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酸菌阴道胶囊用于恢复阴道正常菌群380例疗效评价

杨英;邱伟芬

关键词:乳酸菌阴道胶囊, 阴道乳酸杆菌, 阴道正常菌群
摘要:目的 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对阴道炎患者药物治疗后阴道正常菌群恢复的疗效.方法 对2010年至2012年确诊的752例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07例,滴虫性阴道炎183例,细菌性阴道病175例,萎缩性阴道炎187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病原体转阴后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进行1~3个疗程补充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阴道分泌物乳酸杆菌进行计数、培养及半定量.结果 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试验组阴道炎妇女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及产H2O2杆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阴道炎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在药物治疗阴道炎后给予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可有效提升阴道内乳酸杆菌含量及活性,恢复阴道正常菌群,减少阴道炎复发.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经内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枸缘酸莫沙必利片5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52例,加用埃索美拉唑40 mg,对照组50例,加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均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第8周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等症状并评分,复查胃镜并观察胃镜下病变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末,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下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和80.00% (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薛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门急诊药房常见调配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目的 通过对医院门急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类型的分析,以减少甚至杜绝差错的发生.方法 对医院门急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本》中2010年5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期间登记的调配差错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3年内共发生调配差错185例,其中药品品种差错89例(48.11%),药品数量差错15例(8.11%),药物剂量剂型差错25例(13.51%),注射单填写差错6例(3.24%),收费差错5例(2.70%),包装相似差错14例(7.57%).结论 加强针对性管理,规范处方调配程序,制订优质服务规范,提高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可有效防范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

    作者:仵利军;钱先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联合神经节苷脂用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45例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并开展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住院和出院当天由专人检查两组患者的徒手肌力恢复情况及Barthel指数,记录数据并对比.结果 研究组在出院当天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出院当天的上肢肌力和下肢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卒中能提高神经功能,促进预后康复.

    作者:汪克丽;程吉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百瑞口服液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百瑞口服液对阿霉素(通用名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ADR)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5.0 mg/kg),百瑞口服液低剂量组(0.5 mL/kg,相当于每1 kg体重0.25g生药)、中剂量组(2 mL/kg,相当于每1 kg体重1.0g生药)、高剂量组(10 mL/kg,相当于每1 g体重5.0g生药).除空白对照组外,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0 mg/kg,次日连续灌胃给药6周.观察药物对肾病大鼠尿量、24 h尿蛋白、血液生化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等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在治疗第4周,尿量均开始增多,百瑞口服液中、高剂量组尿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给药第5周后,百瑞口服液高剂量组尿蛋白下降(P<0.05),阳性对照组和百瑞口服液中剂量组尿蛋白显著下降(P<0.01),低剂量组则无差异.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的血清总蛋白(TP)水平升高,总胆固醇(TCH)和三酰甘油(TG)水平降低(P<0.05),百瑞口服液中剂量组的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组TCH和TG水平降低(P<0.05).结论 百瑞口服液能够减轻SD大鼠肾病综合征烂尾、水肿等症状,具有利尿、降低24 h尿蛋白、提高血清蛋白水平、调血脂等作用,能改善病理组织学变化,减轻肾脏损害,对肾病综合征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宣伟东;唐大海;范正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免疫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化学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化学治疗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9% (P <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且试验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D8+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NK细胞均显著上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化学治疗基础上合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可显著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疗效,并显著改善免疫功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燕;邵艳新;苏江卫;张笑丹;周晓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干预促进脑血管支架术后患者恢复30例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病房康复护理在脑血管支架术后患者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脑动脉硬化及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采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从医行为、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的NIHSS评分、从医行为、患者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健康指导、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管支架术后患者恢复有积极作用,同时再给予康复护理使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忆;杨正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CO2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外阴部皮下或黏膜下注射治疗尖锐湿疣43例

    目的 观察CO2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外阴部皮下或黏膜下注射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CA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治疗组应用CO2激光联合α-2b干扰素外阴部黏膜下注射治疗,对照组应用CO2激光联合阿维A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的复发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值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复发率稍高于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2 7);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6).治疗后两组患者CD3+及CD4+百分比增加,CD8+百分比减小,CD4+/CD8+值增加,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以上4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激光治疗联合α-2b干扰素外阴部黏膜下注射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且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提高了CA的临床疗效,在基层医院可作为CA优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常欣;代志彬;张国锋;李贵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贝复舒眼用凝胶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商品名贝复舒)眼用凝胶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将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82例(96眼)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46眼)术中术后均给予贝复舒冲洗,术后辅以贝复舒滴眼;对照组42例(50眼)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为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0%(x2=5.03,P<0.05);试验组术后泪小点红肿、感染及眼部异物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也远低于对照组(x2=9.41,P<0.05).结论 贝复舒眼用凝胶对提高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治愈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做好术后护理对确保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疗效也至关重要.

