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陈永尚;尤共平

关键词:吡格列酮, 生活方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仅服用吡格列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治疗3月后,患者月经和排卵情况,性激素、血糖和血脂、抵抗素和脂联素变化情况以及人体一般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月经排卵改善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H)、雄激素(T)以及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LH/FSH)比值,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脂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抵抗素( RST )和脂联素( APN )水平,质量、体重指数( BMI )、腰围,治疗后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除FSH指标外其余指标观察组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好,对患者各项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2012年1月至12月万古霉素的用药数据,对合理性、数量、用药频度和分布科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30例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中,合理应用为41例(31.54%),基本合理62例(47.69%),不合理应用27例(20.77%)。不合理原因为用药起点高,无适应证用药。结论临床应用万古霉素应严格用药指征,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对于儿童、老年性患者及与有肾毒性药物联合应用者,应予以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贾暖;袁静;张莉;董玉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米诺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组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71.43%,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较好,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米诺环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更理想。

    作者:汤小斌;龙恩武;季平;袁浩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43例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创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加用脑苷肌肽注射液,均以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及ADL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 P<0.05)。结论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鹏宇;周广滨;李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验证

    目的:建立并验证咳停合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检查咳停合剂的微生物限度,并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咳停合剂供试品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均高于70%,证明无抑菌现象。结论采用常规法与薄膜过滤法检查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均可行。

    作者:杨征;陈雅;徐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地胆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inn.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产于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及我国的南方诸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肾炎水肿、疖肿等。地胆草含有倍半萜、三萜、黄酮等成分,近年来从中发现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因具有强大抗肿瘤活性而备受关注。为了更好的发掘、利用地胆草资源,该文综述了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左爱学;饶高雄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有效成分常用提取新工艺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结果介绍几种中药有效成分的常用提取工艺,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酶分离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在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现状及应用。结论常用提取新工艺具有诸多优点,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发展方向之一,将促使中药提取分离水平达到分子级别。

    作者:江尚飞;潘伦;杨宗发;徐溢;朱照静;何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匹维溴胺联用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9例

    目的:观察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抗抑郁剂度洛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匹维溴胺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治疗,均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1,2,4,8周末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周末,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2,4,8周末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尤其在第8周末差异更为明显,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3.91%。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但是试验组患者改善更明显( 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匹维溴胺联用小剂量度洛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且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匹维溴胺,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张存良;姚路静;昝松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011年至2012年988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RD)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对医院2011年至2012年门诊药房收集的9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988例ADR中,女性发生率(57.80%)明显高于男性(42.20%);ADR涉及12类药物223个品种,发生率高的为抗感染药物384例(43.32%),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28例(15.49%)和中药注射剂108例(13.8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98例(40.28%)和消化系统损害242例(24.49%)。结论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正确合理地应用药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杨莹莹;杨自豪;王倩;彭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并肾功能不全41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肾病综合征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治疗,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 UPE)、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24 h UP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及BU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药物对肝脏及血液系统的损害较明显,19.51%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14.63%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于减轻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作用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对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没有意义。环磷酰胺具有较明显的肝肾毒性,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作者:刘沫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61例

    目的:观察在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过程中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辅助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赵玉琴;刘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

    目的:观察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型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妇科收治的124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分别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与甲羟孕酮片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月经周期、天数、血红蛋白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检测血清激素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94%(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天数、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等方面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治疗无排卵型子宫功能性出血方面效果理想,能显著降低血清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银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清咽颗粒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清咽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干膏得率和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重现性良好、提取效率高,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马燕;程艳芹;李明春;付延伟;张华;林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壮阳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11种化学药品的定性检测

