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媚
目的 观察地奥司明与氢氯噻嗪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均分为使用氢氯噻嗪治疗的对照组及使用地奥司明治疗的观察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上臂周径及水肿分级、负面情绪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上臂周径及水肿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可有效提高疗效,减轻患者水肿,降低患者负面情绪.
作者:闻爱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甘露醇治疗青光眼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随机选取眼科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使用甘露醇治疗青光眼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 10例不良反应中急性肾衰竭2例,急性肺水肿2例,低钾血症3例,急性颅内压降低3例.8例经对症护理后康复,1例急性肾衰竭、1例低钾血症患者终经血液透析治疗后痊愈.结论 甘露醇治疗青光眼可导致各种并发症,对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须采用预见性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对症护理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作者:王晓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福美加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医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156例,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每日1次,每次1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晨起空腹口服福美加治疗,清水送服,服药30 min内禁食和禁止卧床,每周1次,每次1片.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值均有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且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与治疗前相比均无异常.结论 福美加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抑制骨吸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善栋;李纯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观察地诺前列酮栓剂(欣普贝生)、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应用疗效,探讨足月妊娠更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及方法.方法 将足月妊娠产妇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试验组经阴道给予1枚地诺前列酮栓引产,对照组静脉滴注2.5U缩宫素引产.结果 试验组引产总有效率、用药12h后宫颈评分、临产时间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h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对足月妊娠产妇给予地诺前列酮栓引产,能提高产妇宫颈评分、获得较高引产效果,使引产安全可靠.
作者:沈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药物离子导入治疗结核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7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应用抗结核药物强化治疗,研究组在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异烟肼与卡那霉素离子导入法治疗.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 (36/39)和64.10% (25/3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联合应用异烟肼与卡那霉素离子导入是治疗结核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抗结核药物强化治疗.
作者:杨迎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加用系统性护理方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分别达48.78%和90.24%(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提高,腹痛缓解时间明显增多,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采用奥曲肽药物治疗的肠梗阻患者,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具有积极辅助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
作者:沈志华;刘绍胜;刘思德;胡志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既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为期12周的非随机、开放性的临床研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应用帕利哌酮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PANSS总分为(71.13±19.29)分,治疗第12周末下降为(47.23±15.03)分;患者治疗前的SDSS总分为(14.19±2.63)分,治疗第12周末下降为(5.76±2.43)分;34例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0.12%.结论 应用可变剂量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既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且耐受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黄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用于妇科子宫切除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组(A组)和单纯吗啡组(B组).手术结束前15 min开启自控静脉镇痛泵(PC IA),并于手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患者用药后呼吸和循环的变化,观察镇痛效果(VAS评分)并记录BCS舒适评分及D1/D2比值和可能出现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结果 两组镇痛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皮肤瘙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与单纯使用吗啡相比,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吗啡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能明显降低吗啡恶心呕吐及瘙瘁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并可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
作者:王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泵辅助给药用于妇产科术后的镇痛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 筛选使用硬膜外镇痛泵辅助给药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曾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和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达到完全镇痛率和明显镇痛率的分别为56.67%和3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91%和24.55%(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为(29.3±18.3)h明于短于对照组的(99.1±20.7)h(P <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以匀速将药液注入患者硬膜外,镇痛效果持续稳定.为了尽量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护理的重点是观察呼吸、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还应认真对待恶心呕吐、皮肤瘙瘁等镇痛副作用.
作者:钟尧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胺碘酮、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并分别静脉注射胺碘酮、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分析治疗效果、复律情况(复律成功率、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律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平均复律时间短于胺碘酮组(P<0.01)“<5 min”(P<0.05)和“5~ 15 min”(P<0.01)的例数均多于胺碘酮组,“> 15 min”例数的均少于胺碘酮组(P<0.01),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胺碘酮组(P<0.01),在具体不良反应上“心悸”例数多于胺碘酮组(P<0.05);维拉帕米组和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和平均复律时间及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药物治疗PSVT的有效率及复律成功率无差异,但维拉帕米和普罗帕酮见效快、患者耐受差,适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正常者;而胺碘酮见效较慢、不良反应低、适应证广,可适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作者:邢钢;倪利英;顾向荣;娄明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 选择306例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进行PCI治疗的患者,按照是否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标准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处理血管的TIMI血流情况、不良反应,尤其是术后各种原因的出血倾向及严重出血并发症.结果 强化治疗组术前、术后TIMI血流均好于标准治疗组.结论 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预防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嵇诚;张立新;马涛;王春梅;田立国;高海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磺化物雾化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7d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血气指标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百分值.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气分析各指标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贵华;刘益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生长抑素及常规综合治疗,如出现胰腺和胰周围组织坏死、临床症状继续恶化、合并肠瘘或胰腺假性囊肿等手术指征时转为手术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长激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占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利妥昔托单抗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x2=13.23,P<0.05);观察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87.32±13.21)×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3±10.28)×109/L(t:12.2314,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为20.83%,无显著性差异(x2=5.44,P >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亚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沐舒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医院诊治的48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采用沐舒坦进行7d抗感染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2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60例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纳洛酮,首剂1.2mg静脉注射,此后静脉注射0.8mg,每30 min给药1次,连用3次,并给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未用纳洛酮.结果 治疗组神志、瞳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死亡率及语言障碍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合理使用纳洛酮,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顾幼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用于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医院诊治的80例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陈慧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化学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晚期NSCLC患者56例,给予紫杉醇与化学治疗联合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用药和护理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SD) 12例,进展(PD)20例,总有效率为42.86%;患者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另外还有脱发、肌肉疼痛、腹泻等症状,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在对晚期NSCLC患者进行有效全面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紫杉醇联合化学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不良反应也可耐受,有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其生命质量的作用.
作者:周海晓;郑秀云;金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顿服,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定hs-CRP、评判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有效.
作者:邓杏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单用、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及联合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分别单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治疗,联合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2周后观察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DL)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 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NDL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NDL评分低于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P<0.01);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优于单用依达拉奉或奥扎格雷钠.
作者:黄伟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