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C对患者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张娅琴;张雅稚;曹君华

关键词:血糖值, 葡萄糖氧化酶法, 己糖激酶法, 维生素C
摘要:目的 促进合理使用维生素C(VitC),准确评判检验报告单.方法 选择30份(分为高、中、低血糖值3组,各10份)不含VitC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先准确测出原血液标本的血糖值,再逐一加入不同量的还原物质VitC,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量的还原物质中样品血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VitC对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干扰极大.当VitC超出临床常用量时,无论原血糖值多高,血清样本中血糖检测结果全为零.当按临床常用量加入VitC时,所测得的样本血糖值减少了一半.结论 健康体检者尤其是心、脑、肾病患者,在体检前的2~3d一定要停用VitC和禁食含VitC类水果.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检验结果的检测方法和体检者还原物质的摄入情况,以及血中存在的还原物质累加量对血糖值影响的程度,以便排除干扰,准确判断结果和正确治疗.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边振甲:狠抓监管保安全推动诚信促安全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6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边振甲副局长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时提出,要狠抓监管保安全、推动诚信促安全,不断推进餐饮服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

    目的 观察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2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用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行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贴敷丁桂儿脐贴,治疗5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时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7±0.8)d,对照组为(3.6±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丁桂儿脐贴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邹华;付琼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对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案.方法 采用统计研究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使用成本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结果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针对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2%和79.55%,针对餐后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88.64%,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670.40元和293.16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比罗格列酮更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李建华;龙恩武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排队叫号系统在门诊药房的应用

    目的 促进门诊药房更好地应用排队叫号系统.方法 介绍门诊药房排队叫号系统组成,总结使用过程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 门诊药房排队叫号系统能够提高药房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传统排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论 应推广排队叫号系统,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匡长春;王薇;窦有业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开展处方评价与分析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

    目的 了解医院开展处方评价与分析专项活动前后门急诊处方的规范性和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至6月门急诊处方21324张、7月至12月门急诊处方25 162张,根据2007年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和有关文献对处方书写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处方评价与分析专项活动前不规范处方9 462张(44.37%),用药不合理处方2416张(1 1.33%);专项活动后不规范处方2 275张(9.04%),用药不合理处方1536张(6.10%).结论 开展处方评价与分析专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门急诊处方质量,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书写不规范现象及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引起重视.

    作者:刘艳秋;孙安修;蔡萍;戴燕鸣;黄富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服务氛围对药店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目的 通过对服务氛围与药店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药店绩效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对沈阳市区内200余家零售药店的店长进行药店绩效和服务氛围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因子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店绩效与领导行为、企业支持和对员工行为的奖励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杨建军;陈玉文;李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挥发油提取方法研究概况

    目的 介绍了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阐述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及概况.方法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结果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回流法、微波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其中水蒸气蒸馏法在制药行业中常用.结论 挥发油作为中药的重要有效成分,应对其提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温悦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1起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目的 为防范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1起某医院职工集体聚餐引发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资料.结果与结论 有关人员及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调查人员全面取证留样、缜密调查分析,对于食物中毒的判断和认定至关重要.

    作者:舒开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养血通络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养血通络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五指毛桃、何首乌和威灵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主要成分表儿茶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图中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HPLC法精密度、重现性良好,表儿茶素进样量在0.040 8~1.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为1.09%(n=6).结论 该法可有效控制养血通络片的质量.

    作者:陈华;何锦钧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2008年我院中药免煎颗粒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饮片及免煎颗粒的销售情况,为更好地应用、发展中药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统计分析医院中药饮片和免煎颗粒销售的相关数据.结果 中药房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中药饮片用量增长较快,中药免煎颗粒的销售增长平缓.结论 免煎中药颗粒在临床逐渐普及,但中药饮片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应解决免煎中药颗粒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与中药饮片共同发展.

    作者:赵志常;王竹金;庄雪凤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09年4月1日至6月30日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3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32例(10.67%),包括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结论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林卫英;梅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双黄连注射剂所致药疹与病症及滴注速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黄连注射荆所致皮疹与病症及滴注速度有无关系.方法 将24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分型为普通感冒的患者,按中医内科学感冒的分类方法分为两大组,试验组为风寒感冒,对照组为风热感冒.均给予双黄连注射剂,观察所引起的皮疹与患者病症及滴注速度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药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黄连注射剂所致药疹与患者病症及滴注速度存在明显的关系.

    作者:谭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银冰消痤酊中龙脑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银冰消痤酊中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10%,柱长2 m,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色谱柱柱温160℃.结果 龙脑质量浓度在1.46~9.88 mg/m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37%,RSD为2.72%(n=5).结论 该法简便高效,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银冰消痤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翠兵;王爱民;周志兴;王永林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腹腔与胆道感染产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与胆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80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从8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单产ESBLs 25株,单产AmpC酶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4株,检出率分别为31.25%,10.00%,5.00%.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除哌拉西林他巴唑外).结论 腹腔与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王忠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方法 以Diamonsil 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pH为3.0~3.5),流速为1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40nm,进样量20μL.以峰面积外标法计算.结果 洛美沙星质量浓度在0.015~0.036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2.95%(n=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洛美沙星即型凝胶滴耳剂中地塞米松的含量.

    作者:陈丽娜;李东;谢燕贤;温中明;廖朝峰;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降脂灵分散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降脂灵分散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8:82),检测波长为320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 ℃.结果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572~0.572μg,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精密度RSD分别为0.954%和0.859%(n=5),重现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743%和0.449%(n=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为0.856%(n=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降脂灵分散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徐盛仙;戴德雄;朱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依据2008年10月至12月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情况,统计分析所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金额、用量及用药天数等,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65.77%,所用抗菌药物共75种,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45.42%.使用频度高的是头孢菌素类,DUI>1的有5种,其中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各1种.结论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使用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其他类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殷扬;李慧侠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用药咨询1128例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以利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学服务.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月至12月的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物咨询的内容以用法用量(27.66%)、药物适应证(22.25%)、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12.68%)居多.结论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药师业务水平提升,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映红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国临床药师的现状及职责定位探讨

    目的 促进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制的建立,保障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临床药师的培养、角色和职责定位等方面,分析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药师制面临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师队伍、准确定位临床药师角色以及明确临床药师职责是建立临床药师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者:孟锐;王丽娟;程龙;张国睿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评价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6月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率、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02%,抗菌药物联用率为37.02%,头孢菌素类使用率占首位,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单药使用率占首位的是阿奇霉素注射液.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但使用率和使用级别较高,病原学送检率低.监控和规范小儿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作者:白帮富;陶嫦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