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薇;李芬
目的 促进肠造口惠者出院前健康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156例肠造口患者出院前进行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知识和技能教育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对肠造口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可使其较早、较好地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结论 对肠造口患者进行出院前健康教育弥补了患者自我护理知识的不足,增强了其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了患者回归社会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飞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口服心血管药物的使用状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分析方法,对2006-2008年口服心血管药物的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口服心血管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抗高血压药和中成药连续3年排在用药金额的前2位.结论 该院口服心血管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林彩婵;陈升;叶泳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查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骨二科2007年8月至12月83份和2008年1月至4月64份出院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用药频度、用药时间、疗程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 2007年和2008年骨二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均为100%,术前使用比例分别为37.35%和62.50%,术后使用比例分别为98.80%和96.88%;药物单用率分别为26.51%和70.31%,二联用药率分别为68.67%和28.13%,三联用药率分别为4.82%和1.56%.结论 2008年在联合用药和术前使用率方面比2007年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作者:刁继红;廉美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地卡因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将150例拟行横切口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均分为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庥醉,A组用0.75%罗哌卡因等比重液(含罗哌卡因15 mg)、B组用0.5%罗哌卡因等比重液(含罗哌卡因15 mg)、C组用0.33%地卡因等比重液(含地卡因7.5 mg)行蛛网膜下腔给药,另行硬膜外腔置管用于术中追加局部麻醉药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A组、B组药物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C组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A组和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随访未发现头痛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罗哌卡因和地卡因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罗哌卡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其中0.75%罗哌卡因能发挥充分的肌松效果.
作者:俞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包皮环扎术后疼痛的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对比1 000例患儿行包皮环扎术后应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去痛片止痛(治疗组)与单独应用去痛片止痛(对照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无疼痛率明显提高,中重度疼痛率明显降低.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去痛片对包皮环扎术后患儿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去痛片.
作者:林光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孕6~8周的初孕妇行人工流产术中软化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38例,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2 h后行人工流产术;Ⅱ组33例,应用盐酸利多卡因针2 mL多点注射宫颈,半分钟后行人工流产术;Ⅲ组30例,不用任何药物,按人工流产术常规操作.3组均记录官颈松弛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宫颈松弛程度良好率为89.47%,Ⅱ组为48.48%,Ⅲ组为6.67%;手术时间Ⅰ组为(72±2.12)min,Ⅱ组为(121±2.35)min,Ⅲ组为(147±3.11)min;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Ⅰ组为5.26%,Ⅱ组为24.24%,Ⅲ组为53.33%;平均出血量Ⅰ组为(16.42±13.31)mL,Ⅱ组为(20.45±17.38)mL,Ⅲ组为(18.54±17.14)mL.结论 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宫颈松弛效果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且出血量无增加.
作者:钟敏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600mg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均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纽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作者:郑向晖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观察20例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2 h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2 h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使用前有显著改善(P<0.01 或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确切,应尽早使用.
作者:沈玉妍;刘双敬;唐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患者1,男,50岁,因心悸1 h急诊.既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史2年,每年发作2~3次,以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或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注射液能终止发作;对酒精过敏(饮酒后面部潮红),否认其他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示血压(BP)100/65 mm Hg,心率(HR)180次/min,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予右手背浅静脉穿刺,在心电监护下给予普罗帕酮70 mg加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心律未能转复,又以生理盐水250 mL加普罗帕酮70 mg静脉滴注0.5 h后仍无效.
作者:赵慧卿;张淑艳;常海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硝唑棒治疗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急性智齿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3例.局部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治疗组将奥硝唑棒置入龈袋内,次日复诊,共放置3次;对照组给予奥硝唑片口服3 d,首日顿服2g,第2天和第3天各顿服1 g.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奥硝唑棒治疗智齿冠周炎简便、安全、疗效好,优于口服奥硝唑片.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优选葛连口服液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君药葛根中葛根素和臣药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提取时间和精制方法.结果 确定的佳水提条件为用9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 h,药液加3%的硅藻土作为沉淀剂.结论 正交试验优选出的葛连口服液提取工艺简便、合理,适合于工业生产.
