感染、皮下硬结、高血糖、低血糖及护理失误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泵入胰岛素法结合餐前的适当增量相比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可明显降低注射过程中的多种并发症发生率,也可更好地将血糖控制在预期治疗目标内.
作者:王春秀;付庆敏;张淑荣;李景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术后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结果 治疗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治愈率为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 (P<0.05).结论 采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麻娜;周静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途径,为促进抗肿瘤药在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08年至2012年抗肿瘤药医嘱处方审核结果,将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审核出不合理用药医嘱240条,其中输液溶剂选择不当132条,浓度不适46条,配伍不合理28条,剂量不合理18条,输入错误8条,容器选择不当8条.经干预,抗肿瘤药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医嘱由2009年的0.62%下降到2012年的0.09%.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审核,可提高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谢继青;卢超;孙成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联合VAD(C-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MM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C-VAD组采用C-VAD方案治疗;VAD组接受单纯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按CTCAE 3.0版标准判断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周期后,C-VAD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瘤细胞百分比、β2-MG、尿液轻链、Scr)明显好于VAD组(P<0.05).C-VAD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16% (19/24),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6.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6例(25.00%),部分缓解(PR)9例(37.50%),病情稳定(SD)3例(12.50%),病情进展(PD)2例(8.33%).VAD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5.00% (11/20),其中CR 1例(4.17%),VGPR 3例(12.50%),PR 7例(29.17%),SD 5例(28.83%),PD 4例(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少量不良反应(乏力、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皮疹及带状疱疹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改善.结论 C-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薏;戴德银;颜斌;卢海波;张明慧;钟国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考察天钻中水分及马兜铃酸A的含量,为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采集或收集到的11批瑶药天钻药材中的水分及马兜铃酸A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含0.34%三乙胺和0.94%乙酸的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 11批天钻药材中,水分含量为12.9% ~ 15.5%,马兜铃酸A含量为0.017 4% ~0.206 4%.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结果 准确可靠,药材中马兜铃酸A含量差异较大,高者比低者高12倍,应关注其肾毒性.
作者:张亚洲;唐其;陈兵;唐春风;覃山丁;樊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肝素对间质性膀胱炎(IC)的疗效.方法 将35例IC患者随机分为A组(17例)和B组(18例).两组患者均先行全身麻醉下水囊扩张膀胱,再分别行透明质酸钠或肝素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次数、大排尿量及O'Leary-Sant评分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使用透明质酸钠治疗IC患者总有效率约88.23%,显著高于使用肝素治疗IC患者的66.67% (P <0.05).结论 采用全身麻醉下膀胱镜水囊扩张术加用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较使用肝素膀胱灌注疗效更佳.
作者:肖川;王勇;易正金;熊建国;赵之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丁卡因胶浆和戊酸雌二醇用于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愿申请取出宫内节育器的绝经1年以上妇女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试验组(A组)于术前1h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 μg,术前1~2 min采用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管内注射;对照组(B组)术前7d口服戊酸雌二醇3 mg,每日1次.观察术中宫颈软化程度、疼痛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成功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术中宫颈松弛程度、镇痛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中用时和术中出血及取器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200 mg术前30 min舌下含服与盐酸丁卡因胶浆联合用于绝经后去除宫内节育器,宫颈软化程度高,镇痛效果好,方法简便,不需提前用药,药品不良反应少,适合在基层推广.
作者:郭幼华;胡文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