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8例

张敏

关键词:利多卡因, 麻醉, 支气管镜检查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9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2%利多卡因经鼻直接滴注,治疗组采用2%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法,比较2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支气管镜操作时间、平均用药量。结果治疗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维持时间、支气管镜操作时间、平均用药量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联合含漱麻醉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麻药用量小,可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检查时间,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含量

    目的:建立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的含量。结果重金属铬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10μg/L,Y=0.05105 X-0.0383,r=0.9976( n=5);平均回收率为95.74%,RSD为0.63%( n=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中重金属铬含量的测定方法。

    作者:张成;王刚林;黎隽;王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PDCA循环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医院2011年1至5月和2012年1至5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设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长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进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降为61.11%;品种选择、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性提高;术前术后更换品种的病例降低;联合用药比例由2.55%降为0。结论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显著,合理性提高。

    作者:李静;刘晓玲;贺玫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合并铝碳酸镁和黛力新的三联疗法治疗,B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 C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 B 组的81.43%和 C 组的61.43%( P<0.05),而复发率(1.43%)显著低于 B 组(7.14%)和 C 组(14.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董道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匹维溴胺联用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9例

    目的:观察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抗抑郁剂度洛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匹维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1,2,4,8周末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周末,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2,4,8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尤其在第8周末差异更为明显,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3.91%。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改善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且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匹维溴胺,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张存良;姚路静;昝松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含量

    目的:建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有关物质定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XB-C18柱(Agilent Zorbax 250 mm ×4.6 mm,5μm),0.01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7.0)-乙腈(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检测盐酸氨溴索、杂质B与其他杂质)与238 nm(检测杂质E),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杂质A进样量在0.020~20.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杂质B进样量在0.0602~20.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6%( n=6);杂质D进样量在0.0607~20.2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1);杂质 E 进样量在0.061~20.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 n=6);盐酸氨溴索(λ=250 nm和λ=238 nm)进样量在0.060~20.1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7,r=0.9995)。结论该方法定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有关物质质量控制。

    作者:郭盈杉;张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困难气道插管30例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D组插管前15 min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后以0.5μg/( kg·h )的速率泵注;C组以同样的方式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两组患者均以七氟烷行诱导插管。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窥视会厌(T2)、插管成功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3 min(T5)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观察患者呛咳、恶心及躁动等不良反应,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及插管知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T0时点的HR,MAP无明显差异( P>0.05);与T0比较,D组T1~T5时HR降低( 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C组T2~T3时HR显著增加( P<0.05),明显高于D组( P<0.05);与T0比较,C组T2~T3时MAP增高( P<0.05),且高于D组( P<0.05),而D组各时点MAP无明显变化( P>0.05);D组患者插管反应、插管知晓及SpO2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 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七氟烷诱导困难气道插管相比,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邵青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美他环素胶囊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美他环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 ×4.6 mm)、ODS预柱,流动相为0.05 mol/L草酸铵溶液-二甲基甲酰胺-0.2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66:27:7),用磷酸调节pH至7.6±0.2,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 /min。结果盐酸美他环素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412~2.472μg,r=0.99998( 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05%( n=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盐酸美他环素的含量。

    作者:银金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1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烧伤合并急性肾衰的药学监护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高血压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病情监护和用药处理,探讨对该类患者的药学监护点。方法参与临床查房,查阅病历,参与治疗方案讨论,提出相关药学监护点。结果通过药师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与医师讨论,提出药物调整方案,患者相关治疗好转。结论临床药师从药学专业出发,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效果良好,并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马健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的制备方法及体外评价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的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体外释放度)。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分别确定双层片的速释层和缓释层处方组成与制备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层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中,速释层处方组成为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工艺采用湿法制粒;缓释层处方组成为卡波姆、硬脂酸镁,采用干粉末直接压片。体外释放度结果表明,速释层在5 min累积释放度达95%以上,缓释层能在14 h内维持恒定的释药量,满足零级释放方程。结论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达到速释和缓释的双重作用。

