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玮;徐慧;迟少云
从基础研究到制药企业开发全方位视角,对近期新药研发的发展与动态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药物研发进行了展望.源于天然植物的药物开发历史悠久且富有生命力;利用生物技术从动物毒液组分进行新药研究正在取得成效;化学合成药物仍是新药开发重要途径,但周期长、成本高;利用已有药物再开发获得新用途是快捷新药开发的一个方向.
作者:贾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优化人参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药材粒径、溶剂流速、浓缩温度对人参总皂苷转移率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响应曲面法对人参总皂苷动态连续循环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与所考察3个因素之间关系符合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后人参总皂苷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8%,超微粉碎时间10 min,溶剂流速24 mL/min,浓缩温度65℃.人参总皂苷转移率为85.64% (P<0.000 1),验证试验结果与预测值偏差为2.58%,说明该模型比较可靠.结论 该方法科学、合理、可行,对人参总皂苷提取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榕文;李耿;杨广荣;张敏敏;李美金;曾洁玲;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为医院门诊药房实行自动化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医院药房目前的发展情况,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系统的原理、构造,以及自动化处理不同包装、不同规格、不同剂型等药品或液体的方式.结果 快速发药系统,能够通过滑轨式药库模块和输出系统管理大部分盒装药品;智能存取系统,采取垂直旋转运动进行认址的工作原理,管理普通药品和特殊少量盒装药品.冷藏药品和大容量输液药品等则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结论 门诊药房实行自动化具有缩短取药时间、提高药房工作效率、降低药师工作强度等优势,能解决药房很多现实问题,适合医院目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阮毅铭;郑乐怡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退药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应用计算机系统汇总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的所有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干预措施致门诊退药处方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门诊退药比例控制为0.5% ~0.8%,实施干预后,规范了门诊退药的流程,完善对门诊退药的全面监控,促进了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焦亿;赵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临床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至10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药物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药物配伍主要有药物配伍禁忌、溶剂选择不合理以及药物剂量不当等.结论 应充分利用静脉药物配伍中心平台,大限度地发挥审核医嘱的职能,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许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民营医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方法 统计2012年2月至9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方法,分析药品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缓释片和磷酸可待因片使用量分别排前3位.结论 该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符合有关规定,无滥用倾向.
作者:曾永兰;罗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影响薄膜包衣材料颜色选择的相关因素,为选择适合的包衣材料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 基于工作实践、法律法规研究,全面分析、总结可能影响薄膜包衣材料颜色选择的相关因素.结果与结论 薄膜包衣材料的颜色选择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包衣片剂、薄膜色衣材料、产品等多方面的因素.
作者:孙业忠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尿苷和腺嘌呤2个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150 mm ×4.6 mm,5 μm),以甲醇-水(5∶9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尿苷和腺嘌呤质量浓度质量浓度均在5~5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5%和99.43%,RSD分别为1.18%和1.52%(n=6).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尿苷和腺嘌呤的含量.
作者:刘少静;杨黎彬;王小宁;吴艳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阐述药品包装对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 分析笔者多年来在窗口发药中遇到的包装问题.结果 包装设计不合理,可引起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病、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改进药品包装势在必行.
作者:周祖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为制药新设备的采购与验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项目评估、市场调研、设备设计、设备验收等主要流程,提出有关采购与验收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只有对购进设备的全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并严控质量,才能确保该设备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证优质药品的生产.
作者:钱生稳;戴红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硼酸湿敷加药浴辅助治疗湿疹的效果.方法 将176例湿疹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8例.治疗组给予硼酸湿敷同时加药浴治疗;对照组只给予3%硼酸湿敷局部皮损处,不采用药浴治疗.两者均给予抗组胺、抗过敏、糖皮质激素治疗,若伴有浅表的化脓性感染,加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45%和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硼酸湿敷加药浴辅助治疗可提高湿疹治疗有效率.
作者:陈星荣;许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平均年龄(63.6±7.5)岁;以7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2±7.5)岁.分析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糖尿病持续时间、抗糖尿病治疗方法、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代谢综合征以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双侧颈动脉造影(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超声测量IMT.结果 研究组颈总动脉IMT均值和大值高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不是血管危险因子而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大血管病变与IMT存在相关性.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在中年(59 ~ 67岁)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仍然存在着显著相关性(IMT均值P=0.01,大值P=0.02).在无代谢综合征患者,右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超声测量IMT可用来评估心血管危险,确定强化抗糖尿病治疗方案.IMT特别是右侧颈总动脉IMT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作者:余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为临床药师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建立可靠的科学管理体系.方法 应用PDCA管理方法来建立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结果 通过PDCA模式制订的工作制度、标准、流程,能有效提升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结论 PDCA在临床药学工作中是一个可靠、科学的工作模式.
作者:于磊;张蕊;徐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顶空静态进样快速分析茅莓根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提取茅莓根挥发性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 经GC-MS分析结合NIST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茅莓根中17个挥发性化学成分.结论 茅莓根低温易挥发性成分中,戊醛、乙酸、3-苯基-2-丙烯酸甲酯3种成分约占茅莓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50%以上.
作者:刘江亭;李慧芬;崔伟亮;蒋海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丹参滴注液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 ODS2C18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隐丹参酮进样量在88 ~ 440 ng,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72~360 n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6%(RSD=2.29%)和98.36%(RSD=2.5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产品的含量测定.
作者:田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外科整形术后面部肿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医院美容整形外科行面部整形术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术后面部肿胀云南白药胶囊治疗观察组(56例)和安慰剂治疗对照组(56例).分别采集两组整形者的血液标本,检查整形者术前,术后2,3,5d各个时间段上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并对术后面部肿胀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比较两组分级评价效果.结果 术后2d时对照组平均CRP值为(62.36 ±33.27)mg/L,观察组为(33.72±20.33) mg/L;术后3d,对照组平均CRP值为(28.46±13.75) mg/L,观察组为(14.26±13.18)mg/L;术后5d,对照组平均CRP值为(10.27±8.45)mg/L,观察组为(2.66±2.49) mg/L.两组整形者术后CRP值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各时段CR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整形者治疗后面部肿胀程度分级比较中,观察组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云南白药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疗效,治疗外科整形术后面部肿胀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纪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元胡止痛滴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8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同时服用元胡止痛滴丸及氟桂利嗪胶囊,对照组41例仅服用氟桂利嗪胶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镇静、止痛药,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41.46%,明显低于治疗组的69.05%(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元胡止痛滴丸能明显缓解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浩;张磊;杨晓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寻低温下获得较高提取率的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方法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用溶剂法和微波对豆粕进行提取,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比、浓度等影响因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 用溶剂法提取大豆豆粕,在80%乙醇、常压60℃、浸提2h、豆粕与乙醇比例为1∶15 (g/mL)的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得率较高.利用微波对其进行前处理的佳条件为频率400W,固液比为1∶30(g/mL),微波提取时间为6min.结论 溶剂法和微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均可行,适当的微波处理不仅可提高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同时可提高提取操作的选择性,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王舒;李文;梁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则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肾功能,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84.62%,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和90.00%(P<0.05);在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作者:汪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根据我国药品检查的现状,提出药品检查员应当运用药品的关键质量属性这一工具进行药品检查.关键质量属性通常来源于药品研发阶段对药品工艺知识和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理解,也来自药品生命周期内对相关经验的总结.药品检查工作中使用关键质量属性这一工具,能使药品检查员科学判断药品生产企业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同时,药品检查员还可以此确定检查关键区域,合理安排检查计划,全面、客观、真实地掌握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情况.
作者:翟铁伟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