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风;吴友良;张浩;彭尧;赵曼
目的 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醇沉工艺,观察偏正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欧前胡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偏正颗粒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 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 h,并选用50%的乙醇沉淀;将因偏正颗粒的毒性反应出现死亡的动物解剖,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偏正颗粒在规定剂量下使用安全.
作者:王华;王莉;马金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情况,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2009年1月至12月4个临床科室的医嘱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配伍禁忌、溶剂选择不当、稀释浓度不当等.结论:通过临床用药审核,能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邓芳;吴畏;任俊辉;卢来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产生排药差错的因为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结合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实际情况,分析容易产生排药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具体防范措施.结果 与结论通过对防范措施的完善,医院PIVAS排药差错率从2008年度的0.00315%降至2009年度的0.00307%,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方桃峰;傅若秋;任俊辉;卢来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掌握和评价医院住院抗茵药物使用情况,并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方法:2007年至2009年每年抽取每科室百余份病史,对抗茵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宏观用药指标和用药合理性.结果:2007年、2008年、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8.9%,79.4%,76.8%,平均用药时间7.3,8.2,7.9 d,主要不舍理现象是用药时间过长和品种选择不当.结论:医院住院抗茵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根据相关规范加强监管.
作者:周卫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对产妇经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联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连兴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计配制化疗药物时的职业防护问题,方法分析化疗药物配制导致职业危害的途径和种类,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洁净的配制环境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可加强对配制人员的职业防护.
作者:王竟兰;任俊辉;卢来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改变检测波长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氨咖敏片的氨基比林和咖啡因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40:60: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20μL,检测温度为室温,检测波长0~3 min时为263 nm,3~15 min时为273 nm.结果 氨基比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2%,RSD=0.28%(n=6);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为98.2%,RSD=0.41%(n=6).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解瑞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替硝唑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范围、质量控制和应用方法等,归纳总结替硝唑作为抗厌氧菌药物用于口腔疾病治疗的作用特点.
作者:董玉亮;程运海;施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二陈汤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二陈汤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陈皮中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橙皮苷的进样量在0.214~1.0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5D=1.09%(n=6).结论 所用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二陈汤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徐以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药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和风险.方法 根据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医药行业的背景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我国医药行业采取多元化经营主要有规模经济、制度导向、范围经济等多种动因,目前医药行业的多元化经营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跨行业经营的风险以及品牌稀释方面的风险.
作者:李新洁;徐怀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及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整理医院门诊2009年8320例药学咨询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咨询者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及其家属咨询者多,共6320例(占75.96%);咨询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多,共1789例(占21.50%);咨询药物用法与用量者1747例,占21.oo%.结论 开展药学咨询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临床药师培训、配备计算机药学查询系统等,有利于提高药学咨询服务质量.
作者:孙远南;倪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和工艺,提高其Ph稳定性.方法 考察了配制浓料的注射用水温度、抗氧剂用量及其加入顺序对Ph稳定性的影响,按照终确定的处方和工艺配制3批样品进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生产中,配制浓料的注射用水温度和抗氧剂的加入顺序对Ph稳定性有影响,抗氧剂用量对Ph稳定性几乎无影响.结论 终确定的处方和工艺比较合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王洪萍;黄璐;耿海明;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小儿香橘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小儿香橘片中的白术、苍术、木香、砂仁、枳实、香附及山楂药材中熊果酸;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的橙皮苷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橙皮苷进样量在0.3~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1.36%(n=6).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有效控制小儿香橘片的质量.
作者:杜小英;李秋菲;姜锦花;宋愿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医院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收集的样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6.10%),其次是创口分泌物;主要分布科室为ICU病房,其次是神外科和呼吸科;对头孢西丁耐药率高(为95.6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3.60%),对含酶抑制剂的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分别为23.60%,32.40%和34.70%,对其他14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医院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并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缓耐药株的产生,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林胜兰;李静;王龙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和评价医院围手术期抗茵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了医院2009年220例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切口分类、用药品种、用药时间,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100%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5.78 d,平均使用1.27个品种,主要不合理用药表现在用药时间过长、品种选择不当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问题,应根据相关规范加强合理用药.
作者:马福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金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59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普通护肝药物治疗,如当飞利肝宁片(0.9 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20例,加用安络化纤丸口服治疗,每次6 g,每天3次;治疗组39例,加用小金丸口服治疗,每次1.2 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小金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韦照永;潘丽莹;覃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海金沙全草总提物中脂溶性成分对小鼠水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背部烫伤模型,分离出海金沙全草总提物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分别用75%乙醇配成10%的溶液作为实验组用药,以75%乙醇作为对照组用药,观察3种药液对小鼠烫伤的治疗作用,记录创面脱痂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脂溶性成分药液能更好地治疗小鼠的烫伤,缩短创面脱痂愈合时间(P<0.01);水溶性成分药液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金沙全草脂溶性成分治疗水烫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检查骨筋丸胶囊中非法添加的松香酸.方法 分别用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初步鉴定骨筋丸胶囊中非法添加的松香酸.结果 薄层色谱联合液相色谱可快速检查出骨筋丸胶囊中添加的松香酸.结论 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检查骨筋丸胶囊中非法添加的松香酸.
作者:仇雅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妥布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的添加情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18家生产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抑菌剂用量控制较好,但个别厂家抑菌剂用量波动较大,且个别生产厂家的样品检出结果与处方标示的不一致.结论 必须控制滴眼剂中的抑菌剂含量.
作者:吴群;李霞;刘映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完善与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中记录功能,规范其管理.方法 从功能定位及其符合性表达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探讨.结果 与结论针对记录使用中的真实性控制、执行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作者:罗先隽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