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飞
目的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大豆磷脂粉的干燥失重及磷含量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用积分球漫反射测定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为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微分处理,波长范围为9 060 ~7 950 cm-1,7 500~6 850 cm-1和6 200~4 100 cm-1,回归方法为偏小二乘法(PLS).结果 定量模型中干燥失重及磷含量的佳主因子数分别为10和5,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145和0.082 7,决定系数(R)分别为0.998 7和0.989 8,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23 1和0.073 6,系统精密度RSD分别为0.8%和0.9%,方法精密度RSD分别为1.6%和1.9%.结论 建立预测模型对大豆磷脂粉原料药的干燥失重及磷含量进行测定是可行的,该法分析快速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李军山;张博;校军彦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则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查血、尿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肾功能,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84.62%,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33%和90.00%(P<0.05);在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作者:汪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 对4例抗菌药物致严重ADR的病案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方案制订,安全和规范用药,可尽量避免或减少严重ADR的发生,不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维忠;马莹;张馨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国产复方缬沙坦片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参比制剂比较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将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组,依照自身交叉、对照方案单剂量口服国产复方缬沙坦片及参比制剂各2片(含缬沙坦160 mg/氢氯噻嗪25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及离子对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缬沙坦、氢氯噻嗪的质量浓度,并用BAPP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国产复方缬沙坦片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缬沙坦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75±0.55)h和(2.75±0.31)h,峰浓度(Cmax)分别为(4 496.44±1 453.66)ng/mL和(4 387.46±1 445.47) ng/mL,0~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28 955.11±8 122.35)ng/(h· mL)和(29 783.15±9 706.08)ng/(h·mL);氢氯噻嗪Tmax分别为(2.44±0.66)h和(2.25±0.35)h,Cmax分别为(136.68±33.91)ng/mL和(128.12±37.35)ng/mL,AUC0-24分别为(1 018.54±200.73)ng/(h· mL)和(1 008.44±292.30)ng/(h·mL).国产复方缬沙坦片中的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99.8±15.5)%和(107.9±30.6)%.结论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张鹏;廉江平;李小川;方志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压片机是药物固体制剂制备中生产片剂为重要的设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压片机的研究热点主要在生产的封闭性、片剂质量检测、高速高质量生产及在位清洗等.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压片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针对当今片剂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未来压片机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王笛;赵文昌;赵振昇;宋丽军;石敏;叶伟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的香附及其炭品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对临床功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不同产地香附及其炭品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香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 不同产地的香附及香附炭的主要挥发油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不同产地香附存在差异,在药材使用中应控制药品质量,而香附与香附炭的挥发油成分差异可能是临床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
作者:刘亚萍;于生;陈佩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对医院2009年至2011年口服降糖药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结果 各年度口服降糖药的用药金额和DDDs均呈现增长趋势,胰岛素增敏药用量呈下降趋势.销售金额排序前2位的始终是瑞格列奈和阿卡波糖,DDDs排序前2位的始终是二甲双胍、瑞格列奈.结论 该院口服降糖药临床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谢梅;胡正波;徐春红;徐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测定产妇欣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31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结果 阿魏酸进样量在0.008 1~0.161 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6%,RSD为0.73%.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控制产复欣颗粒质量的方法.
作者:孔卫东;张立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过敏试验(皮试)结果假阳性率的措施.方法 选择正确的注射溶剂及消毒措施,严格掌握皮试液配制方法,规范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结果 采取新的综合措施进行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医院门诊皮试结果阳性率从2010年的50%降至2011年的19.52%和2012年的16.54%.结论 严格执行新措施中的操作规范,可降低TAT皮试结果的假阳性率,增加患者的用药机会和安全.
作者:罗雪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从基础研究到制药企业开发全方位视角,对近期新药研发的发展与动态进行综述,并对今后药物研发进行了展望.源于天然植物的药物开发历史悠久且富有生命力;利用生物技术从动物毒液组分进行新药研究正在取得成效;化学合成药物仍是新药开发重要途径,但周期长、成本高;利用已有药物再开发获得新用途是快捷新药开发的一个方向.
作者:贾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并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8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9.17%;经卡方检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6.10,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胃镜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仅胃镜病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顶空静态进样快速分析茅莓根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静态进样,提取茅莓根挥发性成分,对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 经GC-MS分析结合NIST数据库检索,鉴定出茅莓根中17个挥发性化学成分.结论 茅莓根低温易挥发性成分中,戊醛、乙酸、3-苯基-2-丙烯酸甲酯3种成分约占茅莓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50%以上.
作者:刘江亭;李慧芬;崔伟亮;蒋海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百草枯中毒对肺的急性损伤严重,虽急救护理水平已有较大的提高,但仍不容乐观.目前对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治疗与护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该文就近年来百草枯中毒的急性肺损伤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救治与护理进展等进行综述.
作者:宋碧英;李巍;孙溦;郭洁;陈才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测定地贞颗粒中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AQ C1s柱(2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85∶1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40℃.结果 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525~3.67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低检测限为0.525 μg,地贞颗粒中齐墩果酸的含量为162.75~171.33 μg/g.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方法可靠、结果准确、稳定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地贞颗粒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文才华;涂文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建立丹参滴注液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大连依利特公司Hypersil ODS2C18柱,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隐丹参酮进样量在88 ~ 440 ng,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72~360 n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两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6%(RSD=2.29%)和98.36%(RSD=2.5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产品的含量测定.
作者:田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内膜中层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平均年龄(63.6±7.5)岁;以7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2±7.5)岁.分析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糖尿病持续时间、抗糖尿病治疗方法、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代谢综合征以及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以双侧颈动脉造影(颈总动脉、分叉、颈内动脉)超声测量IMT.结果 研究组颈总动脉IMT均值和大值高于对照组.年龄和性别不是血管危险因子而是颈动脉IMT增加的独立危险因子.单因素分析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大血管病变与IMT存在相关性.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在中年(59 ~ 67岁)患者中右侧颈总动脉仍然存在着显著相关性(IMT均值P=0.01,大值P=0.02).在无代谢综合征患者,右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超声测量IMT可用来评估心血管危险,确定强化抗糖尿病治疗方案.IMT特别是右侧颈总动脉IMT是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作者:余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且加强护理、改进皮下注射方法.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并采取正确护理措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周艳菊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促进医院胸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胸外科手术患者525例,对其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100.00%.主要药物种类有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其中单用、二联、三联、四联及以上用药分别为244例(46.48%)、231例(44.00%)、34例(6.48%)、16例(3.05%).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术后抗感染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华;冯慧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合理静脉药物配伍的临床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11年1月至10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药物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药物配伍主要有药物配伍禁忌、溶剂选择不合理以及药物剂量不当等.结论 应充分利用静脉药物配伍中心平台,大限度地发挥审核医嘱的职能,及时纠正不合理医嘱,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作者:许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为临床更安全使用抗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住院病历,对48例抗栓治疗相关性脑出血(ICH)患者的住院医嘱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抗栓治疗相关性脑出血多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共36例;其次是氯吡格雷,共8例,华法林3例,低分子肝素4例.阿司匹林使用0.3 g/d剂量的13例,0.2 g/d的9例,0.1 g/d的4例,中高剂量引起脑出血者例数较低剂量多;抗栓药物合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患者较常见ICH.结论 中等剂量到大剂量(≥0.3 g/d)的阿司匹林以及抗栓药物合并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可能会增加ICH的危险性.抗栓治疗应采用适合患者的治疗强度,大限度地降低脑出血的发生.
作者:胡琦;倪韶青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