    作者:杨静;江颖;刘丽霞;张铁华;章静;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8例

    目的 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卡替洛尔,观察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2种滴眼液的降眼压效果、安全性及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影响.结果 两组药物均能使患者眼压下降,且在4周后保持平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心率分别为(69.1±7.9)次/分和(68.3±7.8)次/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9%和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可明显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心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药需谨慎.

    作者:郑静;姜世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电话随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和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小剂量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和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2年在医院进行小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小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治疗6个周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0%(P<0.05).结论 电话随访是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小剂量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依从性和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娄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血府逐瘀汤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血府逐瘀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鉴别血府逐瘀汤颗粒中的赤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府逐瘀汤颗粒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鉴别赤芍,方法具有专属性;HPLC法测定血府逐瘀汤颗粒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苦杏仁苷进样量在0.39 ~1.9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9 137.85X +4.23,r=0.999 89;加样回收率为98.28%~100.19%,RSD为0.82%.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血府逐瘀汤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狄永良;徐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08年至2012年医院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有效干预途径,为促进抗肿瘤药在临床安全、有效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08年至2012年抗肿瘤药医嘱处方审核结果,将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审核出不合理用药医嘱240条,其中输液溶剂选择不当132条,浓度不适46条,配伍不合理28条,剂量不合理18条,输入错误8条,容器选择不当8条.经干预,抗肿瘤药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改善,不合理医嘱由2009年的0.62%下降到2012年的0.09%.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抗肿瘤药不合理医嘱的审核,可提高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谢继青;卢超;孙成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8例,依据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记录治疗1周及3周后两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感染、皮下硬结、高血糖、酸中毒、低血糖及护理失误例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及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更接近治疗目标,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及3周后治疗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感染、皮下硬结、高血糖、低血糖及护理失误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泵入胰岛素法结合餐前的适当增量相比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可明显降低注射过程中的多种并发症发生率,也可更好地将血糖控制在预期治疗目标内.

    作者:王春秀;付庆敏;张淑荣;李景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64例

    目的 观察磺达肝癸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ACS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扩冠、抗栓、心肌保护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磺达肝癸钠2.5 m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7d.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随访预后.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4个月,治疗组无心源性猝死病例,心绞痛再发住院4例,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心源性猝死2例,心绞痛再发住院10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磺达肝癸钠治疗ACS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鼻舒合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初探

    目的 制备鼻舒合剂并初步探讨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按处方取药材,经水浸泡、煎煮、浓缩、纯化后制备成鼻舒合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和化学鉴别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与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稳定性好.

    作者:刘晓健;朱兴年;王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1年至2012年关于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文献,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结论 临床医师及药师应重视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秦冬颖;林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30例

    目的 观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经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使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联合阿卡波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明显降低;FPG,2hPG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A1C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67%(P<0.05).结论 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控制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门冬胰岛素30联合阿卡波糖对FPG,2hPG,HbA1C控制更理想、降糖效果明显、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的优点,且比较安全,临床使用方便,依从性好.

    作者:庄启州;王转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2种胰岛素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60例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在保持原有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治疗组每天睡前加用地特胰岛素,对照组加用甘精胰岛素,均皮下注射,治疗周期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体重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FPG和HbA1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治疗组(P< 0.01).结论 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2种胰岛素后,血糖控制均平稳,但治疗组体重增加不明显.

    作者:楊敬东;唐路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65例

    目的 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5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IVIG治疗,并根据IVIG用量分为大剂量组1 g/(kg·d)×2d;小剂量组400mg/(kg·d)×3~5 d;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2,3,5d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升高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血小板水平,减少严重出血,同时避免大剂量IVIG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梅;何炎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7例万古霉素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促进医院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临床科室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稳可信)不良反应报告及其临床病历资料,分析发生的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等因素的关联性.结果 共收集到7例万古霉素不良反应报告,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过敏反应及皮肤损害(5例,71.43%);以小于18岁的男性患者居多(6例,85.71%),大于70岁患者较少(1例,14.29%);6例不良反应转归情况表现为痊愈或好转,1例预后不详.结论 临床使用万古霉素应注意特殊患者的特点,需根据血药浓度和肾功能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力争个体化给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蒙光义;廖国胜;王冬晓;彭评志;庞家莲;唐华斌;陈靖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