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旦多吉;武尉杰;万萌萌;周珊珊;万军;谭睿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 P<0.05);治疗组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摄片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发热、咳嗽、肺罗音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永莉;曹永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对抗肿瘤药物针剂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1年至2012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针剂的使用情况,采用用药频度( DDDs )分析法对排序前10种抗肿瘤药物针剂进行分析。结果2年中抗肿瘤药物针剂用药量及DDDs大的均为氟尿嘧啶,销售金额排名第1的为紫杉醇。2012年的用药量和销售金额均较2011年有很大的增长。结论该院抗肿瘤药物针剂的用药较合理,不足之处在于其中几种药物的日均费用过高。临床医师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疗效、价格和安全性等方面确定给药方案,选择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游春霞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至2013年住院治疗的8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加用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CRP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上升( 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 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 P<0.0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组有4例(10.00%),对照组有2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好、治愈率较高、安全性好,可缩短病程、增强抵抗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归纳中药材、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概述了不同中药材、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色谱分离分析方法、薄层色谱检测法、电泳分离分析方法和仪器联用分析法,可为胡芦巴碱中药材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参考。结论中药材及复方制剂中胡芦巴碱的检测方法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药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还需采用更快速、精确的检测方法。
作者:曾圣雅;周吉银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进行一般基础护理,护理组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对比观察抗精神病所致不良反应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后,护理组总体评分为(7.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1.6)分( P<0.05)。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症状,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安荣利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配伍禁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对热毒宁注射液的配伍禁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临床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的配伍合理性,以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李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纳米级甲壳胺长期灌胃给药后对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甲壳胺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纳米级甲壳胺0.5,2.5,5.0 g/(kg·d)的剂量(约为临床给药剂量的5,25,50倍),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停药2周。期间观察动物行为、外观及大小便。测量受试大鼠的体重,测定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学指标,计算重要器官脏器系数,并进行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大鼠给药期及停药恢复期的一般状况良好,饮食情况、体重增长、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正常,未见病变。结论纳米级甲壳胺长期口服用药对大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作者:赵丽艳;付青姐;林萍;柳迎华;李明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在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拟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保留自主呼吸;观察组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硬质气管镜置管成功率更高( 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儿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异常情况也更少( 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恢复期不良情况发生率也更低( P<0.05)。结论复合麻醉下使用阿曲库铵辅助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保持术中血氧饱和度稳定,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瑛;刘新炜;张先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对心衰大鼠心肌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结扎SD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分组、给药,测定试剂盒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 )、丙二醛(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纤维、线粒体、质膜的变化。结果环维黄杨星D能明显减轻心衰大鼠心肌损伤,显著抑制心衰大鼠心肌中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结论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起作用。
作者:黄丹丹;林玲;许立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考察注射用硝普钠(SNP)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根据临床应用配制SNP溶液,考察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放置时间下SNP溶液的稳定性,包括溶液性状、pH、不溶微粒、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SNP含量等。结果避光套避光,在20℃或35℃时,SNP与5%GS混合后26 h内稳定;不避光时,任何条件下溶液均不稳定,溶液的稳定性与浓度无关,与光照和强度与时间密切相关。结论在避光条件下,SNP与5%GS配伍26 h内稳定。
作者:林小明;韦宝含;曾毅;韦平原;梁汉钦;谢伟乾;陈明忠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这一新型分娩镇痛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A组给予舒芬太尼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B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腔自控镇痛,观察记录镇痛效果、运动阻滞、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总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各时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5),但A组明显高于B组( P<0.05);所有产妇均未出现明显的运动阻滞;A组活跃期与B组无明显差异( P>0.05),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B组( P<0.05);两组顺产率无明显差异( P>0.05),B组剖宫产率为17.19%,明显高于A组的10.94%( P<0.05);两组新生儿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生后15 min和出生后24 h神经行为与适应能力评分(24 hNACS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在住院期间总费用较B组高( 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19%,明显低于B组的28.13%( P<0.05)。结论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产科分娩镇痛中,虽然花费较高,但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运动阻滞且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还能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弥松;李光强;王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优选中药麻黄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硫酸-苯酚法测定麻黄多糖含量;以麻黄多糖得率及干膏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选麻黄提取工艺;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液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拟合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关系,优选佳醇沉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麻黄加水浸泡12 h,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加水倍数分别为30倍和28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及拟合模型,确定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每1 mL含2 g生药,搅拌下加95%乙醇至醇浓度为90%,于4℃放置24 h。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多糖得率高。
