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娜娜;刘兰茹;刘培伟
目的:统计并分析医院骨科1年来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3年度骨科开具的68754张NSAIDs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NSAIDs的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患者分布、疾病分布等。结果塞来昔布胶囊的DDDs高,达190782,DDC高,达14.64;使用NSAIDs的患者主要分布在56~65岁,约占24.57%;NSAIDs主要应用于骨科骨折、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等疾病。结论新型环氧化物酶(COX)-2抑制剂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在NSAIDs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防止药物滥用。
作者:王沐;王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提升药师的自我管理意识,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差错次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利用SHEL模式(即S-soft,软件部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硬件条件;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门诊药房发生的差错情况及差错发生原因,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差错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工作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缺失、相关制度的不完善、硬件设备落后以及药品管理混乱等。SHEL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门诊药房的安全管理质量,消除调配的安全隐患,降低药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作者:李连新;吴海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夏天胶囊对硝酸甘油(GTN)偏头痛模型大鼠行为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氟桂利嗪(0.5 mg/kg)组及夏天胶囊高、中、低剂量(相当于生药20,10,5 g/kg)组,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后除正常组外所有大鼠均皮下注射GTN(10 mg/kg)复制偏头痛模型。观察大鼠在注射GTN 2~4 h内挠头次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和血清5-HT含量。结果高、中剂量夏天胶囊能明显减少大鼠的挠头次数( P<0.01和 P<0.05);夏天胶囊高、中剂量组脑组织的5-HT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 <0.01和 P <0.05),高剂量组血清的5-HT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 P <0.05)。结论夏天胶囊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临床症状,还可有效升高模型鼠脑组织和血清5-HT的含量。提示其能有效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脑组织和血清中5-HT的含量有关。
作者:田涛;王红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为医院药剂科如何通过医院等级评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建立健全组织、对照标准找差距、完善规章制度、整理环境设施、强化现场模拟等方法,以高标准通过评审。结果与结论医院等级评审对药剂科在改善工作环境、规范工作流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用药质量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并能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应引起药学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彭海莹;李健;陈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镇静方案研究,使镇静剂更加安全、合理地用于重症监护患者。方法选择18岁以上以治疗为目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住院患者,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数值调整其镇静剂,用量使镇静处于佳水平,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咪达唑仑总用量及平均日用量。结果咪达唑仑平均日用量与年龄呈负相关,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呈正相关,男性患者用量大于女性患者,60岁以上患者用量小于60岁以下患者。结论咪达唑仑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给予个体化镇静。
作者:陈亚芳;葛称;蔡福良;沈正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 )治疗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12例老年AD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BNP,72 h后对比两组心功能、尿量改善情况,7 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死亡3例除外)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收缩末径[(43.2±5.1)mm比(45.8±4.9)mm]、左室射血分数[(49.4±5.2)%比(46.0±4.8)%]、24 h尿量[(1816.4±120.5)mL比(1632.1±102.8)mL ]、C反应蛋白[(13.7±5.4)mg/L比(18.0±6.2) m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7 d后,两组总体疗效构成不同,治疗组显效率和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2.96%和94.44%,均高于对照组的44.83%和87.93%( P=0.041<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低血压、头痛、转氨酶升高、血钾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9)。结论对老年ADHF患者行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rhBNP能辅助提高心脏射血能力,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救治效率,不良反应可控。
作者:王婧;张遥;高珊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为国内医院实施自动化门诊药房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优化对策。结果优化后的自动化设施能在门诊药房发挥更大作用。结论自动化是现代门诊药房的发展方向,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维护。
作者:计佩影;顾瑾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建立十六味桃红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5种阳性对照菌回收率试验,采用薄膜过滤法消除其抑菌作用。结果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十六味桃红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强,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菌无抑制作用。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十六味桃红丸微生物限度检查和控制菌检查。
作者:陈德妙;张越华;杨晓东;李甜甜;王愚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风邪犯肺型感染后咳嗽(P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感染后的咳嗽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苏黄止咳胶囊,对照组应用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液,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咳嗽积分为(2.66+0.6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0.67)分( P<0.01);治疗组咯痰积分为(1.16+0.4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0.52)分( P<0.01);治疗组咽痒积分为(1.26+0.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0.50)分( P<0.01);治疗组LCQ评分为(96.46+7.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6+5.15)分( P<0.01)。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明显,优于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
作者:马蕴蕾;耿立梅;宿英豪;杨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静;舒景;周秀成;韩淑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为完善我国质量受权人(QP)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研文献资料,分析了国内QP制度的发展现状,并就其发展模式的完善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的QP制度目前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制衡、供求关系和薪酬制度方面存在主要矛盾。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薪酬制度和聘用制度,理顺QP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加强对企业法人和QP的培训。
作者:付璐;臧立轩;王丽;乔亚南;路璐;李耿;胡华杰;韩玖均;庞秀萍;臧恒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中成药处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3年第一季度医院门、急诊老年患者的中成药处方,统计并分析科室用药情况、中成药用药频次及用药合理性。结果90%以上老年患者的中成药处方由西医师开具,中医师开具处方仅占6.26%;中成药处方开具的科室主要为简易门诊和门诊干部科;各类中成药出现频次高的为感冒清热颗粒,其次为银杏叶胶囊,再次为银杏叶提取物片。结论医院应关注老年患者用药,加强中成药处方的审核力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罗艳;刘皈阳;马建丽;裴丽;黄显金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饮食控制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及体重指数、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组的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 P<0.05)。结论采用益气养阴汤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
作者:刘畅;葛洪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1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按K/DOQI标准分为治疗A组(K/DOQI第3期)及治疗B组(K/DOQI第4期)。两组均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4周后治疗A组和B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红蛋白(Hb)等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Scr,BUN,UA,CysC各指标水平,以及提高Ccr和Hb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改善状况A组优于B组。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可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脏功能,且早期患者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肾康注射液抑制了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延缓了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作者:柳永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为下一版基本药物目录制订时的剂型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分类统计分析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特点,并对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要求。结果与结论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物剂型较丰富,能够满足目前我国的临床用药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常见病及高发病种类的变化以及各类新药的研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品种、数量和剂型上仍需继续调整、完善,以更优的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对药品的基本需求。
作者:韩若斯;韩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实施介入静脉滤器术及机械性溶栓术后,低分子肝素治疗和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实施静脉滤器植入术和超声引导下的机械性溶栓术,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抗X因子活性峰值、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水平,以及缓解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数量及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一氧化氮水平及抗 X因子活性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缓解率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介入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可能通过升高抗X因子、一氧化氮水平及降低内皮素-1水平而发挥抗凝作用,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简雅婷;周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为进一步推行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当前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进展,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结果与结论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展顺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以满足公众对基本医疗用药的需求。
作者:高茜倩;陈玉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对医院肝胆外科肠外营养液(TPN)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规范TPN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要求,对医院肝胆外科5个病区2014年1至2月的TPN处方共1532张进行合理性审查,审查项目包括营养素组成及每张处方的液体量、电解质浓度、糖脂比、热氮比、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及影响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等。结果医院肝胆外科部分TPN处方糖脂比、热氮比、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等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通过审方,及时与临床医生、护士沟通,使不合理处方得以纠正。结论药师可通过审核处方对不合理处方及时干预,协助临床进一步提高TPN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作者:孙艳;田方圆;裴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目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置间的管理制度,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加强PIVAS各个环节的操作制度,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保证了成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优化配置间管理制度,使PIVAS配置间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临床输液的反应。
作者:陈翠萌;丁小荣;陈丽凤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