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樟脑软膏中樟脑和氯霉素的含量

张玉玺;姚晓颖;徐莲琴;李士峰;王丽红;崔玉红;杨娇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樟脑, 氯霉素,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樟脑软膏中樟脑和氯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5 mL/min,检测波长为289 nm,柱温为25℃.结果 樟脑和氯霉素质量浓度分别在0.75~3.75 g/L(r=0.999 9)和0.3~1.5 g/L(r=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4%(RSD=0.57%)和97.13%(RSD=0.76%).结论 RP-HPLC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樟脑软膏的质量控制标准.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方法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佳工艺条件为孵化温度65℃,孵化时间40min;此时包封率高,且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结论 薄膜蒸发法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故该法可作为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作者:苏春梅;杨红;梁翠茵;姚金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茵药物使用率为100%,按用药频次高低排序的前3类药物是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95例患者中无使用第1代头孢茵素类者.用药时间为术前(切皮前)大于2 h者82例(86.32%),术前0.5~2 h内使用者13例(13.68%),无术后才开始用药者.用药疗程短5 d,长12 d.平均9 d.5个抗茵药物费用档级中使用低档(2000元以下档)抗菌药物者占大多数.结论 该院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茵药物选择很不规范,存在用药档次过高、疗程过长、用药时机欠佳、联合用药不合理、药费比重过大等问题,应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和管理. .

    作者:苏广珠;贺坤;陈娴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金葡菌超抗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观察

    目的 观察金葡茵超抗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用金葡菌超抗原治疗的5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涂片,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缓解(CR)组、部分缓解(PR)组和无变化(NC)组,由1名细胞病理学医生和组织病理学医生独立对比治疗前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CR组的肿瘤细胞出现了显著的退变现象,大多数背景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有1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NC组的肿瘤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 金葡菌超抗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时导致的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进一步证实了其良好的疗效.

    作者:龚伟;孙洪鸣;徐少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慢性房颤60例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慢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慢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在治疗原发病和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2粒/次,3次/d),对照组口服华法令片(3 mg/次,1次/d).两组均随访4年,观察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抗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在相同的抗血栓栓塞并发症的疗效下,服用通心络胶囊比华法令片更安全、方便.

    作者:吕玉红;李然;魏淑岩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透皮制剂及其释药技术研究进展

    透皮制剂以其独特的优点在药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而研究方法和新剂型应用则是其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关键.该文就传统及现代透皮制剂进行综述,并对国内外透皮释药新技术进行了总结.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透皮制剂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林杰勋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348例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和评价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患者348例,对其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茵药物总使用率为100%,主要药物种类有头孢茵素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单用、二联、三联、四联及以上用药率分别为29.89%(104例)、38.22%(133例)、18.68%(65例)、13.21%(46例);平均使用时间为8.75 d.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茼药物的使用,对术后抗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华;孙艳;王晓蕾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 内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以13年生杜仲高,栓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以30年生杜仲高.仅从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总含量考虑,30年左右为佳采收期.但考虑到30年时间太长,且13,22,30年生杜仲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差别不大,佳采收期可定为13年.结论 所建立的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为杜仲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为确定杜仲的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王丽楠;覃洁萍;杨美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更年舒注射液中丁香酚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更年舒注射液中丁香酚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DB-WAX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0.25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190℃.结果 丁香酚与其他色谱峰分离良好,丁香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1.18%,RSD=1.44%(n=6).结论 气相色谱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更年舒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邢俊波;曹红;陈玉敏;水彩红;胡丹;姜春来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方法 以 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250mm×4.6 mm,5μm)为色谱柱,10 m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用磷酸调pH至3.0 ±0.05)-甲醇(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3 nm.结果 盐酸二甲双胍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12~102.40μg/mL,r:0.999 6(n=5);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0.24%(n=6).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隋译;孙菲;赵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护理执行临床用药医嘱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部门执行临床用药医嘱的情况,促进护理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方法 抽查897份出院患者病历医嘱执行护理记录,检查药物每日使用次数、每组药物静脉滴注时间、滴注浓度及滴注过程等相关情况.结果 护理部门执行医嘱较好,但也存在部分连续静脉滴注药物的时间间隔及滴注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结论 护理部门执行医嘱的情况关系到医疗质量,应提高护理人员对医嘱的依从性.

