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美他环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 ×4.6 mm)、ODS预柱,流动相为0.05 mol/L草酸铵溶液-二甲基甲酰胺-0.2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66:27:7),用磷酸调节pH至7.6±0.2,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 /min。结果盐酸美他环素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412~2.472μg,r=0.99998( 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05%( n=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盐酸美他环素的含量。
作者:银金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用药咨询记录,掌握其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的用药咨询资料,按照咨询者人群、咨询药物类别、咨询内容及问题解决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是用药咨询的主体;咨询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血管类药物;咨询的主要内容为药物的用法用量、皮肤过敏试验要求等;对于大多数问题,药师能当场给予回答,较复杂的案例经讨论或请示上级药师后也均得到答复。结论通过用药咨询服务,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妇科收治的124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分别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与甲羟孕酮片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月经周期、天数、血红蛋白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94%(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方面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治疗无排卵型子宫功能性出血方面效果理想,能显著降低血清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银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普瑞巴林原料药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 ×0.53 mm,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柱温为程序升温,测定了普瑞巴林原料药中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和四氢呋喃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结果4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满意。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普瑞巴林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肖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长期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用药组(试验组)和非他汀用药组(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胰腺的影像学情况进行分析,观察2组患者的胰腺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的改变及胰腺周围、盆腹腔、胸腔有无积液及积液的分布情况。结果入院1d超声显示,2组的胰腺实质回声减低、不均,被膜模糊,胰周及腹腔积液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7,14 d后,试验组超声示实质回声改变、被膜模糊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入院1 d时,2组患者的胰头、胰体厚度、胰管扩张程度数值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7,14 d后,试验组的胰头、胰管扩张程度数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治疗14 d后胰体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他类药物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预后有潜在益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监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耿晓妍;张素艳;张静;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RD)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门诊药房收集的9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988例ADR中,女性发生率(57.80%)明显高于男性(42.20%);ADR涉及12类药物223个品种,发生率高的为抗感染药物384例(43.32%),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28例(15.49%)和中药注射剂108例(13.8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98例(40.28%)和消化系统损害242例(24.49%)。结论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杨莹莹;杨自豪;王倩;彭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测定聚甲酚磺醛栓含量的电位滴定法。方法采用玻璃-饱和甘汞电极,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聚甲酚磺醛栓的含量。结果经方法学验证,聚甲酚磺醛线性范围是0.12~0.21 g,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99%,RSD=0.25%( n=9)。结论该测定方法快速、准确,适量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静;王小兵;刘斐;徐晓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14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患者血常规及脾脏大小变化,评估其疗效,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获得临床进步,其中血红蛋白提高7例(50.00%),血小板升高3例(21.43%),脾脏缩小7例(50.00%);3例稳定;1例于用药1月后死于心衰。14例患者对小剂量沙利度胺及泼尼松均能耐受,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麻木、嗜睡、便秘、水肿、乏力,但均为Ⅰ度。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疗效较明显,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高辉;王建荣;胡凤霞;徐泽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调研2012年医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抗感染联合用药情况并进行点评,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查2012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住院抗感染联合用药的治愈率(C)、人均住院天数(E)、人均日治疗金额J(F/D)、药品总金额占治疗总金额的比例I ( H/F )、人均日药品金额G(H/D)、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M(L/A),单用及联用抗菌药物频率排序、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O)的比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均治疗金额、合理用药数字化点评等。结果 C为99.01%,E为7.64 d,G为720.46元,I为44.65%,K为321.70元,M(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100.00%,O(抗菌药物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为54.30%,使用抗菌药的人均治疗金额Q为5506.86元,单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为头孢西丁及氨曲南、头孢美唑和奥硝唑;二联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为奥硝唑氯化钠+头孢西丁、奥硝唑氯化钠+头孢美唑、奥硝唑氯化钠+萘夫西林、依替米星+奥硝唑、头孢西丁+氨曲南、依替米星+氨曲南;三联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仅为9.90%,主要为依替米星+氨曲南+头孢西丁(或头孢美唑)、依替米星+奥硝唑+诺氟沙星(口服)等。结论医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伴感染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联合抗感染用药有优化或商榷余地,应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和管理。
作者:沙皖;戴德银;白兰;陈路佳;肖莎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索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道。方法考察和分析大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现状,从而探索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管理思路。结果与结论联办分院是依托于院本部而不同于医院集团中的医院,因而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管理应该充分凭借院本部的资源,发挥院本部对联办分院的优势影响,且又相对自成体系,并非简单地复制院本部的管理,从而使药剂科良性发展。
作者:冯小荣;徐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 UUO )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西环素治疗组[8 mg/( kg·d )]。手术后7,14,21 d时分别处死各组中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表达情况。行HE及Masson染色评定大鼠肾脏的病理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MMP-2表达明显低于同期假手术组( P<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MMP-2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 P<0.05),多西环素组术后14 d及术后21 d低于术后7 d。模型组各时间点TGF-β1表达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 P<0.05),而多西环素组术后7 d TGF-β1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多西环素组术后14 d及术后21 d高于术后7 d。结论多西环素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早期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碧林;朱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2011年至2013年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及日用药金额等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该院麻醉药品金额稳中有升,DDDs大的是注射液盐酸瑞芬太尼。结论该院麻醉药品基本用药合理,但仍需改进。