作者:李友伟;温东东;张雪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左旋多巴联合传统的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弱视患儿110例(共20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2眼。对照组采用经典疗法治疗,主要采取遮盖、后像红闪仪治疗、精细目力训练等。治疗组在进行经典疗法的同时口服左旋多巴进行治疗。随访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48眼(47.06%),进步49眼(48.04%),总有效率为95.10%;对照组基本治愈36眼(35.29%),进步47眼(46.08%),总有效率为81.3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左旋多巴联合经典疗法治疗弱视更快捷、有效,可使治愈率提高,治疗时间缩短。
作者:丁艳红;殷志武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团体音乐联合药物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艾司西酞普兰片或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团体音乐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末采用30项版本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评定其社会功能。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尤其在治疗2周末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团体音乐治疗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起效快,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明显作用。
作者:吴清培;范征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1月至3月临床资料完整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程序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分类等一般手术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使用率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148例患者中,11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75.00%,预防用药占75.68%,治疗用药占24.32%;其中以头孢呋辛(47.97%)、头孢西丁(18.24%)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8.24%)等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另外,抗菌药物单用、二联、更换用药的比例分别为76.58%,2.70%,20.72%;总应用合理率高达94.59%,不合理率仅为5.41%。结论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合理,但依然存在着用药时机选择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黎雪桂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了解医院调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销售金额、DDDs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销售金额和DDDs增加显著,占调脂药总销售金额和DDDs的88.85%及80.58%;阿托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金额和DDDs居首位,瑞舒伐他汀2013年增幅大。结论高效、低毒的他汀类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首选用药,未来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夏晴;夏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考察益精灵口服液长期给药对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0.5 mL/(kg·d)]、中[2.5 mL/(kg·d)]、高[5 mL/(kg·d)]剂量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患者每日用量的1,5,10倍。30 d后每组随机处死雌雄大鼠各5只,取尾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心、肝、肾、肺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药30 d后,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未发生变化,心、肝、肾、肺均未见有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精灵口服液临床用药较安全。
作者:王林丽;李卓恒;吕金胜;卢来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伴血脂超标者调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伴血脂超标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辛伐他汀调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片,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载脂蛋白 B ( ApoB )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呈上升趋势,观察组改善更明显( P<0.05);观察组血脂达标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χ2=4.280,P=0.039);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出现不良反应7例、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031,P=0.860)。结论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血脂超标,药物作用互补,可显著降低血清TC与LDL-C水平,提高调脂疗效,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齐建军;吉永利;刘树芬;孟召湖;王利伶;赵光磊;代桂英;史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肌肉注射全身给药,B组患者子宫动脉局部给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学声像变化,比较临床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学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物显著缩小( P<0.05),前壁下段肌层厚度、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升高( P<0.05),且B组更明显( P<0.05);B组转子宫切除术率、清宫术前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或短于A组( 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0.05)。结论甲氨蝶呤对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经子宫动脉局部给药的效果优于经肌肉注射全身给药。与全身给药比较,局部给药具有保守治疗时间短、转子宫切除术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洁;郭道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黄体酮通过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先兆流产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对照组予黄体酮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保胎成功32例(91.43%),对照组29例(8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82);治疗组腰痛、止血、腹痛3个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732,10.645,5.973,P=0.000);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0.000),两组血清孕酮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93,P=0.02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疗效优于肌肉注射,具有安全可靠、起效快等特点,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惠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