    作者:孙玉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盐酸莫西沙星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盐酸莫西沙星涂膜剂,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壳聚糖为凝胶材料制备盐酸莫西沙星涂膜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莫西沙星含量.结果 盐酸莫西沙星质量浓度在10.0~1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为0.55%(n=6).结论 该涂膜剂制备工艺简单;HPLC法方便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海平;黄军;刘祖雄;林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我院2006-2008年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近年来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北京天坛医院2006-2008年镇痛药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数量进行统计.结果 吗啡和芬太尼用药量大,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用药量增长迅速.结论 该院镇痛药的使用符合医院特点与镇痛药合理应用原则,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王莉文;朱传钧;赵志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愈风宁心分散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愈风宁心分散片溶出度的紫外分光光度(UV)法.方法 采用桨法,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用UV法测定愈风宁心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波长为249.5 nm.结果 葛根素质量浓度在4~1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4.96%,RSD=1.65%(n=9).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愈风宁心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

    作者:郭敬兰;熊敬献;王希敏;赵晓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与脑梗死部位、面积的关系,以及脑梗死后癫痫的治疗原则.方法 对834例脑梗死患者及其中78例出现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头颅CT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脑梗死部位密切相关,与梗死面积无关.结论 脑梗死后癫痫发作多见于脑皮层梗死者;早期癫痫发作应以抗惊厥、脱水为主,迟发性癫痫发作除脱水、对症治疗外还需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

    作者:芦颖芝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水杨酸涂剂中水杨酸含量

    目的 研究甲醛水杨酸涂剂中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6.4 nm波长处直接测定.结果 水杨酸质量浓度在11.25~33.7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0.35%(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简单、快捷,适用于医院制荆的快速分析.

    作者:彭其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曲安奈德臂冲疗法治疗臂丛神经炎138例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臂冲疗法治疗臂丛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138例臂丛神经炎患者,以10mL一次性注射器将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2%利多卡因注射液4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祖师麻注射液4mL、西米替丁注射液0.2 g混合,共10mL,注入锁骨上窝低点,按病情需要治疗1~2个疗程.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注射2次者67例,注射3次者36例,注射3次以上者35例;治疗1个月后,痊愈111例,显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38%;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曲安奈德臂冲疗法治疗臂丛神经炎,方法简便、疗效佳.

    作者:韩旭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下肢手术麻醉25例

    目的 评估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50例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15 mg、B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5 mg+2%利多卡因15 mg进行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心血管生命指征及感觉、运动阻滞情况.结果 B组到达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明显快于A组[(7.8±1.6)min对(13.3±2.2)min,P<0.01],下肢运动恢复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130.3±33.2)min对(150.5±25.7)min,P<0.05];B组阻滞后30 min MAP较术前降低明显[阻滞前后(118±14)mm Hg对(98±7)mm Hg,P<0.05],两组阻滞前后HR及SP02变化不明显.结论 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给药效果明显好于单用罗哌卡因,且麻醉后心血管生命指征相对平稳.

    作者:吴言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临床常见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综述了细菌耐药菌株产生的原因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抗感染治疗中减少细菌耐药性的策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开文;谭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八宝散中龙脑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八宝散中龙脑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 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色谱柱为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采用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80℃,停留1 min,然后以8℃/min升至180℃),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 mL/min.结果 龙脑质量浓度在0.3018~2.012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5%,RSD为1.02%(n=6).结论 HPLC法方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龙脑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思华;张健泓;侯伟雄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我院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前后处方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质量规范的效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门诊处方,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表的相关要求,对处方书写、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5月1日实行<处方管理办法>后,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11.79%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52%,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5.38%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16%.结论 <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规范处方管理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晓燕;姚冰;潘洁;杨波;钟磊;唐秀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