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红;卢海波;谢梅;徐力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聚甲酚磺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患者在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外涂爱宝疗浓缩液,同时给予对症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共治愈75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5%;74例患者随访3月至2年,均无复发记录.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爱宝疗浓缩液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易淼;余素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洗波中苯扎溴铵含量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XDB-C18柱(150mm×4.6mm,5 μm),以0.02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pH为3.45±0.1)-乙腈(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结果 苯扎溴铵质量浓度在0.005~0.1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结论 所用方法 灵敏、准确、简便,适合于洗液中微量苯扎溴铵的含量测定.
作者:吴筱芬;兰开荣;陈卫平;陈琴鸣;周云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氢氯噻嗪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N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10:10:80,以磷酸调pH至2.86),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氢氯噻嗪质量浓度在26~13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55 432 C+110 698,r=0.999 9(n=5);氢氯噻嗪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6%,RSD=0.46%(n=5).结论 所用方法 快速简捷、可靠、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复方卡托普利片剂中氢氯噻嗪的含量.
作者:敬永升;胡海廷;杨珂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阿替洛尔及其片刺中阿替洛尔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外标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250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 000 mL,用磷酸调pH至3.0)700 mL加甲醇300 mL与辛烷磺酸钠1.30 g混匀,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6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阿替洛尔质量浓度在10~3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43.172 6C-116.317 8(r=0.999 6).结论 HPLC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阿替洛尔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红莉;赫晓军;曹凤习;刘俊红;马钱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优选风湿灵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和龙胆苦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醇提工艺.结果 佳醇提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余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前干细胞的再生潜能得到生物医学领域诸多学者的关注,胚胎干细胞再生潜能高但获取有悖于伦理,科学家转而研究其他成体干细胞,以利用其再生特性进行器官修复等.该文就羊水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特性、比较及应用予以介绍.
作者:卢楠;张翔;颜怀城;肖岚;张达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烯丙雌醇片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5:5),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5mL/min.结果 烯丙雌醇与强制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杂质峰分离良好,低检出量为0.81 ng.结论 HPLC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烯丙雌醇的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贾飞;汪卫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有机磷中毒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医院6年间387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经验.结果 387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成功376例(97.16%),死亡11例,死亡率为2.84%.结论 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细致全面的护理工作可为入院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锐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消化道癌性肠梗阻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 梗阻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45.4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消化道癌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治疗,且其使用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玉琴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考察挤压器联动装置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的稳定性.方法 使用联动装置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用透析法检测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粒径仪器跟踪脂质体制剂的粒径及其分布,测定稳定性、泄漏率及毒性.结果 所用联动装置可使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简化,投料成品一步完成,同时可在线监控粒径.采用此装置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粒径显著小于手动方式所制备,且粒径分布较窄;药物包封率为97.3%.通过与手动方法 制备的脂质体制剂的多项技术指标对比,表明采用联动装置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的药物包封率高,制剂稳定性好,药物渗漏率低.结论 挤压器联动装置可用于工业化生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的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马金强;王汝涛;陈涛;王惟娇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昂丹司琼质量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以液-液萃取法分离纯化血浆样品,采用荧光检测器,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柱(150 mm×6.0 mm,5μm),以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3.2,含3.0%三乙胺)-甲醇(36:64)为流动相.结果 昂丹司琼色谱峰对称、不拖尾,萃取回收率可达96%,空白血浆和代谢物不干扰测定,血药浓度线性范围为0.52~60.04 μg/L(r=0.999 5),低检测限为0.4 μg/L,方法 回收率为98.42%~100.38%,日内精密度RSD为2.4%~4.2%,日间精密度RSD为2.8%~4.8%.结论 所用方法 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作者:高洁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 选取有典型喘憋症状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2.5 g静脉滴注,连用3 d.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戎书敏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对柴胡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活性炭套吸、乙醚洗脱的方法 提取柴胡挥发油.结果 柴胡挥发油得率为0.32%,该结果 使得率提高至原方法 的7~8倍.结论 所用方法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可为柴胡注射液生产工艺的修订提供参考.
作者:张祥俊;张永敬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pH至2.7)-乙腈(90:10),检测波长209 nm,流速1.6 mL/min.结果 愈创木酚甘油醚质量浓度在259.6~519.2 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29 978.9 C-617 742,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97%.结论 该法适用于小儿复方甘草口服液中愈创木酚甘油醚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健;郑晓媛;王芳;黄林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 将54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患儿分成两组,均给予腹泻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300 mg,对照组24例加用维生素C注射液2 g,均静脉滴注,1次/d,观察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常致肝功能异常,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柯友建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经典药对远志-石菖蒲配伍对单味药材指标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远志、石菖蒲及远志-石菖蒲药对远志皂苷元和α-细辛醚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柱(150 mm×4.6 mm,5 μm);远志皂苷元的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43:57),检测波长为205 nm;α-细辛醚的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52:48),检测波长为257 nm.结果 远志、远志-石菖蒲中远志皂苷元含量分别为0.392%和0.297%,石菖蒲、远志-石菖蒲中α-细辛醚含量分别为0.060 5%和0.062 9%.结论 远志-石菖蒲配伍后,药对中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显著降低,而α-细辛醚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作者:张文娟;郑晓晖;房敏峰;王庆伟;陈焕;李云峰;张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对内镜下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 进行评价.方法 针对息肉的大小、形态及是否有蒂采取恰当的息肉切除方法 .结果 治疗单发息肉98例、多发息肉60例,共切除息肉368颗,均顺利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 ,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万福;王长福;黄庆忠;尹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寻临床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方法 对10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纳洛酮治疗的48例患者的疗效与用常规方法 治疗的52例患者作比较.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0.5±0.2)h.重度患者神志清醒时间为(3.2±0.4)h,而对照组分别为(2.3±0.7)h和(9.8±0.4)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洛酮治疗组的治愈卒(100.00%)高于对照组(94.23%).结论 纳洛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儒识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阐述伊班膦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 综述近年来伊班膦酸钠的药理研究结果 及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和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 伊班膦酸钠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高钙血症,抑制溶骨损害,并能预防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起效快,且疼痛缓解率高;治疗骨质疏松症亦有良好效果.结论 伊班膦酸钠的临床适应证多限于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诱发的高钙血症,能缓解骨痛,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作用.
作者:徐春红;卢海波;谢梅;徐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输注20%甘露醇时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静脉输注甘露醇的患者50例.对发生静脉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炎的发生主要与20%甘露醇本身性质、静脉选择不当、操作者技术不成熟、留置时间较长有关.结论 输注甘露醇时应用静脉留置针有利有弊,只要正确操作和加强护理,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李颖楣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