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齐拉西酮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季林影;刘小花;吴筱芬

关键词:齐拉西酮,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齐拉西酮80~160 mg/d,对照组32例给予氯氮平300~500 mg/d,均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及PANSS总分的改善情况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除精神支柱外,其他均非常明显地提高;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提高,但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方面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齐拉西酮比氯氮平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 内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以13年生杜仲高,栓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以30年生杜仲高.仅从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总含量考虑,30年左右为佳采收期.但考虑到30年时间太长,且13,22,30年生杜仲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差别不大,佳采收期可定为13年.结论 所建立的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为杜仲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为确定杜仲的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王丽楠;覃洁萍;杨美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我院2004年与2008年抗菌药物应用比较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茵药物的产品结构、使用趋势及应用合理性.方法 对浙江省缙云县中医院2004年与2008年的抗茵药物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茵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院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下降,前15位抗茵药物的品种选择趋于多元化;排序比接近1的药品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居主导地位,抗真菌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应用呈上升趋势,喹诺酮类呈下降趋势.结论 按医院等级评定要求时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监管取得了成效,价格低廉的抗茵药物应用占主导地位,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钭柳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齐拉西酮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齐拉西酮80~160 mg/d,对照组32例给予氯氮平300~500 mg/d,均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及PANSS总分的改善情况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除精神支柱外,其他均非常明显地提高;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提高,但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方面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齐拉西酮比氯氮平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季林影;刘小花;吴筱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方法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佳工艺条件为孵化温度65℃,孵化时间40min;此时包封率高,且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结论 薄膜蒸发法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故该法可作为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作者:苏春梅;杨红;梁翠茵;姚金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茵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雏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并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12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酶菌株69株,检出率为57.50%,其中单产ESBLs 38株(31.67%),单产AmpC酶17株(14.17%),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4株(11.67%);大肠埃希菌产酶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除亚胺培南外).结论 尿路感染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时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张继付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麻醉25例

    目的 评估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50例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15 mg、B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5 mg+2%利多卡因15 mg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心血管生命指征及感觉、运动阻滞情况.结果 B组到达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明显快于A组[(7.8±1.6)min对(13.3±2.2)min,P<0.01],下肢运动恢复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130.3±33.2)min对(150.5±25.7)min,P<0.05];B组阻滞后30 min MAP较术前降低明显[阻滞前后(118±14)mm Hg对(98±7)mm Hg,P<0.05],两组阻滞前后HR及SP02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给药效果明显好于单用罗哌卡因,且麻醉后心血管生命指征相对平稳.

    作者:吴言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曲安奈德臂冲疗法治疗臂丛神经炎138例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臂冲疗法治疗臂丛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38例臂丛神经炎患者,以10mL一次性注射器将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祖师麻注射液4mL、西米替丁注射液0.2 g混合,共10mL,注入锁骨上窝低点,按病情需要治疗1~2个疗程.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注射2次者67例,注射3次者36例,注射3次以上者35例;治疗1个月后,痊愈111例,显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38%;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曲安奈德臂冲疗法治疗臂丛神经炎,方法简便、疗效佳.

    作者:韩旭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茵药物使用率为100%,按用药频次高低排序的前3类药物是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95例患者中无使用第1代头孢茵素类者.用药时间为术前(切皮前)大于2 h者82例(86.32%),术前0.5~2 h内使用者13例(13.68%),无术后才开始用药者.用药疗程短5 d,长12 d.平均9 d.5个抗茵药物费用档级中使用低档(2000元以下档)抗菌药物者占大多数.结论 该院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茵药物选择很不规范,存在用药档次过高、疗程过长、用药时机欠佳、联合用药不合理、药费比重过大等问题,应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和管理. .

