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

项群利;施铁英

关键词:骨科, 切口感染, 抗生素, 预防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医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252例,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及抗生素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2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相关护理干预后,仅9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好发于术后5-7d,其中Ⅰ类切口1例(感染率为O.39%)、Ⅱ类切口3例(感染率为1.19%)、Ⅲ类切口5例(感染率为1.98%),平均住院32 d,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相应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50例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μg前列地尔加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进行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0%,治疗组为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外科病区注射用兰索拉唑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促进医院注射用兰索拉唑的合理应用.方法 制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评价标准,组织抽查小组,对2012年2月外科病区病历进行抽查,对注射用兰索拉唑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等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共抽查100份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病例49例,合格率为51.00%.存在问题有使用无明确指征和用药疗程过长等.结论 外科住院患者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加快制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标准或规范,以提高医院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

    作者:杨玲英;张蓓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25例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窥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因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拟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25)和硝酸甘油组(N组,n=25).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 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二氧化碳分压在35~40 mmHg.麻醉维持采用吸入2%~3%七氟醚,并调节其吸入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术中按需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手术开始消毒时实施控制性降压,D组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静脉注射,5 rain后以0.2~0.5¨g/(kg.h)速率微泵注射维持;N组予硝酸甘油10μg/kg静脉注射,5 min后以3-6μg/(kg/min)速率微泵注射维持,目标使平均动脉压控制于60~70 mmHg o分别记录控制性降压开始前(T0),血压降至靶目标后5 min(T1),10 min(T2),20 min(T3),停药后5 min(T4),10 min(T5),20 min(T6)各时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根据Fromme术野质量评分表对术野出血情况进行评级.记录控制性降压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术中均能维持控制性低血压,两组在T0一T4时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5~T6时点,D组平均动脉压低于N组(P<0.05).两组术中心率变化显著,在T1~T6时点,D组心率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术野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睁眼时间延长(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周浩;马逸俊;高伟峰;王科益;罗国万;徐益杰;孙丽娜;鲁银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异丙托溴铵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36例

    目的 探讨异丙托溴铵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措施.方法 选择72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吸氧、静脉滴注氨茶碱、止咳化痰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及博利康尼均2 mL/次,雾化吸入,对照组单用博利康尼2 mL/次,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喘息、罗音和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52,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托溴铵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是一种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加强雾化吸入患者的护理,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作者:陈莉;徐亚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注射用前列地尔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限盐、吸氧、利尿、扩张血管、强心、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一般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10μg加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超声心电图、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7.1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电图、血浆脑钠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前列地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增加心输出量,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T增强检查中患者心理和药物反应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观察和护理对CT增强检查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286例接受CT增强检查患者的心理和药物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选取未进行观察和护理的既往病例128例作为对照,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情绪发生率及检查顺利完成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不良情绪发生率为4.90%、检查顺利完成率为95.10%,对照组分别为10.94%,21.10%,78.91%.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前进行心理和药物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促进CT增强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张淑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6例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成功率100%.术后即刻下腔静脉造影显示滤器内均通畅,无明显血栓脱落影像;患者导管溶栓术治疗时间2~7 d;住院时间为7~15 d;6例牙龈出血、4例皮下瘀青,2例患者术后穿刺处渗血,经压迫后止血,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治疗后的通畅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通畅改善度为(55±4)%.结论 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减少了溶栓药物用量,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高建国;张弘;张青云;陈磊;冯洋;杜建青;姜海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老年人群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情况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测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AR的发生率,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结果,观察AR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可能是脑梗死的易发因素之一,临床及时检查及识别,换用其他药物,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敬习;谷宁飞;肖承昊;刘存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骨伤灵胶囊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目的 建立骨伤灵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白芍、当归、黄芪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白芍、当归、黄芪药材,薄层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均无干扰,且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美善;崔铉;徐莲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躯体症状35例

    目的 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躯体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组(联合组),单一使用帕罗西汀组(单一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次日早餐后口服帕罗西汀10 mg/d,联合组同日晚8时给予喹硫平50 mg/d.单一组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在晚8时允许口服唑吡坦5-10 mg/d.在2周内将帕罗西汀、喹硫平剂量增加到患者的所需剂量,研究全程6周.在疗前、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HAMD-17、焦虑/躯体化因子、CGI-SI评定.在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TEss评定.治疗第6周末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结果 治疗后的第2周末,联合组HAMD-17、CGI-sI得分比单一组低,并维持至研究结束(P<0.01).联合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单一组治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9例.经Ridit分析联合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单一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药物反应均比较轻微,未影响治疗的进行.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的喹硫平能快速改善抑郁症状及躯体症状,而且痊愈率高于单一帕罗西汀治疗患者,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姚雪强;朱毅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胸科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胸科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法将112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收缩压(SDP)、舒张压(SBP)变化情况和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30 min VAS评分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术中监测时间点HR,SDP,SBP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缩短,拔管时间提前,术后30min VAS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患者,可完全麻醉,满足手术麻醉要求.患者术后清醒快,拔管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盛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93例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疏血通注射液,两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0%;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新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医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252例,治疗期间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及抗生素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2例骨科手术患者,经过相关护理干预后,仅9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好发于术后5-7d,其中Ⅰ类切口1例(感染率为O.39%)、Ⅱ类切口3例(感染率为1.19%)、Ⅲ类切口5例(感染率为1.98%),平均住院32 d,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相应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项群利;施铁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佛波醇酯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该文总结了佛波醇酯类化合物的作用及其产生机制、构效关系、生物活性等的研究进展,为新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万红;郭虎;刘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参苓益胃胶囊的制备工艺与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探讨参苓益胃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煎煮工艺,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陈皮、延胡索、枳壳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制剂的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薄层色谱可对处方中主要成分陈皮、延胡索、枳壳进行有效鉴别,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结论 参苓益胃胶囊的制备工艺合理,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作者:郭洪明;袁宏佳;刘兴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糖铁复合物和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40例

    目的 观察多糖铁复合物和蔗糖铁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已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照组给予口服150 mg多糖铁复合物,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200 mg蔗糖铁加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于透析2 h后通过透析器静脉滴注,滴注时间至少在30min以上,于每次透析时使用,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缺铁、贫血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0%,治疗组为9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缺铁、贫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缺铁、贫血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显著多于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 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缺铁、贫血症状,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亮;黄云霞;童仙女;金笑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肠内外药物营养与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 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细节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作者:李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大肠癌120例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20例,第一天给予120 mg/m2奥沙利铂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2 h以上,并于第1~14天给予口服2 500mg/m2卡培他滨,分早晚两次口服,3周为1个周期,重复治疗两个周期后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两个周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症、神经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口腔腔黏膜炎等,程度均较轻,以Ⅰ~Ⅱ度为主.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大肠癌疗效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章虓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潘立酮联合不同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

    目的 观察多潘立酮联合不同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B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C组患者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时3组患者的疗效、腹胀评分和负荷饮水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A组,C组患者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盐酸氟西汀或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

    作者:王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患者术后复发90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预防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复发效果.方法 将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口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米非司酮或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雌二醇(E2)、孕酮(P)的变化以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月经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延长.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Hb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后ALT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E2及P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可促进术后子宫创面的恢复,明显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肌瘤再复发.

    作者:张秀萍;郑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