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金兰
目的:探索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道。方法考察和分析大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现状,从而探索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管理思路。结果与结论联办分院是依托于院本部而不同于医院集团中的医院,因而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管理应该充分凭借院本部的资源,发挥院本部对联办分院的优势影响,且又相对自成体系,并非简单地复制院本部的管理,从而使药剂科良性发展。
作者:冯小荣;徐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是否长期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用药组(试验组)和非他汀用药组(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胰腺的影像学情况进行分析,观察2组患者的胰腺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的改变及胰腺周围、盆腹腔、胸腔有无积液及积液的分布情况。结果入院1d超声显示,2组的胰腺实质回声减低、不均,被膜模糊,胰周及腹腔积液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7,14 d后,试验组超声示实质回声改变、被膜模糊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入院1 d时,2组患者的胰头、胰体厚度、胰管扩张程度数值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7,14 d后,试验组的胰头、胰管扩张程度数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治疗14 d后胰体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他类药物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预后有潜在益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监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耿晓妍;张素艳;张静;王爱田;高景利;李晓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14例诊断明确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给予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患者血常规及脾脏大小变化,评估其疗效,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获得临床进步,其中血红蛋白提高7例(50.00%),血小板升高3例(21.43%),脾脏缩小7例(50.00%);3例稳定;1例于用药1月后死于心衰。14例患者对小剂量沙利度胺及泼尼松均能耐受,不良反应主要是手足麻木、嗜睡、便秘、水肿、乏力,但均为Ⅰ度。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疗效较明显,不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高辉;王建荣;胡凤霞;徐泽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医院2011年1至5月和2012年1至5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设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临床药师通过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长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等进行比较。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降为61.11%;品种选择、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的合理性提高;术前术后更换品种的病例降低;联合用药比例由2.55%降为0。结论临床药师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效果显著,合理性提高。
作者:李静;刘晓玲;贺玫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比较多,其中主要以衍生化的色谱分析方法为主。随着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双膦酸盐类药物的质量控制,需要根据药物特有的结构与性质建立与其相适宜的分析方法,为新型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分析奠定基础。该文以国内外代表性文献为依据,对国内外双膦酸盐类药物(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归纳。
作者:熊琳;戴河双;李鹏;陈琴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结果介绍几种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工艺,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酶分离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现状及应用。结论常用提取新工艺具有诸多优点,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发展方向之一,将促使中药提取分离水平达到分子级别。
作者:江尚飞;潘伦;杨宗发;徐溢;朱照静;何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合并铝碳酸镁和黛力新的三联疗法治疗,B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 C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 B 组的81.43%和 C 组的61.43%( P<0.05),而复发率(1.43%)显著低于 B 组(7.14%)和 C 组(14.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董道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RD)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门诊药房收集的9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988例ADR中,女性发生率(57.80%)明显高于男性(42.20%);ADR涉及12类药物223个品种,发生率高的为抗感染药物384例(43.32%),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28例(15.49%)和中药注射剂108例(13.8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98例(40.28%)和消化系统损害242例(24.49%)。结论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杨莹莹;杨自豪;王倩;彭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产于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及我国的南方诸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肾炎水肿、疖肿等。地胆草含有倍半萜、三萜、黄酮等成分,近年来从中发现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因具有强大抗肿瘤活性而备受关注。为了更好的发掘、利用地胆草资源,该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左爱学;饶高雄 刊期: 2014年第17期
患者男,58岁,体重69 kg,因确诊肺癌2月余、脑转移,于2012年10月23日起自服院外购买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印度 Natco公司,批号为700348,用法为0.25 g/d)治疗,咳嗽、咯痰及喘累症状逐渐缓解,11月13日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缩小,12月11日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肺癌脑转移”收治入肿瘤科,住院期间一直服用吉非替尼。12月13日起服用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服,2013年1月9日停用),16日诉厌油、纳差,进食量欠佳,小便正常,大便里急后重感,黄色稀糊状大便与成形便交替出现,查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12月18日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每天2~3次,非喷射性,进食量明显减少;腹部潮热、腹平软,无腹胀,脐周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腹泻加重,每天6~7次黄绿色稀水便,大便隐血阳性;面部出现散在褐色皮疹,鼻腔少量渗血。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胃复安抑酸止吐,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明显改善。12月22日出现解血大便,予以蛇毒血凝酶对症处理。2013年1月2日未再解鲜血大便,但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未明显缓解,并出现血尿,1月4日尿常规示红细胞4351.28μL(参考值0.00~17.00μL);1月6日尿常规示红细胞3871.72μL;经禁食、止吐、止泻、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有加重趋势;1月8日尿常规示红细胞6311.85μL,泌尿系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小肠低位性肠梗阻。当日消化科、肾内科会诊后患者消化道症状、鼻出血、便血、尿血、面部皮疹均考虑均为吉非替尼所致不良反应。但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治疗有效,多次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较前缩小,在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1月9日起暂停服用吉非替尼和辛伐他汀片,同时予禁食禁饮、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停用吉非替尼第3天(1月11日),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好转,仅腹泻2~3次,稀糊状大便,仍诉解血尿,无鼻出血、血便;1月13日无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仍解稀大便1~2次/天,无鼻出血和血大便,无肉眼可见血尿;1月14日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39.40μL,复查腹部平片原肠梗阻有所缓解(与前片比较)。