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曲美他嗪分散片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刘海蓉

关键词:盐酸曲美他嗪, 分散片, 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 对盐酸曲美他嗪分散片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盐酸曲美他嗪分散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关物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和溶出度.结果 所制盐酸曲美他嗪分散片质量稳定,主要质量参数分散均匀性符合要求.结论 盐酸曲美他嗪分散片的设计合理,质量可控,稳定性好.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手性杂质

    目的 建立检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手性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α1-酸性糖蛋白键合硅胶为填料的手性柱,流动相为含10 mmol/L正己酸和3.0 mmol/L的3-(N,N-二甲基十二烷基铵)丙烷磺酸盐的磷酸盐缓冲液(pH=6.5),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40哪,柱温25℃.结果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S-对映异构体和R-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度为2.41.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快速准确.

    作者:刘津爱;朱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手术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分别使用布托啡诺和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和患者总体满意度等.结果 布托啡诺组术后12 h镇痛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其他各时间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镇静评分和患者总体满意度均高于芬太尼组,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布托啡诺组少于芬太尼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于芬太尼.

    作者:任海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丁卡因氯己定酊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丁卡因氯己定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测定波长为310 nm;用系数倍率法测定醋酸氯己定含量,测定波长为254 nm,转换波长为310 nm.结果 盐酸丁卡因质量浓度在2.71~10.82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0.58%(n=6);醋酸氯己定质量浓度在2.51~10.04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7),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0.93%(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宜于该制剂的快速检验.

    作者:郑维国;彭其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2年下半年至2008年我院细菌检出和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近期变化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半年为一个统计时间单位,对2002年下半年至2008年医院细菌检出情况、临床常见感染病原菌耐药率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常见感染病原菌检出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类耐药病原菌检出率多呈明显增加趋势.多数革兰阳性菌耐药率超过75%,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增长,但对酶抑制剂仍有较高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有多重耐药趋势.结论 近年来医院病原菌检出率和细菌耐药率均有上升趋势,为控制细菌耐药性,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

    作者:黄健;程曦;班立丽;刘晓莉;崔岚;曾海萍;李珂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日夜间症状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设为治疗组,予孟鲁司特钠片5 mg/d,1次/d.每晚睡前口服,连用3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抽取静脉血栓测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日夜间症状评估和气道反应性检查.将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IL-10和IFN-γ水平均明显升高,IL-4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日夜间症状评分明显改善,气道反应性明显改善.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失调;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哮喘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气道痉挛,改善患儿日夜问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纠正血浆细胞因子的水平失调有关.

    作者:谢登攀;陈彩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碘伏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54例

    目的 观察0.5%碘伏润滑导尿管预防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长期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导尿时采用0.5%碘伏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对照组导尿时采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置入气囊尿管,接集尿袋密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茵尿递增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导尿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菌尿阳性率和递增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0.5%碘伏棉球润滑导尿管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导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明显减少膀胱污染的机会,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蓝园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对门诊处方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门诊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处方,以药品说明书中的规定为标准,结合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安全性.结果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基本合理,没有发现联用CYP3A4抑制剂,但有5种CYP3A4底物和地高辛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存在安全隐患.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应注意观察,避免与CYP3A4抑制刺或其底物联用.

    作者:汪东海;陈学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荭叶心通软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探讨荭叶心通软胶囊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荭叶心通软胶囊中的荭草、山楂叶、三七和川芎.结果 薄层色谱法简便、专属、重复性好,能很好地鉴别荭叶心通软胶囊中的4味药材.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用于荭叶心通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勇军;夏彬;何迅;王爱民;王永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30例

    目的 观察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单纯口服替吉奥胶囊,对照组采用FOLFOX4方案.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率为43.33%;对照组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1例,总有效率为36.6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适用于门诊给药并具药物经济学价值.

    作者:张金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影响干扰素对宫颈麋烂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统计完成奥平栓治疗3个疗程的258例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分析年龄、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与分型5个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258例惠者平均随访23.6个月,总有效率为87.98%.高龄组与低龄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性生活组有效率低于无性生活组;短病程组有效率较长病程组高;糜烂分度越重,有效率越低;3种糜烂分型中,单纯型有效率高,乳头型有效率低.结论 干扰素对宫颈糜烂疗效明显,病程、性生活、糜烂分度及分型是影响其疗效的显著因素,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并做到早期治疗.

    作者:杨梅;胡文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枳术胶囊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枳术胶囊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水煎煮法提取药液;以薄层色谱法进行制剂的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橙皮苷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法中可检出枳实、白术、荷叶的特征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橙皮苷质量浓度在2.5~5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0.49%(n=6).结论 枳术胶囊剂的制备工艺合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行.

    作者:王薇;刘祖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院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防治策略

    医院感染30%以上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常见,而多耐药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在全球范围有增加流行的态势.该文针对此类细菌所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和尿路感染,综合新近文献资料,提供一套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抗感染用药方案,供临床选用.

    作者:李性天;耿立坚;周密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47例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变化率和治疗后C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具有显著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周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克隆怡宝对老年性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与克隆怡宝对老年性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4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均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克隆怡宝,初始剂量均为6000 IU,每周1次,使用4周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量.对照组每2周行5次血液透析,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周行1次血液灌流.两组均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监测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清白蛋白、B2-微球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全段甲状旁腺素,计算降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下降率及降尿素清除指数均无差异,治疗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的B2-微球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下降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增加了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联合应用克隆怡宝可增强对老年性糖尿病肾病肾性贫血的疗效.

    作者:王文素;曹艺明;左晓红;孙锡红;张合荣;王素青;张立红;侯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舒片中葛根素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心舒片中葛根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葛根素进样量在0.104~1.0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0%,RSD为1.19%(n=6).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可用于心舒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谭安军;李卿;秦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等浓度布比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足月剖宫产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62例均分成两组,A组使用0.5%左旋布比卡因,B组使用0.5%布比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质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足月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彰宁;周科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大黄、枳实、赤芍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弗林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鉴别中,检出了枳实、大黄、赤芍;在含量测定中,辛弗林进样量在0.412~1.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1.26%(n=9).结论 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通肠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梁永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配伍疗效、提取分离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情况.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新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 中药复方配伍的疗效不是各单味药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药物成分间发生协同、制约或改性等作用采达到解毒增效等目的.运用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后化学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分析化学技术与仪器的不断进步,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结论 尽管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复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新技术为其研究服务.应加强对中药复方(特别是经方)的研究和复方专利保护,并扩大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运用,让中药复方走向世界.

    作者:牛楠;郝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201例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36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167例和治疗组2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04%和91.54%,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姜静岩;刘顺良;李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21例

    目的 探讨在小腿、足、踝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医院收治的21例小腿、足、踝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患者,使用负压封闲引流技术后行二期植皮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皮肤缺损均愈合良好.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十分满意.

    作者:柏小金;徐林;王昭;聂孝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