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等的影响

张灵鹏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复方甘草酸苷, T细胞亚群, IgE, 嗜酸性粒细胞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gE水平及EOS计数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下降,外周血IgE和EOS计数明显增加;治疗后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加,外周血IgE和EOS计数明显减少.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7.26±2.45)分下降至(1.87±0.95)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2例嗜睡,3例头晕、头痛.结论 慢性荨麻疹多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反应,同时降低血浆IgE水平,抑制EOS聚集,减少炎性反应介质释放,从而减轻慢性荨麻疹症状.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三拗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复方三拗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陈皮、前胡、黄芩;采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较好;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点样量在0.5~3.5μg范围内与吸收度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6%,RSD为2.03%(n=6).结论 薄层扫描色谱法简便、准确、专属,可作为复方三拗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孙蕾;杨竞;林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2006-2008年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至2008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购药金额、用药频度、每日药费以及年均增长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注射剂用药金额大于口服制剂,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临床应用中应更多关注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的药品.

    作者:冯洁;徐艳萍;Xu Yanping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低剂量阿奇霉素长期治疗慢性鼻窦炎80例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奇霉素长期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予阿奇霉素250 mg,口服,1次/d,连续服用6个月.结果 治疗3月后痊愈14例,好转20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42.50%;治疗6月后痊愈36例,好转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75.00%.6例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其中4例经改餐后服药症状缓解,2例加用奥美拉唑后不适症状消失;用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肝功能未受影响.结论 低剂量阿奇霉素长期治疗鼻窦炎临床效果较好,但需注意不良反应.

    作者:苏益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药阳起石温肾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阳起石的温肾功效.方法 以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小鼠造成阳虚动物模型,选用以透闪石为基源的阳起石商品药材进行试验.结果 阳起石可明显改善阳虚小鼠外观、增加活动频数、延长低温游泳时间、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结论 以透闪石为基源的阳起石药材具有温肾作用.且基本上呈量效关系.

    作者:杨明辉;王久源;张蜀武;杨苏文;戴德银;李泽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科技期刊文献,从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机制、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伍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探讨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综合分析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失败类型包括断钉3例(主钉断裂2例,主钉合并远端锁钉断裂1例),远端锁钉退出7例,近端锁钉退出3例,膝关节纤维性强直3例,迟发感染2例.手术技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康复锻炼的规范性、髓内钉的强度及合适与否是导致失败的内在原因.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应掌握好适应证,强调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规范,术后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

    作者:邓玉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将羟丙甲纤维素和氢碘酸共同加热反应,产生挥发性的碘甲烷和2-碘丙烷,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采用Agilent DB-624柱(30 m×0.53 mm,1.0 μm),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通过测得碘甲烷和2-碘丙烷的量折算得到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法有良好的分离度,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各溶剂的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气相色谱法较药典方法更灵敏、更准确,可用于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赐恩;叶芳;张敏怡;梁凤坤;岑剑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硫酸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64例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硫酸镁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及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5~7 d后评价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联合硫酸镁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曹京芬;韩树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厂家的茶碱缓释片三维释放特性及释放机制考察

    目的 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茶碱缓释片进行pH、时间、释放度考察,探讨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 采用搅拌桨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描绘其三维释放图像,对释放数据分别以相似因子法分析,并以零级、一级,及Peppas,Higuchi,Hopfenbeg等释放模型的数学方程进行拟合.结果 B片释放行为受pH变化的影响;A片、B片、C片均以一级方程为佳拟合方程;当释放度小于40%时,A片、B片、C片均属于整块骨架系统释放模型;A片在pH=3.6及pH=8.0、B片在pH=6.8及pH=8.0、C片在pH=8.0时分别以Higuchi方程为佳拟合方程.结论 不同厂家茶碱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机制有所不同,且受pH影响.

    作者:张建国;郭银玉;陈文宜;李健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83例

    目的 观察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患儿36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注射液静脉滴注0.5 mg/(kg·d),1次/d,疗程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并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缓解快、持续时间短(P<0.05),总有效率(83.06%)与对照组(66.67%)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疗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细辛脑注射液佐治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满意,近期不良反应小.

    作者:周跃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种给药方案治疗湿疹、皮炎的小成本分析

    目的 分析治疗湿疹、皮炎的3种给药方案,以寻找湿疹、皮炎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96例湿疹、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匹斯汀(A组)、氯雷他定(B组)、左西替利嗪(C组)治疗,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组、B组、C组所需药品成本分别为130.76元、67.76元、50.40元,有效率分别是72.41%,74.29%,75.00%.结论 根据药物经济学小成本分析,左西替利嗪是治疗湿疹、皮炎的佳药物.

    作者: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白内障手术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255例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55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单一碳酸利多卡因球后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感觉好者188例(73.73%),较好者65例(25.49%),差者2例(0.78%),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率达99.22%.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麻醉方式.

    作者:陈卫东;王红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一般基础治疗并加用苦参素300 mg口服,3次/d,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8+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治疗后,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苦参素通过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提高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降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进而达到清除细胞内病毒、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

    作者:钱文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紫杉醇每周疗法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9例

    目的 观察紫杉醇每周疗法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NSCLC患者59例,紫杉醇60 mg/m2,第1,8,15天用药,每次静脉滴注3 h;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2,3,4天用药.28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 59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24例,进展7例,近期总有效率为47.46%;毒性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神经毒性及恶心、呕吐等,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紫杉醇每周疗法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是一个疗效较高、毒副反应可耐受的好方案.

    作者:阳永珍;曹玉英;刘菊华;毛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香附挥发油的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前景

    该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制剂开发等方面对香附挥发油多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将香附挥发油开发成现代中药制剂提供依据.

    作者:田友清;丁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节育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绝经后取节育器妇女180例,均无应用前列腺素制剂的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观察组于取节育器术前0.5~1 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取节育器.结果 观察组宫颈均软化、宫口松,不良反应多数为轻度,取节育器均成功;对照组有18例取节育器失败.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有助于取节育器成功,减轻了患者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程会英;郑冰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硫酸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混悬液、α-细辛脑联合氧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6例

    目的 探讨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α-细辛脑联合氧驱动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根据病情进行常规及对症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万托林、普米克令舒、α-细辛脑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48例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1 h后哮鸣音消失或减少的例数和呼吸困难、哮鸣音、痰鸣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万托林、普米克令舒、α-细辛脑联合氧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伟;曲素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从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治疗谈临床药师的作用

    目的 促进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讨论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采用临床药师提供的治疗方案后,患者体内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得以清除.结论 临床药师下临床,应找准切入点,真正参与到临床治疗小组中去,与临床医师协作,共同服务于患者.

    作者:姚高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均单剂量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2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内不同时点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1.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相半衰期t1/2kα为(0.233±0.060)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9.628±5.213)h、表观分布容积Vd为(1.795±0.918)L、分布相半衰期t1/2kα为(1.188±0.72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为(24.385±3.222)mg/(L·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29.866±3.892)mg/(L·h).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作者:孙曼春;方世平;王智勇;吴建元;袁娴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维他敏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维他敏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人参、黄芪、菌陈、苦地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山豆根的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氧化苦参碱、苦参碱质量浓度分别在200.00,100.00,50.00,25.00,12.50,6.25 μg/mL和202.00,101.00,50.50,25.25,12.625,6.312 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1.000和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6%和99.90%,RSD分别为2.48%和2.94%.结论 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用于维他敏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达庆国;钱芳;周春来;刘志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