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红;杨继章;张振杰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40例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5 mg/d,1次/d,睡前口服,连用3月.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IL-4和IgE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改善程度更高(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抑制嗜酸性细胞聚集,减少IgE分泌.
作者:汤卫红;茹锦岩;管敏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柴胡安心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白芍、茯苓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时照无干扰.结论 薄层色谱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对柴胡安心胶囊进行定性鉴别.
作者:王淑红;杨继章;张振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将羟丙甲纤维素和氢碘酸共同加热反应,产生挥发性的碘甲烷和2-碘丙烷,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采用Agilent DB-624柱(30 m×0.53 mm,1.0 μm),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通过测得碘甲烷和2-碘丙烷的量折算得到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气相色谱法有良好的分离度,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各溶剂的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气相色谱法较药典方法更灵敏、更准确,可用于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赐恩;叶芳;张敏怡;梁凤坤;岑剑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促进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讨论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采用临床药师提供的治疗方案后,患者体内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得以清除.结论 临床药师下临床,应找准切入点,真正参与到临床治疗小组中去,与临床医师协作,共同服务于患者.
作者:姚高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维他敏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人参、黄芪、菌陈、苦地丁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山豆根的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氧化苦参碱、苦参碱质量浓度分别在200.00,100.00,50.00,25.00,12.50,6.25 μg/mL和202.00,101.00,50.50,25.25,12.625,6.312 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1.000和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6%和99.90%,RSD分别为2.48%和2.94%.结论 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用于维他敏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达庆国;钱芳;周春来;刘志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应用碳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55例白内障患者采用单一碳酸利多卡因球后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手术感觉好者188例(73.73%),较好者65例(25.49%),差者2例(0.78%),手术麻醉效果满意率达99.22%.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球后麻醉是一种理想、安全的麻醉方式.
作者:陈卫东;王红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均单剂量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2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24 h内不同时点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1.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吸收相半衰期t1/2kα为(0.233±0.060)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9.628±5.213)h、表观分布容积Vd为(1.795±0.918)L、分布相半衰期t1/2kα为(1.188±0.726)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为(24.385±3.222)mg/(L·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29.866±3.892)mg/(L·h).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作者:孙曼春;方世平;王智勇;吴建元;袁娴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消斑膏并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确定消斑膏的制备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斑膏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对85例使用消斑膏治疗黄褐斑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以65例口服维生素C和六味地黄丸进行治疗的黄褐斑患者作对照.结果 所制备的消斑膏中丹参酮ⅡA的质量浓度在0.027~0.2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0.38%(n=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0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消斑膏制备方法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寿妙;陈福军;许少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节育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绝经后取节育器妇女180例,均无应用前列腺素制剂的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观察组于取节育器术前0.5~1 h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取节育器.结果 观察组宫颈均软化、宫口松,不良反应多数为轻度,取节育器均成功;对照组有18例取节育器失败.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有助于取节育器成功,减轻了患者痛苦,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程会英;郑冰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 检索1997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刊物对雷贝拉唑的研究报道.结果 与结论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能更强、更快地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维持治疗及治疗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且应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盛金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富马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影响.方法 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富马酸左旋氨氯地平或氨氯地平1,2,4mg/kg,观察给药前和给药后大鼠的血压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的血压显著降低(P<0.01),且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富马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有明显降低的作用.
作者:吕水利;邱财荣;邱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番茄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再给予番茄红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或组织中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或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 与自然恢复组比较,番茄红素给药组血清AST及ALT的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清中TG,CHO,LDL-C及FF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血清及肝组织中的CHE活性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显著.结论 番茄红素能够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所具有的调血脂及抗氧化等作用有关.
作者:魏来;赵春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复方三拗止咳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陈皮、前胡、黄芩;采用薄层扫描色谱法测定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较好;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点样量在0.5~3.5μg范围内与吸收度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6%,RSD为2.03%(n=6).结论 薄层扫描色谱法简便、准确、专属,可作为复方三拗止咳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孙蕾;杨竞;林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50例门诊RGH患者作为治疗组,予BCG-PSN 1 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另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平均复发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皮损平均愈合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6个月上述3项指标变化更显著.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外周血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且治疗后6个月上述3项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 RGH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BCG-PSN治疗RGH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频率和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CD4+及CD4+/CD8+比值来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林虹;汪官富;韩子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研究异丙酚在不同年龄组全麻手术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2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青壮年组10例,平均年龄(40±9)岁,老年组10例,平均年龄(68±7)岁,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后不同时间取血,以HPLC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应用3P87软件包计算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异丙酚的药动学特征均符合三室开放模型,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比较,Vc明显减少(P<0.05),Cl显著下降(P<0.05),k31明显变小(P<0.05),t1/2β也较长(P<0.05).结论 HPLC法测定血浆异丙酚浓度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临床异丙酚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与青壮年比较,老年人由于中央分布容积减少和清除率下降,同等剂量应用时血药浓度明显偏高,提示异丙酚在老年人麻醉用药时需减量.
作者:赵丽;张勤功;邓丽云;贾志勇;刘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6-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增长尤为明显.结论 临床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首选.
作者:莫文先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测定心肌炎颗粒中丹酚酸B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 nm,柱温为室温,理论塔板数按丹酚酸B峰计算应不低于3 000.结果 丹酚酸B质量浓度在2~2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1.70%(n=6).结论 HPLC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心肌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苑相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科技期刊文献,从左氧氟沙星的抗菌作用机制、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左氧氟沙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伍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治疗湿疹、皮炎的3种给药方案,以寻找湿疹、皮炎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96例湿疹、皮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匹斯汀(A组)、氯雷他定(B组)、左西替利嗪(C组)治疗,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小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组、B组、C组所需药品成本分别为130.76元、67.76元、50.40元,有效率分别是72.41%,74.29%,75.00%.结论 根据药物经济学小成本分析,左西替利嗪是治疗湿疹、皮炎的佳药物.
作者:陈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53岁,因反复活动时心累、气促3年余,加重1月入院,经心内科静脉滴注头孢呋辛治疗12 d后好转,转入心外科拟行择期主动脉瓣置换术.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作者:李彩华;郑高峰;刘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