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藻酸钙盐及多爱肤敷料治疗Ⅲ度、Ⅳ度压疮的临床评价

唐永利;张国惠

关键词:藻酸钙盐, 压疮, 临床评价
摘要:目的 观察藻酸钙盐、多爱肤敷料治疗Ⅲ度、Ⅳ度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1例Ⅲ度、Ⅳ度压疮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1例予藻酸盐及多爱肤敷料治疗.对照组20例予常规换药.结果 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护理工作量、治疗费用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愈合时间短,疗效高,没有增加费用.结论 藻酸盐、多爱肤敷料治疗Ⅲ度、Ⅳ度压疮是目前理想方法 之一.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3种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尿路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治疗息性尿路感染的成本-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药品成本、检查成本、住院成本、时间成本4项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时间为6.56d.总有效率为96.88%;B组治疗时间为6.87 d,总有效率为91.89%;C组治疗时间为7.72 d,总有效率为85.29%.结论 治疗敏感菌所致急性尿路感染,静脉滴注加替沙星为佳方案.

    作者:王裕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5例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凝、脑血流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作为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后15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监测入院时和治疗后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和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含量的变化,并以多普勒监测脑血流.对照组为既往替罗非班治疗的20例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Fg水平较高(P<0.05),INR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加快(P<0.01或P<0.05),阻力指数降低(P<0.05),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高压氧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降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重症卒中预后、血凝状态及脑供血.

    作者:杨卉;林香玉;马巧玲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氨茶碱、多巴胺、尼可刹米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氨荼碱、多巴胺、尼可刹米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8 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的含量.结果 多巴胺不影响氨茶碱及尼可刹米的稳定性,但与氨茶碱配伍后溶液pH呈碱性,导致多巴胺不稳定.结论 氨荼碱的加入会降低配伍液中多巴胺的稳定性,临床使用时应注意溶液pH对多巴胺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徐帆;冯恩富;徐贵丽;陆丽;赵星星;李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前沿新药——磷酸奥司他韦

    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该文从药物的发展历史、药理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磷酸奥司他韦可用于成人和儿童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可作为目前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首选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

    作者:刘祖雄;张红;王志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同时鉴定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3种成分的薄层色谱法

    目的 建立同时鉴别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3种成分的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对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与结论 薄层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儿氨咖黄敏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作者:刘东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红花七厘散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红花七厘散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挥发油为测定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浸泡4 h,提取5 h;佳包合工艺为A2C3B3,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8:1(g:mL),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3 h.结论 该优化工艺简便,包含率较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工艺.

    作者:马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25例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5例空腹血糖为7.0~11.1 mmol/L,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5 mg/d,早晨顿服,二甲双胍缓释片1.5 g/d,睡前顿服.乙组21例空腹血糖不低于11.1 mmol/L,尿酮体阴性,给予预混重组人胰岛素制剂(优泌林30R)和二甲双胍缓释片1.5 g/d,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作者:郑胤波;周红叶;冯天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2502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6月急诊患者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5 635例急诊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为2 502张(占44.40%),其中抗菌药物单用处方2 327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3.01%;两种以上联用处方175张.占6.99%.共使用11类68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给药方式以静脉和口服为主,静脉给药药品消耗金额占抗菌药物金额的89.97%.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头孢硫脒致全身弥漫性皮疹1例

    患者女,46岁,因发热3 d入院治疗.患者3 d前发热,体温达38℃以上,伴咽痛.既往患高血压病20年,平时口服尼群地平、卡托普利血压基本维持正常.入院时体温37.7℃,脉搏104次/min,血压140/90 mm Hg,咽部充血,咽后壁有点状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血沉50 mm/h.血常规示白细胞2.82×109 个/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54%.

    作者:刘惠芳;王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223例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妇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妇科手术患者223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频度和方式.结果 223例患者中未用抗菌药物5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159例,平均用药时间6.18 d,抗菌药物种类包括氨基苷类、硝咪唑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与基本合理占73.37%,不合理占26.63%.结论 妇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应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以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单文治;王晓蕾;刘育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心血管医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心内科2008年7月至12月份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品种、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及联用药物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例次排序前4位为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DDDs排序前3位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片.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卢奕;温连安;廖志坚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目的 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 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 μg/mL,环丙沙星为2 μg/mL;对突变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为1~8 μg/mL,环丙沙星为4~32 μg/mL.结论 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治疗,建议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类的单药治疗.

    作者:李建华;张力燕;王华;宋丰贵;王玉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CO2激光联合药物涂擦治疗及护理女性尖锐湿疣78例

    目的 观察78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应用CO2激光联合药物涂擦的疗效.方法 使用CO2激光治疗仪点击烧灼病灶,并用2.5%的5-氟尿嘧啶10mL和病毒唑、聚肌胞各5 mL混合液局部涂擦患处.治疗过程中重视心理护理及卫生指导,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结果 78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随访半年,无复发患者.结论 CO2激光联合药物涂擦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预后较好.

    作者:项晓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风止痒口服液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祛风止痒口服液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柱(1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晴-水(15:85),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 芍药苷质量浓度在5.03~35.2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4%,RSD=0.41%(n=9).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准确、简便、可靠,可用于祛风止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晓筝;余若琼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成阿立哌唑组(n=45)和奥氮平组(n=44),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袁(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与奥氛平疗效相当,两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麻显娇;卢喜金;邹晓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异环磷酰胺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建立分离测定异环磷酰胺原料中残留的多种有机溶剂的方法 .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外标法测定异环磷酰胺中乙醚、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的残留量.结果 6种有机溶剂能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6~1.0000,平均回收率为94.6%~100.5%,精密度的RSD均不大于10%,检测限为20~2 350 ng/mL.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异环磷酰胺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宋更申;韩学静;刘红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222例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监测应用氯笨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并着重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ADR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008年4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集曾用过上述药品的病例1 137例,确认ADR 222例,其中男125例,女97例;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143例(占64.41%);头孢菌素类用量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对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可有效查出ADR信息,考察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和ADR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阎敏;朱敏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我院11000张门诊处方点评及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用药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每月抽查处方1000张,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11月共抽查处方11 000张,缺项处方占抽查处方的1.10%,人均用药3.90种,16.70%的患者使用了注射剂,抗菌药物为使用率26.90%,基本药物应用率100.00%,药品通用名应用率89.00%,人均每次药费108.60元,不合理用药处方占0.90%,诊断与用药基本相符.结论 由于医院严格执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处方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不合理处方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姜海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消炎止痒喷雾剂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探讨消炎止痒喷雾剂的佳微波乙醇提取工艺.方法 以大黄素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含量,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微波辅助温度、微波功率、加70%乙醇的量、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W、辅助温度80℃、70%乙醇10倍量、提取30min.结论 微波提取技术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适用于消炎止痒喷雾剂中大黄素的提取.

    作者:何泰东;张春盛;朱国婵;郭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结果 在0~8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 h内稳定.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