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文献与问卷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黄秀纯;吴雪荣

关键词:中成药,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促进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检索2007年至2011年“中成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和药物剂型进行统计分析;收集2012年2月至3月潮州医院门诊部回收的由患者填写的有效调查问卷50份,统计患者的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 共检索到591篇文献、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347例,其中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和51至60岁中老年人居多,分别占24.50%和20.4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1.61%;共涉及54种药品,其中中药注射剂多,占85.88%.结论 医院应做好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建立并健全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规范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发展动态概述

    从基础研究到制药企业开发全方位视角,对近期新药研发的发展与动态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药物研发进行了展望.源于天然植物的药物开发历史悠久且富有生命力;利用生物技术从动物毒液组分进行新药研究正在取得成效;化学合成药物仍是新药开发重要途径,但周期长、成本高;利用已有药物再开发获得新用途是快捷新药开发的一个方向.

    作者:贾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当归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

    目的 建立测定中药材当归中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锑(Sb)、锡(Sn)、铬(Cr)、镍(Ni)、钡(Ba)、锰(Mn)、铊(Ti)、银(Ag)、铍(Be)、镝(Dy)、铝(Al)16种元素含量的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法制备供试品,全定量法采集数据.结果 16种元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所有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5,检出限在0.002~0.455 μg/kg之间,各元素回收率在80%~107%之间,RSD<5%.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适于中药材当归的质量控制.

    作者:奚玮;徐慧;迟少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茅莓根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建立顶空静态进样快速分析茅莓根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提取茅莓根挥发性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 经GC-MS分析结合NIST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茅莓根中17个挥发性化学成分.结论 茅莓根低温易挥发性成分中,戊醛、乙酸、3-苯基-2-丙烯酸甲酯3种成分约占茅莓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50%以上.

    作者:刘江亭;李慧芬;崔伟亮;蒋海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复方对乙酰氨基酚Ⅱ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

    目的 建立人体血浆中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和无水咖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复方对乙酰氨基酚Ⅱ胶囊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按照随机双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复方对乙酰氨基酚Ⅱ胶囊与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后,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建立血浆-药物浓度曲线,采用BAPP2.2药代动力学计算软件模拟房室模型并计算各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 3组分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04 ~ 10.0μg/mL(r>0.999),方法回收率(85%~115%)、精密度(低浓度RSD< 20%,中、高浓度RSD< 15%)和准确度(DIF< 15%)均良好.结论 样品分析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好,可用于复方对乙酰氨基酚Ⅱ胶囊生物等效性研究.统计学分析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余春梅;杨秀丽;陈仲祥;陈家香;卢苇;郑小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南京地区2009年至2011年免疫抑制剂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南京地区2009年至2011年免疫抑制剂主要品种销售金额、用量、用药频度和增长率进行归类统计,并结合文献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结果 南京地区免疫抑制剂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品种、规格有所改变,用药频度中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和霉酚酸酯占主导地位.结论 南京地区免疫抑制剂用药结构基本合理,消耗品种较稳定,能够保障患者需要.

    作者:花蓉;刘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从安全用药谈药品包装问题

    目的 阐述药品包装对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分析笔者多年来在窗口发药中遇到的包装问题.结果 包装设计不合理,可引起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病、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改进药品包装势在必行.

    作者:周祖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贞颗粒中齐墩果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地贞颗粒中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AQ C1s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85∶1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40℃.结果 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525~3.67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低检测限为0.525 μg,地贞颗粒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162.75~171.33 μg/g.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方法可靠、结果准确、稳定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地贞颗粒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文才华;涂文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评价3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35例,分成3组.其中奥美拉唑组(OAC组)41例,泮托拉唑组(PAC组)44例,雷贝拉唑组(RAC组)50例.3组均加服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比较用药14 d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治疗成本,并进行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3组治疗方案的成本分别为717.36元、777.84元、1 060.92元;HP根除率分别为87.80%,90.91%,94.00%,3组无显著性差异;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8.05%,93.18%,96.00%,OAC组与PA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AC组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严丽华;余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民营医院200元以上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调查民营医院200元以上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统计2012年9月份200元以上的门诊处方243张中超常处方以及用药与诊断、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不当等情况.结果 200元以上的门诊处方占整个门诊处方的5.87%.每张处方均未超过5种药品,超7天常用量处方占不合格处方数的88.57%.结论 200元以上门诊处方存在不合理,有待加强管理,遏制大处方,降低患者药费.

