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雅;郑宪玲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分析2006年至2008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结果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购入金额和用药频度逐年增长.购药金额为前3住的药物类别是钙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频度排前3位的药物类别是钙拮抗剂、利尿荆与ACEI.结论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国内外总体用药情况基本一致,符合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作者:富胜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多(87.11%),涉及药品13类71个品种,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0.67%)和注射用中药制剂(16.89%);ADR造成皮肤和附件损害多(54.67%),新的ADR 24例(10.67%).严重的ADR 19例(8.44%).结论 加强医院ADR监测报告工作,规范干预措施,可以降低ADR重复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作者:葛慷艳;张群智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注射用奥沙利铂和注射用胰岛素同时存在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以及奥沙利铂单独存在于5%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梯度洗脱法测定5%葡萄糖注射液中胰岛素和奥沙利铂的含量,等度洗脱法测定5%果糖注射液中奥沙利铂的含量.结果 6 h内奥沙利铂与胰岛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奥沙利铂在5%果糖注射液中的含量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5%葡萄糖注射液与奥沙利铂和胰岛素配伍,5%果糖注射液与奥沙利铂配伍,均可用于伴有糖尿病的肿瘤患者.
作者:邱澜;吕景燕;庄茜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考察用不同方法检测除鞣质后金丝桃素的含量变化和收率,建立贯叶金丝桃良好的除鞣质方法.方法 采用明胶沉淀法、改良明胶沉淀法及碱性醇沉法除鞣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贯叶金丝桃提取物中金丝桃素含量变化和收率;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06 mol/L Na2HPO4(7:1,V/V,H3PO4调至pH=6.5),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590 nm,外标法计算.结果 金丝桃素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19 4~0.776 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1.29%(n=5);明胶沉淀法、改良明胶沉淀法和碱性醇沉法除鞣质后金丝桃素含量分别为0.092%,0.098%和0.093%,收率分别为70.15%,85.21%和89.16%.结论 改良明胶沉淀法具有鞣质去除完全、金丝桃素含量较高、损失较少的优点,且方法简便易行,可应用于贯叶金丝桃提取物除鞣质处理.
作者:李前琼;王金林;王晓利;张俊松;张德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对制剂生产、供应进行精细化管理.方法 以医院开发的<药品综合查询>程序对19种代表制剂周期使用量进行汇总,以Excel2000程序对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种代表制荆中,多数制剂周期使用量RSD在25%以下,为稳定使用型制剂;少数制剂周期使用量RSD在35%以上,为波动使用型制剂.结论 以1/3制剂效期为时间单元对制荆进行管理,可达到较好的管理目的 .
作者:肖华;范尚坦;张勇;蔡斌;宋洪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感冒颗粒中靛玉红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mmasil-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89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5℃.结果 靛玉红进样量在0.10~1.6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0.13%(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作为小儿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冯家龙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在目前药害事件时有发生的形势下,加强药品检验应急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药品检验系统应急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加强药品检验应急管理的思考.
作者:邹江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室温6 h内注射用吡拉西坦与5%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吡拉西坦与3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吡拉西坦的pH及含量变化,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结果 在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吡拉西坦与3种输液配伍6 h后,外观、pH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吡拉西坦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作者:程敏毓;刘放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RP-IP-HPLC)法测定盐酸溴己新及其片剂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水-甲醇-三乙胺(含5 mmol庚烷磺酸钠,用磷酸调pH至3.4,30:70:0.3),检测波长为249nm,流速为0.8 mL/min.结果 盐酸溴己新进样量在0.080 4~1.6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0.72%(n=6).结论 该法简便、结果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盐酸溴己新及其片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凯;王玉红;杨阔 刊期: 2010年第08期
循证医学与药学服务相结合,已经成为临床药学新的发展方向,其中药物疗效评价又是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文着重介绍了药物疗效评价中新药的疗效评价、方案内治疗药物评价、经验用药疗效评价、辅助药物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循证等,为循证理念与临床药师工作更好地结合提供参考.
作者:严郁;贾萍;唐尧 刊期: 2010年第08期
通过对海南及广东两地广藿香种植方法比较,总结两地种植方法的不同及优缺点.
作者:何明军;杨新全;杨海建;杨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8期
患者,男,61岁,因患慢性肠炎2年零6个月住院.经内科系统检查未发现其他疾患,给予抗炎和支持治疗,1周后因疗效欠佳请求中医会诊协助治疗.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浊清不分致腹泻证,治以温补脾肾、分清降浊、和胃止泻,予中药煎剂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作者:禹兰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筛选鲜玄参微波真空干燥的佳条件.方法 将鲜玄参分为全药干燥和切片后干燥两组,每组设40℃、50℃、60℃3种温度,分析不同条件真空干燥的玄参质量,包括水溶物、醇溶物、水分及有效成分哈巴俄苷的含量.结果 微波真空60℃干燥的玄参各质量指标优于其他温度组,60℃全药干燥优于切片干燥.结论 鲜玄参微波真空干燥佳条件为60℃、全药干燥.
作者:聂诗明;陈璇;孙晓静;许腊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更昔洛韦滴鼻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更昔洛韦为原料制备更昔洛韦滴鼻液,采用紫外分光度法直接测定更昔洛韦的含量,留样观察法观察其稳定性.结果 制荆中主药更昔洛韦平均回收率为99.97%,RSD=0.52%(n=5).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适用于医院制荆室配制和应用.
作者:刘祖雄;张红;王志朝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型基因工程药物水蛭肤嵌合蛋白(TNHH)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TNHH组,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只进针不注血.TNHH组静脉注射TNHH(2 mg/kg),分别于造模前30 min及造模后每12 h给药1次.于6,24,72,168 h时分别用Longa标准测定神经功能缺损,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脑血肿周围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MPO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脑出血模型组相比,TNH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MPO活性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 TNHH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凝血酶活性、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杨辉;周远大;何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科室,每月随机抽取20~40份病历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率达100%,抗菌药不合理应用的病历占抗菌药物应用病历的7.90%.结论 定期举办抗菌药物知识讲座,药师加强用药督导,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效措施.
作者:谷慧峰;李淑敏;孙淑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该文分析了在中成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危害,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唐洁;任荣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红藤败酱汤治疗盆腔炎输卵管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9例盆腔炎输卵管积水患者随机分为红藤败酱汤治疗组69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双黄连冻干粉针联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藤败酱汤口服,两组治疗均以14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5%,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藤败酱汤口服,配合双黄连冻干粉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盆腔炎输卵管积水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双黄连冻干粉针、丹参注射液治疗.
作者:郑慧颖;洪丽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乙基纤维素中残留有机溶剂二氯甲烷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顸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30 m×0.3 mm,1.8μm),载气为氮气,柱温90℃.结果 二氯甲烷可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n=6),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1.04%(n=9).结论 所用方法灵敏、准确、快速,可作为乙基纤维素中残留有机溶剂二氯甲烷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春;孙悦 刊期: 2010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落新妇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30%的乙醇回流提取,4℃下冷藏纯化分离方法制备;用薄层色谱(TLC)法作定性鉴别,用烘干法控制水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落新妇提取物中岩白菜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岩白菜素进样量在1.96~19.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n=7).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1.14%(N=6).结论 该制备工艺合理、稳定;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落新妇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锦红;吴朦俊 刊期: 201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