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3例静脉化学治疗药物外渗的防治与护理体会

俞亚浓

关键词:化学治疗药物, 外渗,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静脉化学治疗患者药物外渗的防治措施与护理体会.方法 对23例静脉化学治疗药物外渗患者均给予局部冰敷和局部封闭治疗,并加强护理指导,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3例患者中,19例(82.61%)未造成伤害,4例(17.39%)1个月后局部皮肤出现1.5 cm大小的瘢痕.结论 合理选择血管、定时观察、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化学治疗药物的外渗.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纳美芬用于颅脑手术全身麻醉催醒50例

    目的 观察盐酸纳美芬用于颅脑手术全身麻醉催醒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进行全身麻醉下颅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静脉滴注催醒药物盐酸纳美芬0.2 μg/kg进行催醒,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监测催醒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和催醒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盐酸纳美芬在全身麻醉颅脑手术后对患者催醒,10 min内催醒者有31例,在30 min内总催醒率为94.00%;对照组10 min内催醒者14例,30 min内总催醒率为62.00%.两组总催醒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的副作用均未作特殊处理,均在几分钟内自动消失.结论 盐酸纳美芬可安全地应用于全身麻醉颅脑手术后催醒.

    作者:吕雄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78例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孕妇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医院使用米索前列醇预防7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产妇中,产后出血3例,产后2 h出血量为(156.4±55.9)mL,产后24 h出血量为(287.1±124.2)mL;用药后出现呕吐2例,血压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结论 产后出血重在预防,米索前列醇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出血量和不良反应,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作者:应文晨;孙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西咪替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45例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病毒唑治疗,治疗组使用西咪替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6 d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西咪替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乐敏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奥替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00例

    目的 观察奥替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谷维素治疗,治疗组给予1:2服奥替溴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3.00%,治疗组为9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替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伟莉;杨上文;练庆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16例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结果 16例产妇均痊愈出院,经阴道分娩6例(含引产4例),剖宫产10例,取得了良好妊娠结局.结论 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产前加强对母婴监测,重视病情观察和护理,产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

    作者:江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158例

    目的 观察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3月被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每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200mg/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硝唑500mg/次、每日2次口服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阴道充血、尿路刺激征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中,奥硝唑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利军;施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引产43例的效果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采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产妇86例,根据区组化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产妇经系统检查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更全面的护理干预方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5),分别达76.74%和93.02%;干预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明显提高(达88.37%),而剖宫产率则明显下降(仅11.63%);干预组产妇用药至临产时间和第一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而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亦有所减少(P>0.05).讨论护理干预在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引产的过程中,效果显著,对于改善产妇的宫颈成熟度和缩短产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银杏内酯B滴丸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 优选银杏内酯B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适宜的基质、滴制温度、冷却液温度和药物与基质比;以外观质量和丸重变异系数、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优选佳制备工艺.结果 佳工艺为A3B1C3D2,即基质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比例为1:1,料液温度为80℃,冷却液温度为15℃,药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3.所制得滴丸的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为1.87%,平均崩解时限为4.5min.结论 滴丸外观质量好,丸形圆整、粒度均匀、色泽均一、硬度好;该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成品率高,质量易控.

    作者:王雷;朱光宇;陈卫东;王念;吴勇;汪电雷;汪宁;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钱草颗粒中槲皮素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金钱草颗粒中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Prodigy ODS3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am,柱温为30℃.结果 槲皮素质量浓度在10.4~104.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1.07%(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金钱草颗粒的含量.

    作者:谭忠谋;韦建乔;蒙露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6例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确诊患儿126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甲组和己组.两组均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和酌情使用抗生素.甲组使用更昔洛韦5 mg/(kg·次),每12 h给药1次;乙组使用更昔洛韦10 mg/(kg·次),每天1次.结果 甲组热程、咽峡炎恢复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异形淋巴细胞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乙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1周后,甲组总有效率优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更昔洛韦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B)感染的疗效不同,以分次给药效果较好.

    作者:芦珊珊;于庆坤;阚淑月;郑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大剂量单次、大剂量连用2次和常规剂量3种方法治疗急重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惠儿55例,随机分为3组,均静脉滴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观察1组(20例)予1.0 g/(kg·d)×1 d,观察2组(15例)予1.0 g/(kg·d)×2 d,对照组(20例)予常规剂量0.4 g/(kg·d)×5 d.3组均联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5 mg/kg、每12 h给药1次,3~5 d后改醋酸泼尼松片1~2 mg/(kg·d)分次口服.观察血小板上升情况.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比对照组血小板上升至安全范围快(P<0.05),达正常范围时间短(P<0.05),住院天数少(P<0.05).观察1组及观察2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单次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大剂量连用2次的疗效相当,比使用常规剂量的血小板提升速度快,可使患儿早脱离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周燕;岳艳玲;冯海英;张蕾;孔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62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临床及超声诊断确诊为宫内妊娠物残留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片治疗,每次口服50mg,每天2次,连用5 d;对照组42例患者使用传统清宫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周超声复查宫内异常占位恢复至正常或显著缩小51例,总有效率为82.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10%.观察组服药期间无腹痛,不良反应较轻,且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手术后腹痛显著,创伤痛苦大,继发感染率较高,抗生素使用率高,有宫腔粘连发生.结论 米非司酮片治疗宫内妊娠物残留有效、安全、方法简单,值得选用.

    作者:刘景霞;俞碧霞;陆燕珍;沈春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30例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中疗效总评分量表(CGI-CI)评定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 治疗2周末,两组HAMA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的HAMA和CGI-GI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CGI-GI评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疗法联用后不仅抗焦虑作用良好,而且能有效延缓病情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月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尿路感染30例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反复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加替沙星片口服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并比较临床症状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随访6个月,治疗组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中复发7例,复发率为23.33%.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尿路感染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寿飞燕;汪洪明;胡良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缬沙坦80mg口服、每天1次,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加至160mg/d,共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变化.结果 40例患者经缬沙坦治疗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4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3项左心室肥厚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郭锦丽;冯雅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3例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患者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尼莫地平口服40mg、每日3次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1.40%和87.30%,显效率分别为21.05%和36.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反应减轻;对照组无患者出现毒副作用.结论 尼莫地平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陆建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胆排导片中栀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利胆排导片中栀子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id×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12:8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40℃.结果 栀子苷质量浓度在15.01~75.0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0%,RSD=1.8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利胆排导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小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托品治疗急性灭多威中毒30例

    目的 观察阿托品治疗急性灭多威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灭多威中毒患者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并行实验室检查,患者入院后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及洗胃,并给予阿托品及保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后28例患者急性胆碱能兴奋的症状和体征或危象逐渐减轻和消失,2例重度中毒患者死亡.结论 急性灭多威中毒可用足量阿托品治疗,且疗效显著.

    作者:黄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胞嘧啶片的溶出度

    目的 建立测定氟胞嘧啶片溶出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 通过对不同方法、转速、溶出介质的选择,确定氟胞嘧啶片的溶出度方法.结果 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XC第二法,以水1 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温度为(37±0.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276 nm.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可作为氟胞嘧啶片的溶出度测定方法.

    作者:王小兵;刘艳;郑静;徐玉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30例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预防甲状腺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医院开展的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创面未做任何处理)和观察组(创面涂抹医用透明质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切口感染以及药物过敏或异物排斥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结合B超检查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都没有出现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也没有出现药物过敏或异物排斥反应.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粘连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5);观察组同步移动的比例为3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7%(P<0.05),说明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透明质酸钠能有效减轻甲状腺术后粘连,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温磊;何贞萍;李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