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沈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脂联素, 溶血磷脂酸, 依达拉奉
摘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脂联素(APN)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应用脱水剂降颅压,控制血压和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善情况及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APN及LPA水平,并与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PN水平明显降低(P<0.01),LPA水平明显增高(P<0.01).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不良反应少见;治疗后ACI患者NDS显著减少、ADL显著提高(P<0.05,P<0.01),血浆APN水平显著提高、L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PN及LPA水平,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其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剂对MECT抑郁患者血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丙泊酚与硫喷妥钠对抑郁患者血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6例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MECT时分别使用硫喷妥钠或丙泊酚诱导麻醉,疗程为8次,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5 min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治疗前和疗程结束1周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连续作业测验(CPT)、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测查评定.结果 硫喷妥钠组MECT后MAP高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疗程结束1周后HAMD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WCST,CPT,WAIS-R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用于MECT治疗麻醉诱导时,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对MAP影响小,可作为MECT首选麻醉药.

    作者:杨海燕;曾祥刚;万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60例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25R(优泌乐25),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2 mg治疗,高剂量为每日不超过4 mg,疗程12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格列美脲与胰岛素的用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低血糖发生率及每日胰岛素用量,并复查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 (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 (P<0.05),且治疗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BM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平稳地降低FBG,2 hPBG,HbA1c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对BMI影响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童为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术143例的镇静效果与护理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 将2012年拟行甲状腺术的患者28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均给予右美托咪定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日常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院时及术前焦虑情况,统计两组手术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不同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程度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好转,且观察组好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手术总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提高甲状腺术患者的镇静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前不良情绪,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应进一步加强右美托咪定及护理干预措施在甲状腺术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寿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妈咪爱联合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黄疸59例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妈咪爱联合茵栀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住院分娩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1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蓝光照射、输注球蛋白、苯巴比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妈咪爱、茵栀黄颗粒.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7%(P<0.05);治疗组黄疸持续时间为(4.7±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8±1.3)d(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妈咪爱联合茵栀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柯晖晖;张宣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片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倍他司汀片有关物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混合溶液(取磷酸二氢钠2.76g和十二烷基硫酸钠1.60g,用水600 mL溶解)-乙腈-己胺(600∶400∶1.6,用磷酸调pH至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50℃,进样量100μL.结果 盐酸倍他司汀与杂质峰之间分离良好,盐酸倍他司汀的低定量限为0.2 μg/mL.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盐酸倍他司汀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冬;董煜;钱小平;秦彩明;张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胃刻宁片中薄荷脑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胃刻宁片中薄荷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以萘为内标物,安捷伦HP-5毛细管柱(30m×0.32 mm,0.25 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为11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为250℃,分流比为25∶1.结果 共测定了6批样品,在该色谱条件下,薄荷脑和内标物萘能得到良好分离.薄荷脑加样回收率为101.04%,RSD =0.81%(n=6).结论 该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王梅娟;曹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硝呋太尔阴道软胶囊治疗各类阴道炎366例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硝呋太尔阴道软胶囊治疗各类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收治的各类阴道炎患者3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3例.对照组于每晚临睡前给予双唑泰栓置阴道深处,每日1次,1次/粒,连续使用7d.治疗组于每晚临睡前给予硝呋太尔阴道软胶囊置阴道穹窿部,每日1次,连续使用6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04%、复发率为27.8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2%、复发率为9.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2%,显著高于治疗组的3.83% (P <0.05).结论 硝呋太尔阴道软胶囊治疗各类阴道炎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复发率低,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童富珍;徐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80例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择期剖宫产产妇160例,平均孕周为(39.5±1.2)周,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50μg复合罗哌卡因200 mg,治疗组给予舒芬太尼50μg复合罗哌卡因200 mg,均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分别于镇痛开始后2,12,24 h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观察两组产妇术后镇痛各时间点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镇痛开始2h后产妇的VAS评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12h及24 h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产妇术后各时段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患者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对照组中有10例产妇发生恶心呕吐,6例出现皮肤瘙痒,4例出现头晕;治疗组产妇中有3例发生恶心呕吐,2例发生皮肤瘙痒,1例出现头晕.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满意,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小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角茴香的鉴别研究

    目的 对角茴香药材进行鉴别研究.方法 利用性状、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鉴别,对角茴香药材进行基源性研究.结果 角茴香薄层色谱各组分分离清晰,Rf值适宜;紫外光谱图形一致;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结论 以上结果为角茴香的鉴别、质量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姜燕;刘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体苯磺酸氨氯地平生物分析方法验证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国内进行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存在的问题.方法 分析2001年至2013年含测定人体苯磺酸氨氯地平浓度的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20篇文献(除去相同试验的文献),并与欧盟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 国内的试验单位进行生物分析方法验证时在基质效应、稳定性的验证方面需要加强;建议增加残留、稀释完整性、已测样品再分析、系统适用性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生物分析的质量.我国的药品申报者、生物分析研究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意义和重要性,关注科学和法规的不断发展,开展系统、合理的方法学验证工作,以保证药物安全性、有效性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胡诗莉;王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127例

