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麻藤定喘方有效成分群的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黄荣增;陶群;汪琦;冯汉鸽;余尚工;方念伯

关键词:小儿麻藤定喘方, 水提醇沉, 盐酸麻黄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麻藤定喘方有效成分群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方法 以盐酸麻黄碱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及醇沉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致豚鼠哮喘发作,观察哮喘潜伏期,通过药效验证佳工艺.结果 水提佳工艺为第1次补足吸水量后加10倍量水浸泡2 h,其余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醇沉佳工艺为醇沉浓度为60%,浓缩比例为1∶1.5,静置时间为24 h;按此工艺务件提取的成分可明显延长哮喘发作潜伏期.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三棵针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改进三棵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检测波长为265m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5003~0.250 1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8%,RSD为0.3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作为三棵针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志国;高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科处方质量和用药情况,为提高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6月住院处方1 0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处方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评价.结果 处方合格率为94.60%,不合格处方占5.40%;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3.40%;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1.98%;静脉给药率99.20%;平均处方用药3.80种,平均处方金额为288.36元.结论 处方书写有待规范,不合理用药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粟珊;牟修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注射载药微球表面修饰研究进展

    注射用微球载药系统可使药物在数周或数月内以一定速率释放,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减少给药次数,提高疗效.但是,微球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体内循环时间短等因素也制约其应用.控制微球的粒径、表面亲水性修饰等可以有效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对微球的摄取,延长载药微球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及其在吸收部位的滞留时间.该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绪君;卢婷利;陈涛;高迎春;赵雯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22例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进展型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连用7 d,并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对照组25例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每天1次.观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改善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阻止进展型脑梗死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副作用小.

    作者:朱亚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体腔积液36例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6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积液引流,然后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每周1次,连续1~3次.结果 36例患者体腔内共注药51次,平均每例1.4次;2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有效24例(88.89%),7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治疗后有效6例(85.71%),2例心包积液患者治疗后均有效;不良反应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和局部隐痛.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腔内给药用于恶性体腔积液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微.

    作者:陆新洲;陆俊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胸腺蛋白口服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

    目的 观察胸腺蛋白口服液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胸腺蛋白口服液6mL、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硫糖铝混悬液10mL、每日3次,两组均联合口服雷贝拉唑片20mg、每日2次,莫沙比利片1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烧心、反酸、胸痛症状均明显改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5.56%和51.61%,77.78%和74.1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镜痊愈率分别为72.22%和48.3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胸腺蛋白口服液联合雷贝拉唑、莫沙比利口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优于硫糖铝混悬液.

    作者:倪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

    目的 介绍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沉析技术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即超临界压强为20 MPa,温度45℃,时间30 min,膜材配比(卵磷脂∶胆固醇)为3∶1,原药与膜材的质量比为1∶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所制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18%.结论 用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作者:李爽;王海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三黄泻心汤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对55株幽门螺杆菌体外联合抗菌效应和临床根除率.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棋盘格法和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三黄泻心汤与莫西沙星单用或联用对55株幽门螺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其联合药敏指数(FIC),绘制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与埃索美拉唑三联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西药联用对幽门螺杆菌的MIC值均较单用显著降低;试验组FIC不大于0.50,有协同作用,时照组FIC为0.50~0.75,有相加作用;两组药物质量浓度-累积抑菌率曲线向低浓度方向移动联用均较单用明显;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91%和78.18%,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9.09%和81.82%,两组比较,P<0.01或P<0.05.结论 三黄泻心汤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确切,可作为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肖永平;冯四林;邱连建;李建明;郭彬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生物技术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代表着现代科技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实际应用进展.该文阐述了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作者:贾阳;谢予朋;靳英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氧化苦参碱胶束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制备氧化苦参碱胶束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遴选溶剂蒸发法与探头超声法对优处方LP22进行理化性质、体外释药、稳定性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考察.结果 处方LP22释药较慢,低于游离药物;粒径约200 nm;低质量浓度时抑制肿瘤细胞SMMC-7721活性强于氧化苦参碱溶液.结论 处方LP22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和肝靶向性,并显示出体外抗肿瘤活性.

    作者:金楠;赵永星;孙倩;刘敏;邓书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发作期儿童哮喘60例

    目的 观察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处于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d,连用3~7 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8例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Ⅱ~Ⅲ级、Ⅲ级CIN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行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后感染和出血、病灶残留情况,随访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随访观察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及其转阴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宫颈感染21例(8.82%),术后平均出血时间为9 d;术后发生病灶残留25例(10.5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复发9例(3.78%);术后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平均时间为7个月.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切除高级别CIN病变的同时,还能有效清除高危型HPV感染,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国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常见病,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常见伴发症有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慢性胰腺炎等.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目前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沛;卢国良;林庄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复方绞股蓝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复方绞股蓝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绞股蓝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绞股蓝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野黄芩苷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0.007~0.180 0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4(n=6),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1.81%(n=6).结论 所用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可作为复方绞股蓝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熊野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住院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口服齐拉西酮片的治疗组和口服奎硫平片的对照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时PANSS减分率治疗组为(60.98±24.04)%,对照组为(61.99±28.2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疗效相当且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不良反应二者相当,且均为轻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卢殿军;宁洁;吴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某三甲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历18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95.24%)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多的药物为头孢甲肟(40.24%),其次为氨曲南(18.29%);使用时间为3~7 d,平均4.62 d,首次用药在术前0.5~2 h仅11例(6.11%)、术后给药140例(77.78%);联合用药率为31.67%.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述蓉;罗宏丽;叶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可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可导致药源性骨折的药物类别,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参考.

    作者:赵强;张志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不孕症妇女的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孕症妇女的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方法 对320例不孕症妇女(不孕组)和8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不孕组妇女的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6.85,P<0.01).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5%;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69.33%;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低于50%,对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四环素族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临床上对支原体感染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石荷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35例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手术且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 g/L吗啡,试验组使用1.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8 min.观察患者术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 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作用确切且略优于吗啡,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作者:敖兴;张超;汪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07-2009年嘉兴市抗结核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抗结核病药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抗结核病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以口服药为主;乙胺丁醇片、异烟胖片、利福喷丁胶囊和利福平胶囊的用药频度(DDDs)居前4位,8种抗结核病药的DDDs排序表明用药趋势基本一致;总金额构成比居前5住的是利福喷丁胶囊、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乙胺丁醇片、利福平针、利福平胶囊,日用药金额居前4位的是利福平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异烟肼针;药物利用指数(DUI)均较接近1.0.结论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情况总体合理.

    作者:罗建勇;费哲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