作者:魏智中;杨宗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有效性的方法。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CAG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 CAG方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0.519,P=0.820>0.05)。两组患者组间与组内在白细胞、血红蛋白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在红细胞、血小板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39,P<0.05;χ2=6.587,P<0.05)。两组患者临床毒副反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CAG方案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治疗时需对年龄偏高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缩减用量,同时注重护理和感染防护等,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何玉卓;郭学军;林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定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XB-C18柱(Agilent Zorbax 250 mm ×4.6 mm,5μm),0.01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7.0)-乙腈(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检测盐酸氨溴索、杂质B与其他杂质)与238 nm(检测杂质E),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杂质A进样量在0.020~20.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杂质B进样量在0.0602~20.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6%( n=6);杂质D进样量在0.0607~20.2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1);杂质 E 进样量在0.061~20.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 n=6);盐酸氨溴索(λ=250 nm和λ=238 nm)进样量在0.060~20.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7,r=0.9995)。结论该方法定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有关物质质量控制。
作者:郭盈杉;张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结果介绍几种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工艺,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酶分离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现状及应用。结论常用提取新工艺具有诸多优点,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发展方向之一,将促使中药提取分离水平达到分子级别。
作者:江尚飞;潘伦;杨宗发;徐溢;朱照静;何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男,58岁,体重69 kg,因确诊肺癌2月余、脑转移,于2012年10月23日起自服院外购买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印度 Natco公司,批号为700348,用法为0.25 g/d)治疗,咳嗽、咯痰及喘累症状逐渐缓解,11月13日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缩小,12月11日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肺癌脑转移”收治入肿瘤科,住院期间一直服用吉非替尼。12月13日起服用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服,2013年1月9日停用),16日诉厌油、纳差,进食量欠佳,小便正常,大便里急后重感,黄色稀糊状大便与成形便交替出现,查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12月18日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每天2~3次,非喷射性,进食量明显减少;腹部潮热、腹平软,无腹胀,脐周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腹泻加重,每天6~7次黄绿色稀水便,大便隐血阳性;面部出现散在褐色皮疹,鼻腔少量渗血。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胃复安抑酸止吐,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明显改善。12月22日出现解血大便,予以蛇毒血凝酶对症处理。2013年1月2日未再解鲜血大便,但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未明显缓解,并出现血尿,1月4日尿常规示红细胞4351.28μL(参考值0.00~17.00μL);1月6日尿常规示红细胞3871.72μL;经禁食、止吐、止泻、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有加重趋势;1月8日尿常规示红细胞6311.85μL,泌尿系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小肠低位性肠梗阻。当日消化科、肾内科会诊后患者消化道症状、鼻出血、便血、尿血、面部皮疹均考虑均为吉非替尼所致不良反应。但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治疗有效,多次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较前缩小,在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1月9日起暂停服用吉非替尼和辛伐他汀片,同时予禁食禁饮、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停用吉非替尼第3天(1月11日),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好转,仅腹泻2~3次,稀糊状大便,仍诉解血尿,无鼻出血、血便;1月13日无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仍解稀大便1~2次/天,无鼻出血和血大便,无肉眼可见血尿;1月14日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39.40μL,复查腹部平片原肠梗阻有所缓解(与前片比较)。1月19日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血尿、腹胀、腹痛,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5.03μL。2月6日再次开始口服吉非替尼(0.25 g/d)治疗,仅出现轻度腹泻,余无明显不适。2月23日病情稳定出院,院外继续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电话随访仅轻微消化道不良反应,未再出现鼻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作者:陈霞;余福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肝病门诊就诊的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停用阿德福韦酯,改用恩替卡韦分散片,用量0.5 mg/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36周、48周检测肝功能、乙肝标志物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第48周,患者HBV-D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5.00×102拷贝/mL)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阳性组25例,HBeAg阴性组19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12周、24周、36周、48周,患者ALT复常率HBeAg阳性组分别为46.15%,53.85%,88.46%,96.15%,HBeAg阴性组分别为35.00%,50.00%,85.00%,9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12周、24周、36周、48周,HBeAg阳性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26.92%,38.46%,46.15%,57.69%,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4.62%,50.00%,61.54%,73.08%,其中12周与4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朱喜增;翟玉峰;王江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介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5R原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结合病例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5R原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与结论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应紧密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的5R原则,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雪云;贾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比较多,其中主要以衍生化的色谱分析方法为主。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双膦酸盐类药物的质量控制,需要根据药物特有的结构与性质建立与其相适宜的分析方法,为新型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分析奠定基础。该文以国内外代表性文献为依据,对国内外双膦酸盐类药物(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归纳。
作者:熊琳;戴河双;李鹏;陈琴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均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及ADL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P<0.05)。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鹏宇;周广滨;李钊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