1月19日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血尿、腹胀、腹痛,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5.03μL。2月6日再次开始口服吉非替尼(0.25 g/d)治疗,仅出现轻度腹泻,余无明显不适。2月23日病情稳定出院,院外继续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电话随访仅轻微消化道不良反应,未再出现鼻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作者:陈霞;余福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服用吡格列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治疗3月后,患者月经和排卵情况,性激素、血糖和血脂、抵抗素和脂联素变化情况以及人体一般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月经排卵改善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以及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LH/FSH)比值,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脂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抵抗素( RST )和脂联素( APN )水平,质量、体重指数( BMI )、腰围,治疗后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除FSH指标外其余指标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好,对患者各项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尚;尤共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30例,利培酮组30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氨磺必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利培酮组为80.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氨磺必利组的体重增加明显少于利培酮组( 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且氨磺必利引起体重增加数例明显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国兴;古淑敏;程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拟行中期妊娠引产的孕妇13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进行引产,对照组仅采用利凡诺进行引产。结果试验组孕妇的平均宫缩启动时间为(15.2±6.1)h,胎盘平均娩出时间为(6.4±3.1)h,总产程为(7.2±3.3)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可明显使引产产程时间缩短,且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红花注射液中大分子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以右旋糖酐D4为对照品,建立了红花注射液中大分子物质的检测方法,并对3批红花注射液样品进行检测。色谱柱为TSK-Gel G4000 PWXL凝胶柱(300 mm ×7.8 mm),流动相为10 mmol/L醋酸铵溶液,柱温为40℃,流速为0.6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氮气流速2.5 L/min,漂移管温度100℃)。结果红花注射液中存在大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5517;对其含量测定发现,该品种大分子物质含量较低。结论该方法稳定、操作简单,可用于红花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作者:涂禾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建立定性检测壮阳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11种化学药品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MSE模式进行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50 mm ×2.1 mm,1.7μm),含0.1%甲酸的乙腈-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离子源为ESI源,正离子检测,扫描范围为100~600 m/ z。结果11种化学药品得到了较好分离,在6 min内完成快速检测。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药品打假工作中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晓虎;秦剑;苏晶;任学毅;曾令高;况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消炎、吸氧、平喘、吸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肺部感染研究组加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胰岛素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肺部感染控制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7.23%( P<0.05);研究组的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各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平均用量均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发生低血糖5例(9.09%),对照组12例(25.53%),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好,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胰岛素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旭霞;谢武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的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体外释放度)。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分别确定双层片的速释层和缓释层处方组成与制备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双层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中,速释层处方组成为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工艺采用湿法制粒;缓释层处方组成为卡波姆、硬脂酸镁,采用干粉末直接压片。体外释放度结果表明,速释层在5 min累积释放度达95%以上,缓释层能在14 h内维持恒定的释药量,满足零级释放方程。结论环维黄杨星D双层片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达到速释和缓释的双重作用。
作者:许宣林;邓亚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研究乙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影响。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建立4个浓度点的标准曲线,采用干扰试验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乙醇对外加内毒素的回收率,研究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的干扰情况。结果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9886(应大于或等于0.980),标准曲线成立。供试液中乙醇浓度浓度为5%及以下时外加细菌内毒素的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乙醇在浓度为5%或以下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
作者:祝清芬;逯传凤;魏霞;张娟;郝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 UUO )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西环素治疗组[8 mg/( kg·d )]。手术后7,14,21 d时分别处死各组中6只大鼠,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表达情况。行HE及Masson染色评定大鼠肾脏的病理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MMP-2表达明显低于同期假手术组( P<0.05),多西环素组各时间点MMP-2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 P<0.05),多西环素组术后14 d及术后21 d低于术后7 d。模型组各时间点TGF-β1表达明显高于同期假手术组( P<0.05),而多西环素组术后7 d TGF-β1表达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多西环素组术后14 d及术后21 d高于术后7 d。结论多西环素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早期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郭碧林;朱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过程中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辅助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赵玉琴;刘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