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卓;郭学军;林晓燕
目的:建立测定芪胶升白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 )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阿魏酸进样质量浓度在4.23~21.1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 r=0.998),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0.39%( n=6)。结论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研究乙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影响。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建立4个浓度点的标准曲线,采用干扰试验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外加内毒素的回收率,研究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的干扰情况。结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9886(应大于或等于0.980),标准曲线成立。供试液中乙醇浓度浓度为5%及以下时外加细菌内毒素的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乙醇在浓度为5%或以下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
作者:祝清芬;逯传凤;魏霞;张娟;郝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用药咨询记录,掌握其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的用药咨询资料,按照咨询者人群、咨询药物类别、咨询内容及问题解决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是用药咨询的主体;咨询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血管类药物;咨询的主要内容为药物的用法用量、皮肤过敏试验要求等;对于大多数问题,药师能当场给予回答,较复杂的案例经讨论或请示上级药师后也均得到答复。结论通过用药咨询服务,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红花注射液中大分子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以右旋糖酐D4为对照品,建立了红花注射液中大分子物质的检测方法,并对3批红花注射液样品进行检测。色谱柱为TSK-Gel G4000 PWXL凝胶柱(300 mm ×7.8 mm),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铵溶液,柱温为40℃,流速为0.6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氮气流速2.5 L/min,漂移管温度100℃)。结果红花注射液中存在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5517;对其含量测定发现,该品种大分子物质含量较低。结论该方法稳定、操作简单,可用于红花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作者:涂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长期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用药组(试验组)和非他汀用药组(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胰腺的影像学情况进行分析,观察2组患者的胰腺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的改变及胰腺周围、盆腹腔、胸腔有无积液及积液的分布情况。结果入院1d超声显示,2组的胰腺实质回声减低、不均,被膜模糊,胰周及腹腔积液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7,14 d后,试验组超声示实质回声改变、被膜模糊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入院1 d时,2组患者的胰头、胰体厚度、胰管扩张程度数值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7,14 d后,试验组的胰头、胰管扩张程度数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治疗14 d后胰体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他类药物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预后有潜在益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监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耿晓妍;张素艳;张静;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产于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及我国的南方诸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肾炎水肿、疖肿等。地胆草含有倍半萜、三萜、黄酮等成分,近年来从中发现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因具有强大抗肿瘤活性而备受关注。为了更好的发掘、利用地胆草资源,该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左爱学;饶高雄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有效性的方法。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CAG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 CAG方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0.519,P=0.820>0.05)。两组患者组间与组内在白细胞、血红蛋白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在红细胞、血小板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39,P<0.05;χ2=6.587,P<0.05)。两组患者临床毒副反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CAG方案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治疗时需对年龄偏高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缩减用量,同时注重护理和感染防护等,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何玉卓;郭学军;林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高血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病情监护和用药处理,探讨对该类患者的药学监护点。方法参与临床查房,查阅病历,参与治疗方案讨论,提出相关药学监护点。结果通过药师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与医师讨论,提出药物调整方案,患者相关治疗好转。结论临床药师从药学专业出发,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效果良好,并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马健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米诺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71.43%,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较好,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更理想。
作者:汤小斌;龙恩武;季平;袁浩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收集整理并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的配伍禁忌及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与多种药物混合后出现变色、混浊、沉淀等现象。结论兰索拉唑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联合用药,规避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洪燕燕;黄燕玲;吴丹丹;甘惠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14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患者血常规及脾脏大小变化,评估其疗效,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获得临床进步,其中血红蛋白提高7例(50.00%),血小板升高3例(21.43%),脾脏缩小7例(50.00%);3例稳定;1例于用药1月后死于心衰。14例患者对小剂量沙利度胺及泼尼松均能耐受,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麻木、嗜睡、便秘、水肿、乏力,但均为Ⅰ度。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疗效较明显,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高辉;王建荣;胡凤霞;徐泽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脑钠肽前体( proBNP )及肌钙蛋白I ( CTnⅠ)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70岁以上CHF住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CHF常规治疗;心脉隆组49例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300 mg/d静脉滴注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proBNP及CTnⅠ水平、6 min步行试验(6MWT )距离。结果92例患者中,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患者proBNP及CTnⅠ水平均上升,而6MWT距离下降;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proBNP及CTn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6MWT距离较治疗前增加;治疗后心脉隆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proBNP更低[(410.97±74.56) pg/mL比(476.75±80.21)pg/mL, P=0.000],CTnⅠ亦更低[(0.06±0.03) ng/mL比(0.08±0.04) ng/mL,P=0.008],而6MWT距离[(431.78±42.58) m比(406.25±46.31)m,P=0.007]较对照组增高。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杨海燕;曹明晶;傅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男,58岁,体重69 kg,因确诊肺癌2月余、脑转移,于2012年10月23日起自服院外购买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印度 Natco公司,批号为700348,用法为0.25 g/d)治疗,咳嗽、咯痰及喘累症状逐渐缓解,11月13日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缩小,12月11日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肺癌脑转移”收治入肿瘤科,住院期间一直服用吉非替尼。