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娟
目的 完善丹鹿通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柱,以乙腈-水(34∶66)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0C,载气压力2.0 bar,柱温40℃,流速1.0 mL/min.结果 在薄层色谱鉴别中色谱特征斑点明显.黄芪甲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1.0~5.0 μg(r=0.999 8,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0%,RSD=1.35%(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丹鹿通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志红;赵雪艳;邱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考察Mg2+、β-环糊精、组氨酸-卵磷脂-聚山梨酯80对不同浓度莫西沙星的中和效果,完善喹诺酮类药物的无菌检验方法.方法 将试验菌直接接种至含一定浓度的莫西沙星培养基中,同时更换冲洗液和冲洗量,结合中和法,用薄膜过滤法对6个品种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Mg2+的中和效果好,采用薄膜过滤法和中和法能有效消除其抗菌活性.结论 建议将验证方法收载入《中国药典》.
作者:江志杰;高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对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采用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并与单独采用思密达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达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x2=5.40,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而腹泻持续时间则明显缩短(t=3.05和t=2.86,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和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满意,患儿无痛苦、易接受,亦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成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七氟烷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在手术时接受传统的氯胺酮全身麻醉,试验组接受七氟烷全身麻醉.观察及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开始后15 min及手术结束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起效快,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国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地红霉素对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0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地红霉素组、甲硝唑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0例.分别比较基线、1个月、3个月时各组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的变化.结果 基线时3组PD,SBI,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时监测地红霉素组PD及SBI均低于甲硝唑组(P<0.05),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地红霉素组PD及AL均低于甲硝唑组(P<0.05),SB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及3个月时SBI,PD,AL地红霉素组及甲硝唑组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地红霉素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效果良好.
作者:赵起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市售4个厂家的替米沙坦片与原研制剂的溶出曲线.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规定的桨法测定溶出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210 nm波长处测定替米沙坦含量,测得结果用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溶出曲线,并对提取参数(m)进行t检验.结果 5个厂家的替米沙坦片的的含量、含量均匀度及体外溶出度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的质量标准规定;4个厂家的替米沙坦片与原研制剂比较,溶出参数(T50,T0,T80,m)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5种国内外不同厂家替米沙坦片的溶出曲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质量可靠.
作者:贾孟良;谢守霞;杨红英;练宏新;王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改进门诊药房咨询工作,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统计2012年医院门诊药物咨询情况,分析咨询人员相关情况,总结咨询药物内容以及药物类型.结果 咨询的主要主体是患者和患者家属;咨询内容多的为药物用法用量,其次为药物作用与适应证、相互作用等;咨询药物类型多的为抗菌药物,其次是循环系统方面的药物.结论 门诊药物咨询工作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其知情用药的重要作用.医院应加大对药物咨询工作的重视和管理,药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服务质量水平,并以此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吕红博;袁彩玲;高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医院100例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肌松剂,待下颌松弛后盲探插入Supreme喉罩;对照组保留自主呼吸,面罩通气.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通气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喉罩通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喉罩插管静脉全身麻醉可很好地减轻呼吸抑制以及循环发生大的波动,更适宜于乳腺小手术.
作者:李永强;张淑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A组)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B组),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调经效果、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3个月后,米非司酮组在治疗期间有效止血、无复发,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停药后有撤退性出血,复发率为21.67%;米非司酮组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较治疗前下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组E2及P较治疗前下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变薄.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IL-2)、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h1细胞因子(INF-γ、IL-2)明显升高(P<0.05),Th2细胞因子(IL-4、IL-10)明显下降(P<0.05),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大呼气流速峰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变更显著(P<0.05).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血清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失调有关.
作者:付海卫;张松;张添威;黄昌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BM、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2 266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西医常规治疗小儿肺炎在临床总有效率、退热、咳嗽消失、肺部罗音消失、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精神饮食好转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孙淑波;王晶;赵旭伟;汪凤山;刘隽东;张沙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取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甲硝唑+奥关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5周.结果 两组患儿溃疡愈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在清除HP方面优于阿莫西林为主的三联疗法,且不良反应低,是较理想的方案.
作者:孙泰;龚涛;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瑞舒伐他汀对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11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联用组加用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日1次.另以50例正常血压者为正常组.12周后观察3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但联用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更显著.联用组血浆ET-1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40.5% (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28.6% (P<0.05);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81.0% (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57.7% (P<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有明显的协同降压作用,并伴有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发挥协同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辉;舒娴;张晔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建立适合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和方法.方法 遵照《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房药师注重处方的审核,参与处方点评;临床药师重在处方(医嘱单)点评及对药房药师点评的再评价;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复查点评结果,向医院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三级处方点评模式和方法,能够提高药房药师的审方能力,保证处方点评的公正合理,确保处方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结论 三级处方点评模式有利于处方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牟萍;兰伯恩;徐蜀远;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在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西兰白兔I/R损伤模型,将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I/R损伤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阻断肠系膜上动脉(SMA)1 h后,药物治疗组立即给予颈外脉注射甲磺酸加贝酯30 mg/kg,I/R组立即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再灌注6h后采集体静脉及门静脉血,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取肝、肺及小肠组织;假手术组仅行SMA分离术,术后6h取标本;对照组麻醉后立即取标本.测定门、体静脉血内毒素及肺、肠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舍量,观察肝组织中PMN浸润程度;肠组织病理分级,测定BALF中蛋白含量.结果 肠I/R损伤可导致肝、肺、肠等远端器官中PMN聚集明显增加(P<0.05);甲磺酸加贝酯可以抑制肠I/R损伤引起的PMN聚集,减轻组织器官损伤.结论 PMN在肠I/R损伤中活化聚集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甲磺酸加贝酯通过抑制PMN的活性及炎性介质的释放而减轻组织器官的损伤.
作者:王健;刘振芬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利塞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和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1月至12月绝经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门诊和住院患者64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予利塞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治疗,B组予钙尔奇D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腰椎骨密度(BMD)、股骨颈BMD、全髋部BM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血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血常规及尿常规等,并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个月后,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和56.25%;两组患者的腰椎BMD、股骨颈BMD、全髋部BMD等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A组的PINP和β-CTX明显降低(P<0.05).结论 利塞膦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钙尔奇D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傅捷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促进医院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2010年至2012年医院门诊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成药的种类较有连续性,各类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相对固定.在医院相继出台一系列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后,门诊中成药的使用更加规范.结论 中成药用药品种的选择基本能满足临床需求,同时兼顾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作者:米婷婷;张育勤;景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和比较国产与进口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使用国产与进口非洛地平缓释片进行降压治疗,并比较两组踝部水肿、心动过速及潮红的发生率.结果 国产与进口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而心动过速踝部水肿的发生率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P<0.05),潮红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进口与国产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而进口非洛地平缓释片副作用较小.
作者:李纳新;金鹏;李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丹栀逍遥丸中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Aglient 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柱温为30℃.结果 丹皮酚进样量在0.045 55~0.303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7%,RSD=1.19%(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丹栀逍遥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光仁;严亨波;董秀芳;王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免疫增强剂通常指的是在单用或与抗原同时使用时可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亦被称为免疫调节剂或免疫刺激剂.免疫增强剂可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发挥作用,如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以及促进抗体的合成与分泌等,从而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已研究的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微生物类、生物因子类、人工合成类、微量元素类以及天然类药物.对其研究主要涉及免疫学、药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是近年来应用医学研究中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作者:徐钊;贾天凌;曹于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