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娜;李云霞;阚淑娟
目前,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致病机制不明,尚无根治的特效方法.近年来,一些药物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该文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局部用药加全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
作者:尹会格;孟惠茹;田晓宁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5例NSCLC患者,其中手术治疗组116例,化学治疗组119例.各组治疗前后与11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随访1年,记录术后、化学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及NSCLC患者化学治疗后的中位生成时间.结果 N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70±0.24)m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4±0.02) mg/L(P<0.05).Ⅲ~Ⅳ期NSCLC患者(化疗组)D-二聚体水平为(2.30±0.32)mg/L,明显高于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组)的(0.86±0.36)mg/L(P<0.05).化疗组化学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学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13.6个月(P<0.05).结论 NSCLC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分期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估临床疗效及判断预后.
作者:汪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漯河市5家二级(含)以上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药学工作在漯河市医院开展的情况不够理想.结论 医院和相关主管部门应重视并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患者和临床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作者:李嵩;管向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青天葵中鼠李柠檬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甲醇一乙腈-0.2%磷酸水溶液(30∶35∶35)为流动相,血浆样品经10%三氯乙酸沉淀蛋白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鼠李柠檬素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药代动力学软件计算鼠李柠檬素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鼠李柠檬素质量浓度在0.05~1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回收率为98.1% ~ 101.1%,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1%.鼠李柠檬素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峰浓度(Cmax)为(875.37±65.53)μg/L,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为(8.993±2.568)h,0 ~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为(4929.159±589.652)μg· h/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x)为(5 945.567±612.985)μg·h/L.结论鼠李柠檬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为青天葵药材的质量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蔡周权;袁浩宇;龙恩武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单纯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单纯性牙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治疗,均治疗7d,观察治疗前后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I,SBI和PLI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可有效降低GI,SBI,PLI水平,改善牙龈炎症状,对牙龈炎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杨秀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药房用药咨询情况.方法 对医院2012年1月至8月的用药咨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咨询内容以药物用法用量、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为主.结论 开展用药咨询,可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同时可提升药师业务能力.
作者:江翊国;金太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0.25%左旋布比卡因与0.2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腹产手术并要求PCEA术后镇痛的产妇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进行双盲对照观察.选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术毕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PCEA.距后1次硬膜外给药30 min开启镇痛泵,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CA按压次数、Bromage运动阻滞评分、不良反应及24 h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点为术后0,3,6,18,24 h.结果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均满意,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效果稍强.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与0.25%罗哌卡因硬膜外PCEA的镇痛效果均较满意,特别是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在术后镇痛方面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桂银;李桂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速为1.2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结果 氨茶碱质量浓度在81.00~405.2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Y=4.56×104X+ 8.95×104,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0.3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新咳喘宁合剂中氨茶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曹健;王芳;钱青;蒲秀英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筛选复方豆蔻酊的防腐剂种类和浓度,确保制剂质量.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苯甲酸、羟苯乙酯、度灭芬3种常用防腐剂,分别加入复方豆蔻酊中,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平皿法检测其细菌、霉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限度.结果 3种防腐剂均能有效控制霉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的限度;羟苯乙酯、度灭芬及低浓度苯甲酸(0.06%)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0.1%苯甲酸对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结论 0.1%的苯甲酸可作为复方豆蔻酊的防腐剂.
作者:陈树新;庞佩珊;陈翠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2种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9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别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序贯疗法(治疗组)、单纯注射复方甘草酸苷(对照组)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种方案采用药物经济学中小成本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13%,86.96%,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35%,成本分别为544.5元和801.0元.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序贯疗法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较佳方案.
作者:冀建明;蒋蓉;杨常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静脉注射地佐辛2.5mg,5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分次追加丙泊酚0.5mg/kg.对照组仅用丙泊酚.记录两组用药前(T1),检查时(T2)和检查结束清醒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以及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恶心程度评分(VAS).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离院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术,可提高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稳定循环和呼吸功能,缩短苏醒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用体外扩散池法评价银杏酮酯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经大鼠肠透过性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大鼠不同区段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用体外扩散池法选出银杏酮酯透过性能的佳区段肠后,再对银杏酮酯原料、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和杏灵颗粒在佳区段肠中进行透过性能的比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酮酯中的黄酮醇苷在接收池中的累积透过量,表观渗透系数(Papp)作为指标评价银杏酮酯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的肠透过性能的变化.结果 银杏酮酯在十二指肠中的透过性好,其次是空肠,由于一般药物在十二指肠停留的时间较短,所以选择空肠作为佳区段肠,对银杏酮酯原料和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透过性能进行比较,结果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表观渗透系数高于银杏酮酯原料和杏灵颗粒.结论 用体外扩散池法对其初步评价,银杏酮酯原料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后,体外肠透过性能比银杏酮酯原料和杏灵颗粒有显著提高,为提高体内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有利依据.
作者:赖乐;莫红缨;赖春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四物口服液体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过氧化氢溶液与不同浓度的四物口服液稀释、混匀,254 nm紫外光照射后加入苯甲酸溶液,室温放置后在激发波长304 nm、发射波长401 nm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用羟基自由基清除率IC50(荧光强度降低50%时药物浓度)作为四物口服液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大小的评价指标.结果 四物口服液体外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0.009 3倍原药.结论 四物口服液具有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胡大强;傅若秋;卢来春;宋宏宇;徐靖;向明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DPN患者72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使用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口服治疗,对照组仅肌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程均为8周.结果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P<0.05).结论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杨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注射液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K+、Ca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mL)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00%和72.50%,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6.67%和90.4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减慢时间、紫绀缓解时间及浮肿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K+、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血Ca2+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用药后血Ca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董兆琴;刘金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患者用药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度门诊药房处方2 084张,依据北京市处方点评小组制订的处方点评指南,按处方基本指标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平均用药品种为1.36~2.00种,抗菌药物使用率维持在20% ~ 31%,自9月后呈下降趋势;注射剂平均使用率为30.64%.结论 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也有不合理处方存在,应引起重视,遇到不合理处方应及时反馈给临床,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谢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爱普列特联合坦洛新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选择BPH患者68例,口服坦洛新0.2mg、每日1次,爱普列特5 mg、每日2次;并予以包括心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在内的护理干预,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残余尿减少、大尿流率增加,前列腺体积缩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爱普列特联合坦洛新并予以护理干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86例腹部肿瘤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6例手术患者中有12例出现精神障碍(3.1%),其中年龄不小于65岁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63%,小于65岁患者为1.17%,手术前肝功能正常与不正常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96%和3.89%.经治疗后,9例患者均在7d内痊愈.结论 腹部肿瘤患者的年龄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是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咪达唑仑合并奥氮平治疗术后精神障碍效果较好.
作者:杨洪;符巍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氨酚羟考酮片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流动相为磷酸盐溶液[1000 mL水中,加入950 mg磷酸二氢钾,加1 mL磷酸,振摇溶解,加入1 mL正壬胺,振摇得澄清溶液,用氢氧化钾试液调pH至(4.9±0.1)]-甲醇(90∶10),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0μm),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氨酚羟考酮片可与杂质完全分离,低检测限为0.05 ng,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氨酚羟考酮片中有关物质的含量.
作者:金鑫;杜振中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促进抗肿瘤药物在临床的安全、合理使用.方法 对医院上报抗肿瘤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汇总、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 420例ADR报告中涉及抗肿瘤药物22种,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4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引起ADR常见的药物依次为顺铂、紫杉醇、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以胃肠道系统损害常见.结论 应加强抗肿瘤药物的ADR监测,以减少ADR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红银;吴映蓉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