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郁;黄富宏;李明珍;张春卉
目的 改进原银杏口服液醇沉法的制备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法 将银杏叶提取物原料(含黄酮16%)溶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30 min,冷却至80℃,加入ZTC1+1沉淀剂A与B,拌匀,放置24 h,过滤即得.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流动相为0.4%磷酸-甲醇(1:1),检测波长370 nm.结果 槲皮素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12-0.60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RSD=0.33%(n=9).结论 采用ZTC1+1沉淀剂制备的银杏口服液杂质去除较完全,质量、澄清度、色泽均较好.HPLC法测定含量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唐爱莲;罗朝晖;欧贤红;唐桂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确保住院患儿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分析住院患儿的不合理用药.结果 1106例住院患儿不合理用药325例,表现为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不合理.结论 应关注儿科用药,并努力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王敏华;吴总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医疗机构药价虚高,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浪费医疗资源,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另一方面也会滋生腐败现象,妨碍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该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药价虚高的对策.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博性康药膜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一0.4%磷酸(25:7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黄芩苷质量浓度在20~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40 531 X+14 547,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为0.30%(n=9).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博性康药膜的质量控制.
作者:熊然英;彭朝霞;丁艳霞;王利娟;张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的新进展.方法 从溶出度测定的方法、溶出溶剂的选择、溶出度的检测方法、溶出数据的处理和溶出度的应用等方面对固体制剂溶出度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 固体制剂溶出度是药品内在质量的灵魂,是同品种药物产生不同临床疗效和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原因.溶出度试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对于指导新药研究、提高药物研制水平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梅君;王志强;黄学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综述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概况.方法 对2001年至2007年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中药口服、注射、灌肠、泡洗等方法均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明显疗效,可尽早纠正新生儿黄疸,预防胆红素脑损伤.结论 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与传统西医治疗相比,可加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玉顺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借鉴加拿大药品价格管理制度中适合于我国的做法.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加拿大药品价格管理体系,探讨当前我国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在加拿大的药品价格管理体系中,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应从建立专业的药价管理部门、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定价、放宽新药的市场价格限制3个方面着手,调控我国的药品价格.
作者:王繁可;申俊龙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该文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见解.
作者:刘韬;王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胺碘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22例疑似胺碘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胺碘酮易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心率及心律紊乱、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及肝胆系统损害等.结论 临床在使用胺碘酮时应重视其安全性
作者:尹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灵仙妇炎丸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灵仙妇炎丸治疗组和抗宫炎片对照组,各3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有关辅助检查指标.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作者:马艳平;邵淑霞;屈亚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该文介绍了广州医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加强质量管理.探索和实践5级质量保证模式的做法与取得的成效,以期对制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杨荣明;李楚源;程永红;张传平;马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测定芬布芬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0:60:40,用磷酸调节pH至3.0),检测波长为281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 芬布芬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76~0.918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0.59%(n:6).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芬布芬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芦晓春;王丽红;彭骥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优选丁香叶的提取工艺,为炎立消片的生产工艺和剂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用均匀设计法安排试验.以提取液中原儿茶酸的含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合理提取工艺.结果 丁香叶采用8倍量90%乙醇提取60min,可将丁香叶的原儿茶酸基本提出.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作者:唐守勇;张芸兰;何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该文阐述了医药企业战略管理及危机管理的定义,分析了将战略管理与危机管理相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实施融合的基本途径.
作者:邱家学;曹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炎可宁片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himadzu C18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O.1%磷酸溶液(85:15),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大黄素、大黄酚与其相邻质峰能完全分离,大黄素与大黄酚质量浓度分别在0.586-29.300μg/mL(n=0.9999)和1.581~79.050 μg/mL(r2=1.0000)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和100.40%,RSD分别为1.42%和1.82%(n,=6).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炎可宁的质量控制.
作者:林远风;黄燕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该文结合纳米技术在元和接骨片上的成功应用,阐明纳米技术在中药应用中的巨大作用,为纳米技术如何更好地与中药结合,生产出疗效更好的产品提供思路.
作者:赵宇红;王立军;韩业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熊果酸含量,提高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 1100-5 C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06 nm.结果 熊果酸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2276 -1.1380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为1.36%(n=6).结论 HPLC法灵敏、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熊果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刘爱敏;王明耿;赵建东;崔巧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查阅国内1989-2007年有关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 建立一个完整的中药指纹图谱体系,有利于实现中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规范化、现代化.
作者:李萍;刘耀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介绍自乳化释药系统及其新型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分类及新剂型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自乳化释药系统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王科燕;张永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Ⅱ~Ⅲ期褥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 将42例Ⅱ~Ⅲ期褥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清创换药结合红外线照射及一般骨科常规护理,治疗组22例在一般骨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解毒汤加化腐生肌散外用治疗,疗程均3周.结果 治疗组总愈合率为77.27%(17/22),总有效率为95.45%(21/22);对照组总愈合率为5.00%(10/20),总有效率为80.00%(16/2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自拟中药解毒汤加化腐生肌散外用治疗Ⅱ~Ⅲ期褥疮疗效显著.
作者:杨蕴琦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