作者:杨波;陈淑映;蔡丽云;刘东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测定桑菊感冒合剂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7 nm.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0.11~2.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8.59%,RSD为0.75%(n=6).结论 所用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桑菊感冒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汤科;张伏军;尹小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184例患者的475枚结肠息内进行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治愈,共切除腺瘤性息肉301枚,炎性息肉147枚,幼年性息肉27枚,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刀切除结肠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结肠息肉的较好手段.
作者:黄庆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6至2008年的518例子宫肌瘤患者出院病历相关信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天数、手术与否、有无其他合并症、医保与否等因素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住院天数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加强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比例,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患者的住院费用.
作者:梁玲飞;周绮妮;施慧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平衡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肝叶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于肝门阻断前30 min恒速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治疗组同时点予恒速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乌司他丁1.2万U/kg.两组分别在术前、肝门阻断末、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A2和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EU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活性.结果 肝门阻断末或术后第1天,对照组血浆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升高,治疗组无明显升高,且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浆TXB2 /6-keto-PGF1α比值均恢复至肝门阻断前水平;肝门阻断末和术后第1天,治疗组血浆IL-6,IL-8,TNF-α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两组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肝叶切除术可引起血浆TXA2/PGI2的平衡失调和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引起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产生或加重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浆TXA2/PGI2平衡失调和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释放,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李祖能;黄定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计划、实行、检查、行动)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医院药库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后,药库管理有效使用率由原来的97.00%上升至98.90%(P<0.05),药品去向明确率由原来的98.50%上升至99.50%(P<0.05),药品不合格报损率由原来的3.00%下降至1.10%(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法对药库药品供应进行管理,能有效保证供应流程顺畅合理,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作者:华育晖;王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在米氮平维持治疗期的体重增加问题.方法 对单一服用米氮平治疗,出院时体重增加不低于3 kg的45例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门诊随访,患者每隔3月自来门诊1次,由原主治医师负责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心理治疗及指导用药等.结果 45例患者中,有10例因病情反复退出研究,实际完成随访35例.与入院时比较,出院后3~6个月惠者体重明显增加(P<0.01 或P<0.05),第9个月后逐渐恢复到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 使用米氮平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出院初期体重明显增加,后期可恢复到入院时的水平.米氮平维持治疗抑郁症对患者体重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锦红;王龙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GC)法测定依托泊苷注射液中乙二醇与二甘醇的量.方法 色谱柱为DB-WAXetr毛细管柱(30m ×0.32 mm,1.0 μm),采用程序升温方式.结果 乙二醇检测质量浓度在1.60μ667.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523.59X-2.843 9(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3.1%,RSD为1.9%(n=9);二甘醇检测质量浓度在1.61~670.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567.48X-1.842 5(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6%(n=9).结论 GC法简单、灵敏,可用于依托泊苷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杜碧莹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本地区儿童婴儿期抗生素初次暴露的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1周岁年龄段(出生12~23月)正常儿童500例,向儿童家长发放调查表,并查阅就诊病历.结果 500例儿童中,抗生素初次暴露共306例(61.20%),多集中于婴儿期;城镇与农村婴儿期抗生素初次暴露率分别为52.94%和47.06%(P<0.05);暴露病种以呼吸系统疾病(59.48%)为主;静脉用药(47.06%)略多于口服用药(41.18%),肌肉注射已较少采用(11.76%);婴儿期抗生素初次暴露多采用经验用药.结论 本地区儿童婴儿期滥用抗生素现象普遍存在,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合理用药,避免小儿过早接触抗生素.
作者:章笑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壳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主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 Wistar大鼠40只,采用高能量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NIDDM)模型;注射STZ 8周和16周后,测定各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he)和氯化钾(KCl)诱导的收缩反应以及对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值.结果 注射STZ 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主动脉环对Phe和KCl的反应的收缩张力开始逐渐增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逐渐减小;注射STZ 16周后,大剂量壳聚糖组同期主动脉环对KCl的反应幅度逐渐减小,大收缩张力与糖尿病模型组同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壳聚糖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鼠动脉血管病变的作用.
作者:袁菊萍;陆媛;黄金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