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桃峰;傅若秋;任俊辉;卢来春
目的 介绍替硝唑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替硝唑为原料制备替硝唑乳膏,用紫外分光度法测定替硝唑的含量,并观察其稳定性.结果 制剂中主药替硝唑的平均回收率为99.88%,RAD为0.28%(n=9).结论 该制剂稳定,制备工艺简单实用,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匡长春;欧阳京;王志朝;刘祖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并分析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2009年医院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以及2009年使用哌替啶的科室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均逐年增加.除去手术室用药,口服制剂的用药频度在3年间均排第1位.哌替啶注射液主要用于生育辅助技术、外科和妇产科患者的术后镇痛.结论 麻醉药品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吗啡制剂的认识和应用.
作者:赵萍;车道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海金沙全草总提物中脂溶性成分对小鼠水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背部烫伤模型,分离出海金沙全草总提物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分别用75%乙醇配成10%的溶液作为实验组用药,以75%乙醇作为对照组用药,观察3种药液对小鼠烫伤的治疗作用,记录创面脱痂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脂溶性成分药液能更好地治疗小鼠的烫伤,缩短创面脱痂愈合时间(P<0.01);水溶性成分药液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金沙全草脂溶性成分治疗水烫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为药品安全监管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重庆市綦江县2008-2009年上报的711例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报告及所涉及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归类、综合分析,结果发生ADR多的药物是抗感染类药物,其中头孢曲松钠报告数量第一,ADR发生多的剂型为注射剂.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各类药品的安全性监测,不断完善基层监测体系,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向世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用薄层色谱法对牛磺酸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进行研究,并考察国内产品质量.方法 以牛磺酸-丙氨酸混合溶液为系统适用性溶液,使用硅胶G薄层板,筛选比较3种展开体系、4种显色方式,采用条带式点样,点样量5μL.结果 以水-无水乙醇-正丁醇-冰醋酸(150:150:100:1)为展开剂,可使系统适用性溶液斑点分离良好,而以茚三酮的丙酮溶液(1→50)为显色剂,检视效果佳.国内两种不同工艺生产的9批牛磺酸原料的纯度很高,几乎无杂质检出.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能有效检测牛磺酸的有关物质,国内产品质量优异.
作者:吕雯;王焱;马迅;余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薄荷饮片挥发油的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HP-INNO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为280℃,炉温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00℃,保持15 min后,以8℃/min升至140℃后保持10 min,再以5℃/min升至200℃,载气流速为1.3 Ml/min,分流比为2:1.结果 10批薄荷饮片挥发油标示出13个共有峰,5号峰(薄荷脑)的峰面积百分含量为(65.78±13.90)%.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薄荷饮片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刘东辉;黄月纯;张子龙;魏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基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企业资源计划(ERP)门店销售管理子系统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应用.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对ERP门店销售管理子系统的构建、功能及优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ERP门店销售管理子系统能提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控制药品质量.
作者:杨运;王婧怡;宋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和工艺,提高其Ph稳定性.方法 考察了配制浓料的注射用水温度、抗氧剂用量及其加入顺序对Ph稳定性的影响,按照终确定的处方和工艺配制3批样品进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生产中,配制浓料的注射用水温度和抗氧剂的加入顺序对Ph稳定性有影响,抗氧剂用量对Ph稳定性几乎无影响.结论 终确定的处方和工艺比较合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王洪萍;黄璐;耿海明;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该文从原料的质量、生产工艺、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氯霉素滴眼液有关物质不舍格的原因,为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提供参考,以确保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田光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更好地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白花蛇舌草、丹参.结果 在TLC色谱中检出了白花蛇舌草、丹参药材的特征斑点.结论 T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作为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质量的方法.
作者:覃兴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09年11月至12月的不舍理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318种中西药注射荆配伍变化快捷检索>及其他文献等,对每一类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静脉药物配置医嘱存在溶剂选用、药物配伍、给药浓度、给药频次、给药剂量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药师应提高审方能力,积极与医师沟通,共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杏飞;张琴;包雯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促进医院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调取2007年至2009年住院部抗感染药物的消耗量和消耗金额,分析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并排序.结果 住院部抗感染药物金额比例在22%~29%之间,比例较合理.头孢菌素类金额构成比和日用药金额过高,喹诺酮类药物控制明显,青霉素钠粉针及青霉素类用药金额构成比偏低.结论 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方面还应加强监管.
作者:易仕青;黄雅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醇沉工艺,观察偏正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欧前胡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偏正颗粒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 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 h,并选用50%的乙醇沉淀;将因偏正颗粒的毒性反应出现死亡的动物解剖,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偏正颗粒在规定剂量下使用安全.
作者:王华;王莉;马金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是医院药学服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该文从服务营销管理学角度,分析了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标准的制订与管理理念.
作者:吕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掌握和评价医院住院抗茵药物使用情况,并提供合理用药建议.方法:2007年至2009年每年抽取每科室百余份病史,对抗茵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宏观用药指标和用药合理性.结果:2007年、2008年、2009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8.9%,79.4%,76.8%,平均用药时间7.3,8.2,7.9 d,主要不舍理现象是用药时间过长和品种选择不当.结论:医院住院抗茵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根据相关规范加强监管.
作者:周卫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对产妇经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联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连兴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完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方法 依据卫生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和广东省<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立的意义、可行性,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讨论,结果与结论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于药师队伍的建设、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保障输液配制的安全等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当前医院发展建设的方向.但由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国内建立时间尚短,经验不足,因此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作者:王向东;杨伟权;郭丹;史想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环节的应用.方法:通过逐一介绍信息处理流程10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对信息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环节应用的重要性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信息管理,电脑系统化控制,降低了差错率,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江山;任俊辉;孟德胜;卢来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将整包装自动发药机更好地应用于门诊药房.方法:联系实际工作,总结分析应用整包装自动发药机的必要性及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整包装自动发药机的应用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调剂质量,促进了药学服务.但也存在个别药品与设备不相匹配的情况,同时存在设备的硬件、软件带来的弹射数量、库存、药品耗损、机器运转速度等方面的问题.结论:只要善于总结问题,积极寻找原因,不断地调整和修正,整包装自动发药机一定能在门诊药房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曹倩;魏宇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完善与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中记录功能,规范其管理.方法 从功能定位及其符合性表达入手,进行全方位的探讨.结果 与结论针对记录使用中的真实性控制、执行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作者:罗先隽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