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提法的商榷

解庆东;姚红卫

关键词:医疗机构, 药品加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商榷
摘要:目的 探讨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医疗机构的不利影响.方法 分析社会上对药品加成的误解,阐明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有效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有可能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造成不利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不一定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而且也并不完全合理.对于药品加成,按价格高低实行差别差率控制是可取的.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应高度重视五加皮和香加皮的区别

    目的 促进五加皮与香加皮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五加皮与香加皮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提示两者不能相互代替使用;强调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使用.结果与结论 市场上五加皮混用现象严重,临床上应将两者进行严格区分,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谢斌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PVP K30和PVP VA64中单体NVP和2-P的残留量

    目的 建立测定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PVP V64中残留单体N-乙烯-2-吡咯烷酮(NVP)和α-吡咯烷酮(2-P)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分别用固-液回流、高分子溶解/沉淀法分离提取PVPK30和PVP VA64中的残留单体NVP和2-P,再用PEG-20M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NVP和2-P质量浓度分别在2.60~195.12 mg/L和2.28~170.7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5%~103.6%.结论 气相色谱法分析成本低,灵敏度高,能同时测定PVPK30和PVP VA64中残留单体NVP和2-P的含量,并能监控其中可能残存的其他小分子有机杂质.

    作者:杨秀德;邱湘龙;贾毅;黄葛琳;姚志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美国药品特殊审批体系及其与我国的对比分析

    目的 为完善我国药品特殊审批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3种不同的药品加速审批机制,并与我国的药品特殊审批政策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 由于中美所处的药品产业发展阶段不同,两国的药品特殊审批体系在完善程度、实施范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作者:江莹;陈永法;邵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开展处方评价与分析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

    目的 了解医院开展处方评价与分析专项活动前后门急诊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6月门急诊处方21324张、7月至12月门急诊处方25 162张,根据2007年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和有关文献对处方书写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处方评价与分析专项活动前不规范处方9 462张(44.37%),用药不合理处方2416张(1 1.33%);专项活动后不规范处方2 275张(9.04%),用药不合理处方1536张(6.10%).结论 开展处方评价与分析专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门急诊处方质量,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书写不规范现象及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引起重视.

    作者:刘艳秋;孙安修;蔡萍;戴燕鸣;黄富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

    目的 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2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行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贴敷丁桂儿脐贴,治疗5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时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7±0.8)d,对照组为(3.6±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邹华;付琼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1起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为防范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起某医院职工集体聚餐引发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资料.结果与结论 有关人员及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调查人员全面取证留样、缜密调查分析,对于食物中毒的判断和认定至关重要.

    作者:舒开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强肌合剂治疗ⅡA型重症肌无力80例

    目的 观察强肌合剂治疗ⅡA型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ⅡA型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治疗组)40例和西药组(对照组)40例,两组均口服泼尼松,成人开始剂量为60mg/d,每天1次,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每天20mg,维持1.0~1.5年,逐渐减量至停用;小儿按年龄减量.治疗组加用强肌合剂,成人每次20 mL、每天3次,小儿按年龄减量,服药1~2年.两组均治疗2年后观察结果.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35.00%.结论 强肌合剂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王宏涛;殷世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用药咨询1128例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利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的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咨询的内容以用法用量(27.66%)、药物适应证(22.25%)、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12.68%)居多.结论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药师业务水平提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映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黑种草籽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目的 提取、分析黑种草籽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方法测定挥发油的成分,质谱图用NIST图谱库检索,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结果 得到了29个定性结果,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有异长叶烯(isolongifolene)38.01%,松烯(sabinene)11.23%,4-(1-异丙基)-苯甲醛(4-methylethyl-benzaldehyde)7.67%,5-异丙基-2-甲基-1,4苯醌(5-isopropyl-2-methyl-1,4-benzoquin)7.02%,乙酸龙脑酯(bomyl acetate)5.27%,樟脑(camphor)4.98%,冰片(bornol)3.13%,左旋薄荷酮(L-menthone)2.25%.结论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得到的挥发油的纯度高.

    作者:段鹤君;付朝晖;陈兰桂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双黄连注射剂所致药疹与病症及滴注速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荆所致皮疹与病症及滴注速度有无关系.方法 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型为普通感冒的患者,按中医内科学感冒的分类方法分为两大组,试验组为风寒感冒,对照组为风热感冒.均给予双黄连注射剂,观察所引起的皮疹与患者病症及滴注速度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药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剂所致药疹与患者病症及滴注速度存在明显的关系.

    作者:谭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鼻舒喷雾剂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测定复方鼻舒喷雾剂的黄芩苷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2%醋酸(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5 nm;灵敏度:0.08 AUFs;柱温:常温;进样量:20μL.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54~4.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1.04%(n=6).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冯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国临床药师的现状及职责定位探讨

    目的 促进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制的建立,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临床药师的培养、角色和职责定位等方面,分析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药师制面临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师队伍、准确定位临床药师角色以及明确临床药师职责是建立临床药师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者:孟锐;王丽娟;程龙;张国睿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目的 改进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消除还原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测定波长为420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7.62%,RSD为2.90%(n=6).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便于实际应用.

    作者:徐宁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2006-2009年我院口服抗组胺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调查医院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抗组胺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逐年上升,销售金额居前的是左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用药频度靠前的左西替利嗪、酮替芬.结论 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适中的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作者:李秀萍;陈文红;孔云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用量配比(V/W)、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和包合物收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优选制备当归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结果 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配比1:6,包合温度50 ℃,搅拌4 h.结论 通过β-环糊精包合后可使挥发油粉末化,可提高其稳定性,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作者:夏赛忠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7-ADCA系列产业结构现状和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该文分析了7-氨基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系列(7-ADCA系列)产业结构现状和产业竞争态势.7-ADCA系列由于产品特性上的缺陷,未来发展空间有限,第3终端将成为主流销售渠道;中间体和下游产品都已迈向国产化或出口型,企业应该提高自身消化转移能力,以应对未来市场愈演愈烈的竞争.

    作者:宋娟;董丽;吴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的比较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酶免疫(CLEIA)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茶碱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CLEIA法和HPLC法平行测定2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茶碱血清质量浓度,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 两者测定值经配对t检验,P>0.05;经回归分析,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283 1+1.069X,r=0.988 3(n=24),茶碱质量浓度在1.0~8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CLEIA法和HPLC法测定的茶碱血清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鲁晟;蔡云祥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葡萄糖酸氯己定合成过程中葡萄糖酸溶液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葡萄糖酸溶液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葡萄糖酸的质量及收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制备工艺.结果 优选工艺为葡萄糖酸钙分为10等份,每10min加入1份,90℃保温30min,静置12 h.结论 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刘庆萃;苏宏瑞;柳忠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病区药房药品报损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病区药房药品报损情况,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4年至2007年报损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过期失效为药品报损的主要原因,所占比例大;破损药品虽居第2位,但报损金额接近过期失效药品;药品年报损率虽然没超过0.2%,但逐年升高.结论 药品报损与制度不完善、运输及储存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药品报损率,减少药品损失.

    作者:华丽霞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简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灯盏花素可通过降低尿白蛋白含量、抑制氧化应激、抑制酶蛋白激酶(PKC)等多种途径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赵锦欢;张丽梅;李洋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