    作者:苏广珠;贺坤;陈娴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因素

    目的 探索影响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移植器官、肝功能、胃肠道功能、术后时间、饮食、给药方法、药物剂型和质量、合并用药等均可影响CsA的血药浓度.结论 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很多,临床应用CsA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王怡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透皮制剂及其释药技术研究进展

    透皮制剂以其独特的优点在药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研究方法和新剂型应用则是其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该文就传统及现代透皮制剂进行综述,并对国内外透皮释药新技术进行了总结.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透皮制剂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林杰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释放性能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体内药物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以6只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测定口服给予缓释片后血药浓度的变化,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体外累积释放度和体内累积吸收百分率进行回归,考察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体外药物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与普通片相比.在Beagle犬体内的达峰时间延长,峰浓度降低,平均滞留时间延长,也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结论 制得的三七总皂苷缓释片达到了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并且其体内外参数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冯亮;蒋学华;王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房颤60例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慢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在治疗原发病和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华法令片(3 mg/次,1次/d).两组均随访4年,观察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抗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在相同的抗血栓栓塞并发症的疗效下,服用通心络胶囊比华法令片更安全、方便.

    作者:吕玉红;李然;魏淑岩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呼吸重症监护室痰细菌培养及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痰标奉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茵(GNB)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RICU的64例患者254份合格痰标本分离出的394株病原体中常见GNB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394株病原体以GNB为主(82.99%),常见的GNB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茵(40.61%)、肺炎克雷伯茵(20.30%)、鲍曼不动杆菌(9.1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茵(7.36%).铜绿假单胞茵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75.0%,67.5%,61.8%,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仅为56.0%和49.0%,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仅为16.9%;肺炎克雷伯茵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高(均为98.4%);鲍曼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关罗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66.7%和78.1%;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2%,61.5%,61.5%.结论 对于RICU呼吸道GNB感染,抗茵药物的选择更应强调参考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李建华;张力燕;王华;宋丰贵;王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盐酸莫西沙星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盐酸莫西沙星涂膜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盐酸莫西沙星涂膜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含量.结果 盐酸莫西沙星质量浓度在10.0~1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为0.55%(n=6).结论 该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HPLC法方便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海平;黄军;刘祖雄;林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口服尼美舒利颗粒剂与肌肉注射赖氨匹林的疗效及依从性比较

    目的 观察口服尼美舒利颗粒荆与肌肉注射赖氨匹林对患儿发热的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的差异.方法 将8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患儿按随机数字方式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尼美舒利颗粒刺,对照组40例肌肉注射赖氨匹林针,观察两组患儿体温下降到设定温度的时间,给药4 h和6 h时的体温变化以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 体温下降到设定温度的时间及给药后4 h体温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 h体温变化及给药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美舒利颗粒剂在治疗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方面综合性评价比肌肉注射赖氨匹林针好.

    作者:赵慧;田宝成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转化糖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转化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Intersil氨基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85:15)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结果 葡萄糖和果糖质量浓度在0.8~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果糖和葡萄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和99.00%,RSD分别为0.60%和0.72%(n=9).结论 HPLC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且便捷,可以很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赫晓军;张毅;周建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氨酚咖匹林片致严重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例

    患者,女,50岁,因全身散在松弛性大疱伴发热3 d入院.患者1年前因反复头痛多次间歇服用氨酚咖匹林片,4 d前再次服用4片后出现散在的多形红斑.并迅速遍及全身,扩大融合成大片,形成松弛性大疱,伴高热及局部疼痛.

    作者:朱学义;肖卉;尉佳林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常见药物成瘾与滥用的分析及中毒救治要点

    不合理使用精神药物可产生许多问题,常见的有药物成瘾和药物滥用.近年来,导致药物成瘾和药物滥用的常见精神药物有阿片类药物、苯二氮革类药物、苯丙胺、苯环己哌啶、氯胺酮、γ-羟基丁酸盐.该文对这6种精神药物成瘾及滥用的诊断与中毒救治进行了分析,对于临床合理应用精神药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吕晶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与脑梗死部位、面积的关系,以及脑梗死后癫痫的治疗原则.方法 对834例脑梗死患者及其中78例出现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头颅CT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脑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结论 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多见于脑皮层梗死者;早期癫痫发作应以抗惊厥、脱水为主,迟发性癫痫发作除脱水、对症治疗外还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

    作者:芦颖芝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实践中的思考与体会

    目的 促进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的健康发展.方法 分析PIVAS成立前后情况,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办法.结果 与结论PIVAS的建立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促进了临床药学的良性发展,但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真正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罗娟;李国华;张清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