12月13日起服用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服,2013年1月9日停用),16日诉厌油、纳差,进食量欠佳,小便正常,大便里急后重感,黄色稀糊状大便与成形便交替出现,查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12月18日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每天2~3次,非喷射性,进食量明显减少;腹部潮热、腹平软,无腹胀,脐周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腹泻加重,每天6~7次黄绿色稀水便,大便隐血阳性;面部出现散在褐色皮疹,鼻腔少量渗血。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胃复安抑酸止吐,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明显改善。12月22日出现解血大便,予以蛇毒血凝酶对症处理。2013年1月2日未再解鲜血大便,但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未明显缓解,并出现血尿,1月4日尿常规示红细胞4351.28μL(参考值0.00~17.00μL);1月6日尿常规示红细胞3871.72μL;经禁食、止吐、止泻、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有加重趋势;1月8日尿常规示红细胞6311.85μL,泌尿系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小肠低位性肠梗阻。当日消化科、肾内科会诊后患者消化道症状、鼻出血、便血、尿血、面部皮疹均考虑均为吉非替尼所致不良反应。但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治疗有效,多次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较前缩小,在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1月9日起暂停服用吉非替尼和辛伐他汀片,同时予禁食禁饮、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停用吉非替尼第3天(1月11日),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好转,仅腹泻2~3次,稀糊状大便,仍诉解血尿,无鼻出血、血便;1月13日无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仍解稀大便1~2次/天,无鼻出血和血大便,无肉眼可见血尿;1月14日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39.40μL,复查腹部平片原肠梗阻有所缓解(与前片比较)。1月19日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血尿、腹胀、腹痛,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5.03μL。2月6日再次开始口服吉非替尼(0.25 g/d)治疗,仅出现轻度腹泻,余无明显不适。2月23日病情稳定出院,院外继续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电话随访仅轻微消化道不良反应,未再出现鼻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作者:陈霞;余福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定性检测壮阳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11种化学药品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MSE模式进行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50 mm ×2.1 mm,1.7μm),含0.1%甲酸的乙腈-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离子源为ESI源,正离子检测,扫描范围为100~600 m/ z。结果11种化学药品得到了较好分离,在6 min内完成快速检测。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药品打假工作中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晓虎;秦剑;苏晶;任学毅;曾令高;况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藏药二十味肉豆蔻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肉豆蔻、红花、乳香、降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豆蔻醚的含量,色谱柱为Comatex C18柱(2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为276 nm,柱温35℃,体积流量为1.0 mL/min。结果肉豆蔻醚质量浓度在0.1044~1.044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2=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1.46%,RSD为1.94%(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二十味肉豆蔻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巴桑卓嘎;武尉杰;周雪杉;吴梅;谭睿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调研2012年医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抗感染联合用药情况并进行点评,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查2012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住院抗感染联合用药的治愈率(C)、人均住院天数(E)、人均日治疗金额J(F/D)、药品总金额占治疗总金额的比例I ( H/F )、人均日药品金额G(H/D)、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M(L/A),单用及联用抗菌药物频率排序、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O)的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治疗金额、合理用药数字化点评等。结果 C为99.01%,E为7.64 d,G为720.46元,I为44.65%,K为321.70元,M(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100.00%,O(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为54.30%,使用抗菌药的人均治疗金额Q为5506.86元,单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为头孢西丁及氨曲南、头孢美唑和奥硝唑;二联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为奥硝唑氯化钠+头孢西丁、奥硝唑氯化钠+头孢美唑、奥硝唑氯化钠+萘夫西林、依替米星+奥硝唑、头孢西丁+氨曲南、依替米星+氨曲南;三联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仅为9.90%,主要为依替米星+氨曲南+头孢西丁(或头孢美唑)、依替米星+奥硝唑+诺氟沙星(口服)等。结论医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伴感染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联合抗感染用药有优化或商榷余地,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和管理。
作者:沙皖;戴德银;白兰;陈路佳;肖莎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医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2012年1月至12月万古霉素的用药数据,对合理性、数量、用药频度和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合理应用为41例(31.54%),基本合理62例(47.69%),不合理应用27例(20.77%)。不合理原因为用药起点高,无适应证用药。结论临床应用万古霉素应严格用药指征,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对于儿童、老年性患者及与有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者,应予以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贾暖;袁静;张莉;董玉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其中自愿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1例为A组;因经济或对麻醉恐惧而要求行传统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49例为B组。结果 A组接受检查的患者均能安静入睡,不适反应没有或很少,检查结束后感觉舒适,无痛苦记忆,全部愿意接受必要的复查;B组患者多有腹部胀痛、肛门坠胀、躁动及呻吟等不适反应,59.18%以上的受检者感觉明显不适或痛苦难以忍受,不愿接受传统纤维结肠镜的复查。结论适宜剂量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使患者更加舒适,更能被广泛接受。但麻醉过程应由专业的麻醉医生操作麻醉并严密观察,保持呼吸循环稳定,以确保安全。
作者:王家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肝病门诊就诊的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停用阿德福韦酯,改用恩替卡韦分散片,用量0.5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检测肝功能、乙肝标志物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第48周,患者HBV-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5.00×102拷贝/mL)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阳性组25例,HBeAg阴性组19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12周、24周、36周、48周,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阳性组分别为46.15%,53.85%,88.46%,96.15%,HBeAg阴性组分别为35.00%,50.00%,85.00%,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12周、24周、36周、48周,HBeAg阳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26.92%,38.46%,46.15%,57.69%,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62%,50.00%,61.54%,73.08%,其中12周与4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朱喜增;翟玉峰;王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合并铝碳酸镁和黛力新的三联疗法治疗,B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 C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 B 组的81.43%和 C 组的61.43%( P<0.05),而复发率(1.43%)显著低于 B 组(7.14%)和 C 组(14.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董道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