    作者:陈小伟;曾永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草苁蓉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草苁蓉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il 100-5 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对13批次草苁蓉样品色谱图进行共有模式的建立.结果 建立了草苁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得到了28个共有峰,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以上.结论 所建立的草苁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草苁蓉药材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作者:张英;鞠爱华;周秀娟;张慧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制药设备的采购与验收实践

    目的 为制药新设备的采购与验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项目评估、市场调研、设备设计、设备验收等主要流程,提出有关采购与验收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只有对购进设备的全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并严控质量,才能确保该设备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优质药品的生产.

    作者:钱生稳;戴红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文献与问卷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促进中成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检索2007年至2011年“中成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类型和药物剂型进行统计分析;收集2012年2月至3月潮州医院门诊部回收的由患者填写的有效调查问卷50份,统计患者的中成药使用情况.结果 共检索到591篇文献、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347例,其中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和51至60岁中老年人居多,分别占24.50%和20.4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61.61%;共涉及54种药品,其中中药注射剂多,占85.88%.结论 医院应做好对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建立并健全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规范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黄秀纯;吴雪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我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用药的评价与分析

    目的 预防和减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分析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结果 院内真菌感染者41例,占同期院内感染的10.05%;好发于呼吸道(35.18%)、消化道(31.08%),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78.28%);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均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用药史,部分患者应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论 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作者:肖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42例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8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同时服用元胡止痛滴丸及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41例仅服用氟桂利嗪胶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镇静、止痛药,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41.46%,明显低于治疗组的69.05%(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元胡止痛滴丸能明显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浩;张磊;杨晓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2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平均年龄(63.6±7.5)岁;以7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2±7.5)岁.分析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糖尿病持续时间、抗糖尿病治疗方法、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代谢综合征以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双侧颈动脉造影(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超声测量IMT.结果 研究组颈总动脉IMT均值和大值高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不是血管危险因子而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大血管病变与IMT存在相关性.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在中年(59 ~ 67岁)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仍然存在着显著相关性(IMT均值P=0.01,大值P=0.02).在无代谢综合征患者,右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超声测量IMT可用来评估心血管危险,确定强化抗糖尿病治疗方案.IMT特别是右侧颈总动脉IMT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作者:余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我院外科住院患者退药原因浅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外科住院患者退药的情况及产生原因,探讨应对措施以提高医院药房服务质量.方法 分析2012年3月至9月医院823例住院患者的退药原因.结果 退药主要原因为医嘱更换占18.71%,患者出院或转科占16.52%,患者拒用占15.43%,重复给药为16.40%,其他原因依次为其他、死亡、不良反应、计算机系统漏方、医嘱传达不及时.科室退药次数较多者分别为整形外科(12.52%)、普外科(12.39%)、重症监护室(11.79%)、肿瘤外科(11.66%).抗生素和呼吸系统用药退药比例高,分别为23.94%与20.90%,其次为循环系统类药物(14.82%).结论 药房退药由多种因素造成,完善药房退药制度及加强医师处方管理,可以降低退药率.

    作者:庄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观察组患者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降压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可减少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代红梅;王瑞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风芍六君子汤治疗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

    目的 观察风芍六君子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风芍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蒙脱石散和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结论 风芍六君子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薛梅;李柏群;王恩元;王奎;邓天伟;彭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不同产地的香附及香附炭挥发油成分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的香附及其炭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对临床功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香附及其炭品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香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不同产地的香附及香附炭的主要挥发油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不同产地香附存在差异,在药材使用中应控制药品质量,而香附与香附炭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可能是临床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亚萍;于生;陈佩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国内外压片机研究现状

    压片机是药物固体制剂制备中生产片剂为重要的设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压片机的研究热点主要在生产的封闭性、片剂质量检测、高速高质量生产及在位清洗等.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压片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针对当今片剂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未来压片机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王笛;赵文昌;赵振昇;宋丽军;石敏;叶伟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