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提法的商榷

解庆东;姚红卫

关键词:医疗机构, 药品加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商榷
摘要:目的 探讨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医疗机构的不利影响.方法 分析社会上对药品加成的误解,阐明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有效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有可能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造成不利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不一定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而且也并不完全合理.对于药品加成,按价格高低实行差别差率控制是可取的.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12000张门诊处方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处方质量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分析医院2008年7月至12月门诊处方12000张.结果 合格处方11 144张(92.87%);不合格处方856张(7.13%),其中处方前记错误率为42.17%,处方正文错误率为57.83%.结论 医院处方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师用药中应强化合理用药概念,药师应加强审核处方的能力,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边向阳;叶青;沈建幸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腹腔与胆道感染产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与胆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8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从8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 25株,单产AmpC酶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4株,检出率分别为31.25%,10.00%,5.00%.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外).结论 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王忠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

    目的 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2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行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贴敷丁桂儿脐贴,治疗5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时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7±0.8)d,对照组为(3.6±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邹华;付琼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对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提法的商榷

    目的 探讨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医疗机构的不利影响.方法 分析社会上对药品加成的误解,阐明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有效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有可能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造成不利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不一定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而且也并不完全合理.对于药品加成,按价格高低实行差别差率控制是可取的.

    作者:解庆东;姚红卫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维生素C对患者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促进合理使用维生素C(VitC),准确评判检验报告单.方法 选择30份(分为高、中、低血糖值3组,各10份)不含VitC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先准确测出原血液标本的血糖值,再逐一加入不同量的还原物质VitC,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量的还原物质中样品血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Vit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干扰极大.当VitC超出临床常用量时,无论原血糖值多高,血清样本中血糖检测结果全为零.当按临床常用量加入VitC时,所测得的样本血糖值减少了一半.结论 健康体检者尤其是心、脑、肾病患者,在体检前的2~3d一定要停用VitC和禁食含VitC类水果.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检验结果的检测方法和体检者还原物质的摄入情况,以及血中存在的还原物质累加量对血糖值影响的程度,以便排除干扰,准确判断结果和正确治疗.

    作者:张娅琴;张雅稚;曹君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PVP K30和PVP VA64中单体NVP和2-P的残留量

    目的 建立测定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PVP V64中残留单体N-乙烯-2-吡咯烷酮(NVP)和α-吡咯烷酮(2-P)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分别用固-液回流、高分子溶解/沉淀法分离提取PVPK30和PVP VA64中的残留单体NVP和2-P,再用PEG-20M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NVP和2-P质量浓度分别在2.60~195.12 mg/L和2.28~170.7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5%~103.6%.结论 气相色谱法分析成本低,灵敏度高,能同时测定PVPK30和PVP VA64中残留单体NVP和2-P的含量,并能监控其中可能残存的其他小分子有机杂质.

    作者:杨秀德;邱湘龙;贾毅;黄葛琳;姚志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鲍曼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06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20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来自痰液154株(74.76%),来源于咽拭子18株(8.74%)及伤口分泌物15株(7.28%);感染科室分别为呼吸内科64株(31.07%),重症监护病房(ICU)35株(16.99%),血液内科30株(14.56%).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较敏感,其中敏感的是亚胺培南(91.8%),其次是美罗培南(84.5%).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液标本和呼吸科病房,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作者:汤桂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立哌唑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测定阿立哌唑有关物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四氢呋喃-以醋酸调pH至3.0的30 mmol/L醋酸钠缓冲液(35:25: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 ℃.结果 阿立哌唑与合成反应中的3个中间体能够得到有效分离,总杂质不超过0.5%,检测限为0.202 ng.结论 RP-HPLC法简单、快速、准确、专属,可用于阿立哌唑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陈亮;王国海;李春明;郑世君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老年性痴呆的药物治疗进展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渐进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下降且伴有严重的行为异常,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综合征.该文就其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免疫治疗药物、作用于胆碱系统的药物、脑代谢改善药、钙离子拮抗剂、神经细胞营养物等.

