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王建平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学
摘要:目的 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AP的6例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探讨PAP的影像病理学联系及多层CT表现特征.结果 6例患者多层CT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地图样表现,小叶间隔增厚,可见间隔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HRCT呈铺路石样改变.结论 PAP的多层CT表现能够反映其病理学特征,边界清楚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呈地图样及铺路石样表现能高度提示PAP,利于诊断.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梗阻22例

    目的 观察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消化道癌性肠梗阻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 梗阻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45.4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且其使用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消化道息肉1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 进行评价.方法 针对息肉的大小、形态及是否有蒂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 .结果 治疗单发息肉98例、多发息肉60例,共切除息肉368颗,均顺利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 ,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万福;王长福;黄庆忠;尹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伊班膦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阐述伊班膦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 综述近年来伊班膦酸钠的药理研究结果 及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和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 伊班膦酸钠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高钙血症,抑制溶骨损害,并能预防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起效快,且疼痛缓解率高;治疗骨质疏松症亦有良好效果.结论 伊班膦酸钠的临床适应证多限于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诱发的高钙血症,能缓解骨痛,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作者:徐春红;卢海波;谢梅;徐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至2.7)-乙腈(90:10),检测波长209 nm,流速1.6 mL/min.结果 愈创木酚甘油醚质量浓度在259.6~519.2 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29 978.9 C-617 742,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97%.结论 该法适用于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健;郑晓媛;王芳;黄林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30例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纳洛酮(纳乐枢)并与同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0例对比研究,2周后采用同一标准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有效17例(56.67%),无效3例(10.00%),死亡3例(10.00%);对照组有效7例(35.00%),无效5例(25.00%),死亡6例(30.00%);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为(15.01±3.98)分,对照组为(24.20±4.01)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近期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其具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潘妍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30例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 将54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分成两组,均给予腹泻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300 mg,对照组24例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2 g,均静脉滴注,1次/d,观察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常致肝功能异常,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柯友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尖锐湿疣78例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聚甲酚磺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在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外涂爱宝疗浓缩液,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共治愈75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5%;74例患者随访3月至2年,均无复发记录.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易淼;余素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蜕皮甾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蜕皮甾酮(ED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于MCAO术后2 h腹腔注射EDS 20 mg/(kg·d),每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2 d后测定动脉血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取脑组织进行2,3,5-三氯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MCAO术后48 h,药物干预组的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增高,梗死体积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小于0.05或0.01).结论 EDS能拮抗脑缺血引起的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增高,具有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罗菡;罗春霞;张映琦;迟路湘;李露斯;陈康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48例

    目的 探寻临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 对10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纳洛酮治疗的48例患者的疗效与用常规方法 治疗的52例患者作比较.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0.5±0.2)h.重度患者神志清醒时间为(3.2±0.4)h,而对照组分别为(2.3±0.7)h和(9.8±0.4)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的治愈卒(100.00%)高于对照组(94.23%).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儒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102例住院患者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1月至8月102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用药情况、治疗天数、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等相关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频数居首位的抗消化性溃疡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用药监测仅发现5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该院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作者:谢婷婷;孙艳;马晓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CsA)的质量浓度.方法 将全血经多步处理后以Agilent ZorbaxSB-C18柱(150 mm×4.6 mm,5 μm)分离,乙腈-水(78:2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60℃,检H4波长为210 nm.结果 全血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CsA的质量浓度在20~1 000 ng/mL(r=0.999 7)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高、中、低质量浓度的CsA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8.0%,97.2%;日内精密度的RSD为0.25%~2.28%,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0.37%~2.62%.结论 所用方法 操作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常规监测CsA的血药浓度.

    作者:李航;胡正波;魏志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6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胸部X线和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PAP的6例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探讨PAP的影像病理学联系及多层CT表现特征.结果 6例患者多层CT表现为双肺散在分布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呈地图样表现,小叶间隔增厚,可见间隔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HRCT呈铺路石样改变.结论 PAP的多层CT表现能够反映其病理学特征,边界清楚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呈地图样及铺路石样表现能高度提示PAP,利于诊断.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134例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指数与母儿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旱破后残余羊水指数(AFI)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B超对134例孕34周以上单胎头位胎膜旱破孕妇进行AFI测定.根据AFI将孕妇分为两组,即AFI>5.0 cm组(114例)和AFI≤5.0 cm组(20例).结果 AFI≤5.0 cm组的剖宫产率、羊膜腔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发病率等均明显升高,与AFI>5.0 c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胎膜早破后AFI对于羊膜腔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发病的预测及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肖秀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南方红豆杉研究新进展

    南方红豆杉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已处于濒危状态.它是集材用、药用、观赏、绿化于一体的珍稀树种,因其含有天然抗肿瘤成分紫杉醇而备受瞩目.近年来,南方红豆杉的研究成为热门课题,关于其各个方面都有较多的文献报道,该文从南方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繁殖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志慧;杜玲玲;李效贤;熊耀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189例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196例剖宫产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抗菌药物,占96.43%;其中仅65例患者为术前2 h内用药,占34.39%;166例患者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 h,占87.83%;9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了3种及3种以上抗菌药物,占52.38%;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应用多;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数及不同给药方案对术后高体温、高白细胞计数、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及西药总费用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基层医院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有不合理之处,亟待干预.

    作者:周孝桃;官真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微粒子酶免疫法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微粒子酶免疫法(MEIA)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浓度较为常用,与其他方法 相比操作也更简单,但吸液工具、血样混匀程度、蛋白沉淀时间、离心速度和时间、试剂等因素均容易使测定数值发生偏差.该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影响测定结果 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了为临床提供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方崇波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6例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选取有典型喘憋症状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 g静脉滴注,连用3 d.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风湿灵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风湿灵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龙胆苦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醇提工艺.结果 佳醇提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余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胚胎干细胞与羊水干细胞

    目前干细胞的再生潜能得到生物医学领域诸多学者的关注,胚胎干细胞再生潜能高但获取有悖于伦理,科学家转而研究其他成体干细胞,以利用其再生特性进行器官修复等.该文就羊水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特性、比较及应用予以介绍.

    作者:卢楠;张翔;颜怀城;肖岚;张达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苦葫芦中降血糖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

    目的 分离纯化从苦葫芦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降血糖组分,确定活性显著成分的纯度.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以得到的各成分对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的影响作为筛选指标,确定活性降血糖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确定活性降血糖成分的纯度.结果 经分离纯化得到的组分E的降血糖活性显著(P<0.01,n=6);高效液相色谱图中仅1个吸收峰.结论 用该法分离、纯化得到的组分E降血糖作用显著且纯度高.

    作者:李爱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