    作者:许宣林;邓亚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胶升白胶囊中阿魏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芪胶升白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HPLC )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阿魏酸进样质量浓度在4.23~21.1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 r=0.998),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0.39%( n=6)。结论方法灵敏、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源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服用吡格列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治疗3月后,患者月经和排卵情况,性激素、血糖和血脂、抵抗素和脂联素变化情况以及人体一般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月经排卵改善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以及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LH/FSH)比值,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脂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抵抗素( RST )和脂联素( APN )水平,质量、体重指数( BMI )、腰围,治疗后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除FSH指标外其余指标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好,对患者各项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尚;尤共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建立并验证咳停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检查咳停合剂的微生物限度,并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咳停合剂供试品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结论采用常规法与薄膜过滤法检查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均可行。

    作者:杨征;陈雅;徐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011年至2013年医院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医院2011年至2013年麻醉药品的消耗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及日用药金额等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该院麻醉药品金额稳中有升,DDDs大的是注射液盐酸瑞芬太尼。结论该院麻醉药品基本用药合理,但仍需改进。

    作者:魏智中;杨宗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4例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14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患者血常规及脾脏大小变化,评估其疗效,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获得临床进步,其中血红蛋白提高7例(50.00%),血小板升高3例(21.43%),脾脏缩小7例(50.00%);3例稳定;1例于用药1月后死于心衰。14例患者对小剂量沙利度胺及泼尼松均能耐受,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麻木、嗜睡、便秘、水肿、乏力,但均为Ⅰ度。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疗效较明显,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高辉;王建荣;胡凤霞;徐泽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多西环素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组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 UUO )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西环素治疗组[8 mg/( kg·d )]。手术后7,14,21 d时分别处死各组中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表达情况。行HE及Masson染色评定大鼠肾脏的病理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MMP-2表达明显低于同期假手术组( P<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MMP-2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 P<0.05),多西环素组术后14 d及术后21 d低于术后7 d。模型组各时间点TGF-β1表达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 P<0.05),而多西环素组术后7 d TGF-β1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多西环素组术后14 d及术后21 d高于术后7 d。结论多西环素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早期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碧林;朱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采用动态浊度法研究乙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影响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研究乙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影响。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建立4个浓度点的标准曲线,采用干扰试验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外加内毒素的回收率,研究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的干扰情况。结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9886(应大于或等于0.980),标准曲线成立。供试液中乙醇浓度浓度为5%及以下时外加细菌内毒素的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乙醇在浓度为5%或以下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

    作者:祝清芬;逯传凤;魏霞;张娟;郝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门诊老年患者用药指导的技巧

    通过对医院门诊药房老年患者用药咨询情况的统计分析,指出门诊老年患者的用药特点和存在的用药误区。提出门诊咨询药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特点,在遵医嘱的前提下,适时地给予正确的用药指导,以保障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锦鹏;曾银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根尖周炎40例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根尖周炎的疗效及护理观察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牙根尖周炎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根管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疼痛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结论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根尖周炎疗效可靠,结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焦虑程度,同时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与重组人干扰素局部治疗宫颈囊肿的疗效和超声学变化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壳聚糖宫颈抗菌膜、重组人干扰素局部用药对宫颈囊肿的临床疗效和超声学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7月收治的宫颈囊肿患者60例,按单发或多发、囊肿发病部位、是否伴宫颈肥胖平均分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组和重组人干扰素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总有效率以及超声学有效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分泌物、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1),灼烧和下腹疼痛评分下降( P<0.05),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组患者分泌物、灼烧评分降低更明显( P<0.05);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重组人干扰素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壳聚糖宫颈抗菌膜组超声学总有效率比重组人干扰素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局部给药治疗宫颈囊肿,超声学总有效率有高于重组人干扰素,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重组人干扰素,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兰英;郭道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42例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新型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400 mg/d口服和沙美特罗100μg/d吸入,急性发作时予沙丁胺醇200~800μg/d吸入;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罗氟司特片500μg/d。两组疗程均为30 d。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哮喘临床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 P<0.05);两组患者临床哮喘评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光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