    作者:任汝仙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用药咨询1128例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利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的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咨询的内容以用法用量(27.66%)、药物适应证(22.25%)、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12.68%)居多.结论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药师业务水平提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映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2008年我院中药免煎颗粒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饮片及免煎颗粒的销售情况,为更好地应用、发展中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统计分析医院中药饮片和免煎颗粒销售的相关数据.结果 中药房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中药饮片用量增长较快,中药免煎颗粒的销售增长平缓.结论 免煎中药颗粒在临床逐渐普及,但中药饮片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应解决免煎中药颗粒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与中药饮片共同发展.

    作者:赵志常;王竹金;庄雪凤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降脂灵分散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降脂灵分散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检测波长为320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 ℃.结果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572~0.572μg,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精密度RSD分别为0.954%和0.859%(n=5),重现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743%和0.449%(n=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0.85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降脂灵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徐盛仙;戴德雄;朱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强肌合剂治疗ⅡA型重症肌无力80例

    目的 观察强肌合剂治疗ⅡA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ⅡA型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治疗组)40例和西药组(对照组)40例,两组均口服泼尼松,成人开始剂量为60mg/d,每天1次,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每天20mg,维持1.0~1.5年,逐渐减量至停用;小儿按年龄减量.治疗组加用强肌合剂,成人每次20 mL、每天3次,小儿按年龄减量,服药1~2年.两组均治疗2年后观察结果.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35.00%.结论 强肌合剂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王宏涛;殷世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粉葛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粉葛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的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结果 葛根素进样量在0.404 8~2.0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0.25%(n=6).结论 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用于粉葛饮片质量评价.

    作者:高国峰;周珩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1起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为防范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起某医院职工集体聚餐引发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资料.结果与结论 有关人员及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调查人员全面取证留样、缜密调查分析,对于食物中毒的判断和认定至关重要.

    作者:舒开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注射用丹红治疗肺原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红静脉注射给药对家兔和大鼠实验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作用.方法 静脉注射1%三氯化铁建立家兔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模型,电镜观察注射用丹红对其心、肝、脾、肺、肾的影响;注射肾上腺素造成急性肺循环阻力增加,建立大鼠肺水肿模型,测定注射用丹红注射给药前后其肺含水量,病理镜检观察出血性炎症和水肿情况.结果 注射用丹红耳缘静脉注射对实验性肺原性心脏病家兔的心、肝、脾、肺、肾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各脏器病变程度较生理盐水组轻,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注射用丹红尾静脉注射对肺水肿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肺水肿、减少肺出血性炎症.结论 注射用丹红对肺原性心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维中;张治强;陆文铨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2006-2009年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调查医院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逐年上升,销售金额居前的是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用药频度靠前的左西替利嗪、酮替芬.结论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适中的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作者:李秀萍;陈文红;孔云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10种常用静脉用中药注射液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液安全性问题,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医院2008年静脉用中药注射液的用量和金额,对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文献检索并分析其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较多,有些较严重;临床使用存在扩大适应证、超量用药、与西药混合配置、溶剂选择不恰当、静脉滴注速度过快等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如果能够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中药注射液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宋琪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两个波长处测定阿替洛尔有关物质的比较

    目的 采用两个波长分别测定阿替洛尔的有关物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胶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用磷酸调PH至3.0)700 mL、加甲醇300 mL与辛烷磺酸钠1.30 g混匀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6 nm或275 nm,流速为1.0 mL/min.分别在两个波长处测定有关物质.结果 在226nm波长处所测得的数据准确,误差小.结论 在226 nm波长处测定阿替洛尔有关物质,可更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作者:刘红莉;姜建国;宋更申;马钱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双黄连注射剂所致药疹与病症及滴注速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荆所致皮疹与病症及滴注速度有无关系.方法 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型为普通感冒的患者,按中医内科学感冒的分类方法分为两大组,试验组为风寒感冒,对照组为风热感冒.均给予双黄连注射剂,观察所引起的皮疹与患者病症及滴注速度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药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剂所致药疹与患者病症及滴注速度存在明显的关系.

    作者:谭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