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雯;王焱;马迅;余立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对产妇经臀部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mg,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联合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方法.
作者:连兴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并分析麻醉药品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7-2009年医院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以及2009年使用哌替啶的科室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均逐年增加.除去手术室用药,口服制剂的用药频度在3年间均排第1位.哌替啶注射液主要用于生育辅助技术、外科和妇产科患者的术后镇痛.结论 麻醉药品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吗啡制剂的认识和应用.
作者:赵萍;车道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 收集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2009年11月至12月的不舍理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318种中西药注射荆配伍变化快捷检索>及其他文献等,对每一类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静脉药物配置医嘱存在溶剂选用、药物配伍、给药浓度、给药频次、给药剂量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药师应提高审方能力,积极与医师沟通,共同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杏飞;张琴;包雯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更好地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的质量.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白花蛇舌草、丹参.结果 在TLC色谱中检出了白花蛇舌草、丹参药材的特征斑点.结论 TLC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作为控制复方溪黄草颗粒质量的方法.
作者:覃兴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活血养心汤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ACO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活血养心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0.47±4.76)d和(15.85±7.58)d,迟发性脑病患病例数分别为2例(3.45%)和7例(12.07%),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养心汤治疗ACOP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孙明明;杨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及患者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整理医院门诊2009年8320例药学咨询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咨询者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及其家属咨询者多,共6320例(占75.96%);咨询药物为抗感染药物多,共1789例(占21.50%);咨询药物用法与用量者1747例,占21.oo%.结论 开展药学咨询是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加强临床药师培训、配备计算机药学查询系统等,有利于提高药学咨询服务质量.
作者:孙远南;倪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二陈汤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二陈汤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陈皮中的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橙皮苷的进样量在0.214~1.07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7%,R5D=1.09%(n=6).结论 所用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二陈汤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徐以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将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文献,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阐述药物基因组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特点.结果 基因多态性是药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的重要因素.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实现临床个体化药物治疗,是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进一步延伸和充实.药物基因组学应用到临床合理用药,弥补了以往只根据血药浓度进行个体化给药的不足,也为以前无法解释的药效学现象找到了答案.结论 将来的临床药物治疗模式应以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为导向,结合血药浓度监测,来指导特定药物对特定患者的合理使用.
作者:鲍红荣;赵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海金沙全草总提物中脂溶性成分对小鼠水烫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制备小鼠背部烫伤模型,分离出海金沙全草总提物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分别用75%乙醇配成10%的溶液作为实验组用药,以75%乙醇作为对照组用药,观察3种药液对小鼠烫伤的治疗作用,记录创面脱痂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脂溶性成分药液能更好地治疗小鼠的烫伤,缩短创面脱痂愈合时间(P<0.01);水溶性成分药液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海金沙全草脂溶性成分治疗水烫伤有显著疗效.
作者:陈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将整包装自动发药机更好地应用于门诊药房.方法:联系实际工作,总结分析应用整包装自动发药机的必要性及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整包装自动发药机的应用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调剂质量,促进了药学服务.但也存在个别药品与设备不相匹配的情况,同时存在设备的硬件、软件带来的弹射数量、库存、药品耗损、机器运转速度等方面的问题.结论:只要善于总结问题,积极寻找原因,不断地调整和修正,整包装自动发药机一定能在门诊药房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曹倩;魏宇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醇沉工艺,观察偏正颗粒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欧前胡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偏正颗粒的提取工艺;通过对小鼠灌胃给药,观察偏正颗粒对小鼠的毒性反应.结果 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1 h,煎煮2次,每次1 h,并选用50%的乙醇沉淀;将因偏正颗粒的毒性反应出现死亡的动物解剖,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偏正颗粒在规定剂量下使用安全.
作者:王华;王莉;马金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和工艺,提高其Ph稳定性.方法 考察了配制浓料的注射用水温度、抗氧剂用量及其加入顺序对Ph稳定性的影响,按照终确定的处方和工艺配制3批样品进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生产中,配制浓料的注射用水温度和抗氧剂的加入顺序对Ph稳定性有影响,抗氧剂用量对Ph稳定性几乎无影响.结论 终确定的处方和工艺比较合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王洪萍;黄璐;耿海明;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小儿香橘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小儿香橘片中的白术、苍术、木香、砂仁、枳实、香附及山楂药材中熊果酸;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制剂的橙皮苷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橙皮苷进样量在0.3~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7%,RSD为1.36%(n=6).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有效控制小儿香橘片的质量.
作者:杜小英;李秋菲;姜锦花;宋愿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环节的应用.方法:通过逐一介绍信息处理流程10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对信息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环节应用的重要性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信息管理,电脑系统化控制,降低了差错率,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江山;任俊辉;孟德胜;卢来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促进医院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调取2007年至2009年住院部抗感染药物的消耗量和消耗金额,分析用药频度、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并排序.结果 住院部抗感染药物金额比例在22%~29%之间,比例较合理.头孢菌素类金额构成比和日用药金额过高,喹诺酮类药物控制明显,青霉素钠粉针及青霉素类用药金额构成比偏低.结论 住院部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方面还应加强监管.
作者:易仕青;黄雅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检查骨筋丸胶囊中非法添加的松香酸.方法 分别用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初步鉴定骨筋丸胶囊中非法添加的松香酸.结果 薄层色谱联合液相色谱可快速检查出骨筋丸胶囊中添加的松香酸.结论 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检查骨筋丸胶囊中非法添加的松香酸.
作者:仇雅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妥布霉素滴眼液中抑菌剂的添加情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18家生产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抑菌剂用量控制较好,但个别厂家抑菌剂用量波动较大,且个别生产厂家的样品检出结果与处方标示的不一致.结论 必须控制滴眼剂中的抑菌剂含量.
作者:吴群;李霞;刘映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均给予泼尼松、贝纳普利及利尿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双密达莫.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冻干)可显著改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
作者:陈玲园;黄天国;宋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医院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收集的样本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6.10%),其次是创口分泌物;主要分布科室为ICU病房,其次是神外科和呼吸科;对头孢西丁耐药率高(为95.6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3.60%),对含酶抑制剂的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率分别为23.60%,32.40%和34.70%,对其他14种所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其敏感抗生素谱窄,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医院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并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提高疗效,减缓耐药株的产生,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林胜兰;李静;王龙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正品柴胡及其伪品小叶黑柴胡、野棉花根,从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进行鉴别,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刘丽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