    目的 观察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5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7例给予干扰素稀释液外用联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128例给予口服双黄连颗粒,观察两组疗效、病程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皮疹消退、热退、临床痊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干扰素稀释液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缩短病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跃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对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对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手册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6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个RCT,共计83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在总有效率[RR=1.19,95% Cl (1.08,1.31),P=0.000 4]、临床症状[RR=1.23,95% Cl(1.14,1.33),P<0.00001]和心电图[RR=1.31,95%Cl (1.18,1.45),P<0.000 01]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黄芪注射液治疗组不良反应更少[RR =0.17,95%Cl(0.03,0.94),P=0.04].结论 现有临床研究显示,黄芪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且安全性更高.但由于纳入的研究证据强度不高且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到结果的可靠性,结论有待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作者:黄媛;占美;吴逢波;吴斌;徐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治疗,每日2次,每次200 mg;治疗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安康信)治疗,每日1次,每次120 mg.两组均于饭后服用,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 (P<0.05);治疗组药物起效时间显著快于治疗组,且治疗后各时间段膝关节功能活动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8.33%,治疗组为6.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考昔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起效时间快,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症状、缓解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善栋;李纯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松阳县中医院2011年儿童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患儿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5 489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5489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3 845例,使用率70.05%.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三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94.23%,5.18%,0.59%.临床使用以头孢菌素及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 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提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徐定娥;潘智明;何永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水相添加氯化钠对W/O/W型复乳性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内水相中添加氯化钠(NaCl)对W/O/W型复乳性质的影响.方法 在前期试验优选出较佳W/O/W复乳处方的基础上,以1 g/L NaC1水溶液代替处方中的纯化水作为内水相,采用二步乳化法制备复乳,从显微结构、粒径分布、稳定性等方面比较复乳性质的变化.结果 在内水相中添加NaCl(1 g/L)时,复乳主要为B型结构,外观较圆整,液滴大小较均匀,且乳滴不易聚集成一团,大部分粒子粒径在20 ~ 40 μm之间,稳定性良好.结论 在内水相中添加NaCl(1 g/L),有助于优化W/O/W型复乳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其稳定性.

    作者:林滔;洪清;黄丽萍;程淑锋;袁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环索奈德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环索奈德固体脂质纳米粒中药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高速冷冻离心的方法分离环索奈德纳米粒胶体溶液,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液中环索奈德的含量,计算包封率.色谱柱为C18柱(1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2∶8),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3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辅料对药物检测无干扰,环索奈德质量浓度在10~2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33%,RSD=0.64%.包封率测定的两种方法所测药物包封率均在85%以上.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能用于环索奈德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吴小意;石雷;周婷婷;潘佩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剖宫产术止血64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用于预防剖宫产术止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拟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孕妇随机分配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产妇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组64例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官体注射缩宫素10U,同时给予卡贝缩宫素100 μg静脉注射,术后给予卡前列甲酯栓2 mg肛门置入.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h、术后24 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且药品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慧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糖胞苷等8种药物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阿糖胞苷等8种药物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16例,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对阿糖胞苷等8种常用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并比较体外试验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中,化学治疗药物用于白血病治疗的体外试验与体内疗效的关系为,总符合率为82.76%,阳性符合率为82.43%,阴性符合率为83.33%.结论 采用MTT法检测化学治疗药物用于白血病治疗的耐药性,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好,能有效地对白血病体内疗效进行预测,对于优化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燕萍;袁琳娜;郭志琴;柯萍;邬万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40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在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保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妇产科常规药物流产术后蜕膜残留手术清宫法,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感染发生率、患者负面情绪评分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较优(P<0.05),治疗后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疼痛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患者,使用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作者:毛丽伟;陈金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曲肽局部应用对兔眼的毒性研究

    目的 观察兔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奥曲肽和/或术前3d点眼对兔眼有无毒性反应.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A,B,C,D,E共5组,各组均行双眼标准小梁切除术.A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仅行标准小梁切除术;B组作为标准对照组;术中切小梁前用蘸有0.2 g/L丝裂霉素C的棉片巩膜瓣下作用5 min;C组术中切小梁前用蘸有0.1 g/L的奥曲肽的棉片巩膜瓣下作用5 min;E组术前3d以0.1 g/L的奥曲肽点眼,每日4次;D组采用B组、C组的联合处理.于术后3,7,14,28 d时分别观察眼前节及眼底情况,以及眼电生理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C,D,E组均未出现对角膜、结膜以及对视神经和视网膜功能的明显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在兔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下应用或术前3d点眼,均未观察到其对眼部明显的毒副作用.

    作者:杨涛;刘丽霞;冯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