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萍
目的 观察思美泰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该院采用思美泰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未使用思美泰针治疗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瘙痒症状控制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3.6±1.4)d和(8.9±1.7)分,对照组分别为(6.2±2.2)d和(7.4±2.0)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260,7.112;P=0.000< 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和早产率分别为54.29%和1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和1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90,9.942; P=0.000 <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思美泰,可有效提高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有效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杏调;沈荣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总体情况,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逐年下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占了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的2/3.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总体上趋于合理,但仍然存在选药档次偏高、价格偏贵等不合理现象.
作者:吴飞跃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诱导化疗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制品需求的影响.方法 分析38例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两种方案诱导化疗期间血制品输注的临床资料.结果 06方案组红细胞悬液的消耗量为(2.875±1.450)U/( 10 kg·人),高于05方案组的(0.722±0.826)U/(10 kg·人),单采血小板的消耗量为(2.2±1.735)U/人,高于05方案组的(0.556±1.199)U/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方案组在静脉丙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人血白蛋白的消耗上也多于05方案组.骨髓缓解率二者相近(100%vs94.4%).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05方案组诱导化疗强度低于06方案组,其骨髓缓解率高,而其血制品的需要量明显少于06方案组.
作者:李丹;史宏;徐鸣;周敏;李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两面针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两面针药材的综合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两面针根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 检出34个成分,鉴定了2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12%.两面针根的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其中荜澄茄烯醇相对含量高达49.96%,其次是亚麻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4.34%和10.16%.结论 所用方法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差异较大,可能与产地、采收期、提取方法等因素有关.
作者:周劲帆;覃富景;冯洁;赖茂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加用纳洛酮.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时神经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显著,治疗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既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又能阻断内源性阿片肽的神经毒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云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妇科门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妈富隆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的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优于米非司酮.
作者:吴成娥;王秀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儿62例,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凝酶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绍锦;丁振尧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银尔洁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58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轻度宫颈炎262例,治愈率为82.82%,显效率为16.41%;中度宫颈炎233例,治愈率为69.53%,显效率为26.61%;重度宫颈炎91例,治愈率为20.88%,显效率为37.36%.活性银离子抗茵液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总有效率为91.64%.结论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对轻、中度慢性宫颈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吕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用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NIR)光谱法在线分析中药新药川红活血胶囊提取过程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在线收集川红活血胶囊提取样品,建立其芍药苷含量数据库,同时采集近红外光谱图谱,用偏小二乘法(PLS1)分别建立近红外光谱与芍药苷含量数据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在线过程中收集的预测集样品进行含量预测来验证所建模型.结果 提取液近红外光谱与含量数据之间的校正模型相关系系数R2为0.992,外部样品预测模型相关系系数R2为0.995,外部样品预测相对偏差为4.25%;该方法用于芍药苷含量测定的精密度RSD为2.70%,稳定性RSD为2.07%,预测回收率为96.7%.结论 AOTF - NIR光谱技术用于川红活血胶囊提取液芍药苷含量分析快速、直接,并能实现现场分析.
作者:耿炤;胡浩武;李胜华;王木兰;梅玲华;孙晓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血脂康、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0例(0.6 mg,2次/d)与辛伐他汀组30例(20 mg/d),疗程均为12周.结果 血脂康及辛伐他汀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分别为26%,37%,30%和27%,27%,31% (P<0.01),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水平分别为20%和5%,血脂康降TG及升HDL-C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血脂康组治疗后血糖明显改善(P<0.01).结论 血脂康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而且可改善血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史秋亚;王红举;周卜全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以整体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措施,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该院采用整体护理措施进行综合施护的210例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护理的21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4±2.6)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3±2.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6.697,P=0.028).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0.3±6.5)分和(42.7±8.2)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6.6±8.1)分和(48.6±10.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8.869,7.142,P=0.011,0.016).结论 整体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的中重度COPD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陈亚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小剂量、大剂量辛伐他汀降脂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以及不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各项指标及追访和统计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小剂量及大剂量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 - CRP)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临床应用辛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ACS可调节血脂及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但大剂量强化降脂在本研究中未显示明显优势.
作者:方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抑毒调肝合剂中丹参素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 mm × 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冰醋酸(0.5:8:92: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丹参素钠质量浓度在32.52~162.6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1 4),平均回收率为97.96%,RSD为0.88%(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制剂中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宏丽;冯碧敏;肖顺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的8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对症护理、生活护理和饮食护理等,并对其进行严密观察.结果 8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均痊愈出院,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合理有效地应用生长抑素,细致周到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用药后的严密观察,是治疗急性胰腺炎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云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黄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XDB-C8柱(1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水(含0.34%磷酸二氢钾和0.34%十二烷基硫酸钠)-乙腈(53:47),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45 n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188~1.12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93%,RSD为1.58%(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复方黄连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金杏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乳腺纤维瘤切除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病例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调查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第一诊断为乳腺纤维瘤行乳腺切除术的110例病例,按照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种类和时间分为4组.五水头孢唑林钠不大于24h组(27例),五水头孢唑啉钠大于24h组(30例),头孢硫脒不大于24 h组(25例),头孢硫脒大于24 h组(28例),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4组预防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不大于24 h组相比,五水头孢唑林钠大于24 h组有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所需的成本为697.00元,而头孢硫脒大于24h组则需要364.21元;与头孢硫脒不大于24h组相比,五水头孢唑林钠不大于24h组有效率提高1个百分点所需成本为341.00元.结论 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证明,术后24 h内停药为佳,头孢硫脒不大于24h组为较佳预防用药方案.
作者:李敏;李翠兵;宋欣颖;周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医院儿科门诊输液处方的合理性,以保障患儿用药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输液处方18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及文献资料,对输液处方中用药情况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处方抗茵药物使用率为81.24%:联合用药比较普遍,占调查处方的85.18%;不合理处方共872张,占总处方的4.84%,多为给药方案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用量不当.结论 输液处方中抗茵药物使用普遍,联合用药比例较高,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该院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史强;李博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哮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测定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洁武;周立颖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2002年3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腹痛消失率为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涛;沈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8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克拉霉素.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娇娥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