    目的:建立定性检测壮阳类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11种化学药品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MSE模式进行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50 mm ×2.1 mm,1.7μm),含0.1%甲酸的乙腈-含0.1%甲酸的10 mmol/L甲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离子源为ESI源,正离子检测,扫描范围为100~600 m/ z。结果11种化学药品得到了较好分离,在6 min内完成快速检测。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药品打假工作中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晓虎;秦剑;苏晶;任学毅;曾令高;况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42例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新型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400 mg/d口服和沙美特罗100μg/d吸入,急性发作时予沙丁胺醇200~800μg/d吸入;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罗氟司特片500μg/d。两组疗程均为30 d。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哮喘临床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71%( P<0.05);两组患者临床哮喘评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罗氟司特治疗糖皮质激素抵抗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光才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收治的21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合并铝碳酸镁和黛力新的三联疗法治疗,B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 C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联合黛力新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复发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 B 组的81.43%和 C 组的61.43%( P<0.05),而复发率(1.43%)显著低于 B 组(7.14%)和 C 组(14.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较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董道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39例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有效性的方法。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CAG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 CAG方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χ2=0.519,P=0.820>0.05)。两组患者组间与组内在白细胞、血红蛋白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而在红细胞、血小板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39,P<0.05;χ2=6.587,P<0.05)。两组患者临床毒副反应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CAG方案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临床治疗时需对年龄偏高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缩减用量,同时注重护理和感染防护等,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何玉卓;郭学军;林晓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吉非替尼致多系统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者男,58岁,体重69 kg,因确诊肺癌2月余、脑转移,于2012年10月23日起自服院外购买的吉非替尼片(商品名易瑞沙,印度 Natco公司,批号为700348,用法为0.25 g/d)治疗,咳嗽、咯痰及喘累症状逐渐缓解,11月13日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缩小,12月11日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肺癌脑转移”收治入肿瘤科,住院期间一直服用吉非替尼。12月13日起服用辛伐他汀片(20 mg,睡前服,2013年1月9日停用),16日诉厌油、纳差,进食量欠佳,小便正常,大便里急后重感,黄色稀糊状大便与成形便交替出现,查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12月18日开始出现恶心呕吐,每天2~3次,非喷射性,进食量明显减少;腹部潮热、腹平软,无腹胀,脐周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腹泻加重,每天6~7次黄绿色稀水便,大便隐血阳性;面部出现散在褐色皮疹,鼻腔少量渗血。给予奥美拉唑注射液、胃复安抑酸止吐,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无明显改善。12月22日出现解血大便,予以蛇毒血凝酶对症处理。2013年1月2日未再解鲜血大便,但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未明显缓解,并出现血尿,1月4日尿常规示红细胞4351.28μL(参考值0.00~17.00μL);1月6日尿常规示红细胞3871.72μL;经禁食、止吐、止泻、止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有加重趋势;1月8日尿常规示红细胞6311.85μL,泌尿系彩超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提示小肠低位性肠梗阻。当日消化科、肾内科会诊后患者消化道症状、鼻出血、便血、尿血、面部皮疹均考虑均为吉非替尼所致不良反应。但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治疗有效,多次复查胸部CT示肺部病灶较前缩小,在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后,1月9日起暂停服用吉非替尼和辛伐他汀片,同时予禁食禁饮、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停用吉非替尼第3天(1月11日),诉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好转,仅腹泻2~3次,稀糊状大便,仍诉解血尿,无鼻出血、血便;1月13日无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仍解稀大便1~2次/天,无鼻出血和血大便,无肉眼可见血尿;1月14日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39.40μL,复查腹部平片原肠梗阻有所缓解(与前片比较)。1月19日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无血尿、腹胀、腹痛,精神食欲可,大小便正常,复查尿常规示红细胞5.03μL。2月6日再次开始口服吉非替尼(0.25 g/d)治疗,仅出现轻度腹泻,余无明显不适。2月23日病情稳定出院,院外继续服用吉非替尼治疗,电话随访仅轻微消化道不良反应,未再出现鼻出血、血尿等出血症状。

    作者:陈霞;余福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目的:收集整理并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的配伍禁忌及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注射用兰索拉唑与多种药物混合后出现变色、混浊、沉淀等现象。结论兰索拉唑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应避免联合用药,规避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洪燕燕;黄燕玲;吴丹丹;甘惠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探索

    目的:探索大型公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管理之道。方法考察和分析大型医院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现状,从而探索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管理思路。结果与结论联办分院是依托于院本部而不同于医院集团中的医院,因而联办分院药剂科的管理应该充分凭借院本部的资源,发挥院本部对联办分院的优势影响,且又相对自成体系,并非简单地复制院本部的管理,从而使药剂科良性发展。

    作者:冯小荣;徐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6 h内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数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 h,配伍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数、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6 h内可使用。

    作者:陈锡创;洪远;冯锦华;糜菁熠;尤晓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