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泰东;张春盛;朱国婵;郭彬
目的 比较加替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治疗息性尿路感染的成本-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药品成本、检查成本、住院成本、时间成本4项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时间为6.56d.总有效率为96.88%;B组治疗时间为6.87 d,总有效率为91.89%;C组治疗时间为7.72 d,总有效率为85.29%.结论 治疗敏感菌所致急性尿路感染,静脉滴注加替沙星为佳方案.
作者:王裕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5例空腹血糖为7.0~11.1 mmol/L,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5 mg/d,早晨顿服,二甲双胍缓释片1.5 g/d,睡前顿服.乙组21例空腹血糖不低于11.1 mmol/L,尿酮体阴性,给予预混重组人胰岛素制剂(优泌林30R)和二甲双胍缓释片1.5 g/d,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作者:郑胤波;周红叶;冯天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突变株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 用环丙沙星琼脂平板筛选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株,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各实验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和MPC.结果 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株及其突变株的MPC低于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0.25 μg/mL,环丙沙星为2 μg/mL;对突变株的MPC,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为1~8 μg/mL,环丙沙星为4~32 μg/mL.结论 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及其环丙沙星诱导的突变株,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限制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强于环丙沙星;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治疗,建议要避免这3种氟喹诺酮类的单药治疗.
作者:李建华;张力燕;王华;宋丰贵;王玉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482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30例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A组176例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培菲康,预防B组176例加用思连康.结果 继发腹泻发生率预防A组为17.05%,预防B组为17.61%,对照组为36.92%,A、B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预防组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尤其是1~12个月年龄段的小儿,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秀琪;陆晓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结果 在0~8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 h内稳定.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盐酸米多君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31例反复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于透析前30 min口服盐酸米多君5 mg,有效者继续按该方案服药,无效者从第2周起改为每次透析前30 min口服盐酸米多君5 mg,透析开始后0.5~2 h酌情口服盐酸米多君2.5~5 mg.结果 经治疗后,透析中低血压明显被纠正(P<0.01).结论 盐酸米多君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安全、有效.
作者:刘海涛;吴瑞格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9例随机分成阿立哌唑组(n=45)和奥氮平组(n=44),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袁(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与奥氛平疗效相当,两者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麻显娇;卢喜金;邹晓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在新的监管形势下如何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方法 对2004年、2009年两轮GSP认证期间西安市药品批发企业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西安市药品批发企业在结构、数量、类型、规模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发展迅速,整合步伐加快.结论 应促进药品批发企业的变革,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者:周军红;王晓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是将抗菌药物从胃肠外给药转为口服给药的治疗方法 .该文综述了抗菌药物序贯使用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依据,介绍了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应用于儿科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总结了抗菌药物序贯疗法使用的优点.
作者:陈岷;曾力楠;张伶俐 刊期: 2009年第23期
患者女,46岁,因发热3 d入院治疗.患者3 d前发热,体温达38℃以上,伴咽痛.既往患高血压病20年,平时口服尼群地平、卡托普利血压基本维持正常.入院时体温37.7℃,脉搏104次/min,血压140/90 mm Hg,咽部充血,咽后壁有点状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血沉50 mm/h.血常规示白细胞2.82×109 个/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54%.
作者:刘惠芳;王姝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广西10个县产岩黄连中脱氢卡维丁的含量,为控制岩黄连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将岩黄连药材全草粉碎,加入无水乙醇,经索氏提取至无色,取药液过滤、稀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脱氢卡维丁含量.色谱柱为Platisil-ODS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80:20,V/V),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347 nm.结果 脱氢卡维丁质量浓度在2.50~20.9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5),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25 μg/mL(以S/N>4计).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3%,RSD=0.89%(n=6).广西各县产的岩黄连药材含脱氢卡维丁有差异,其中乐业、靖西、东兰、都安、环江等县的药材含量较高.结论 HPLC法测定脱氢卡维丁含量简便可行,可用于控制岩黄连药材质量.
作者:黄其春;涂文升;龙俊青;蒋满州;王耿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心内科2008年7月至12月份住院患者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品种、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度(DDDs)及联用药物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例次排序前4位为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DDDs排序前3位是硝苯地平控释片、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片.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卢奕;温连安;廖志坚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普鲁卡因静脉注射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0.25%~0.5%普鲁卡因静脉注射治疗168例患者.结果 治愈63例,好转9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 普鲁卡因静脉注射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致残率.
作者:陈江山;张锐敏;李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改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方法 以配制500 μg/mL的皮试液为例,第1步抽取药物剂量4倍的生理盐水将药物溶解;第2步抽取上液0.2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第3步抽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第4步抽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结果 方法 的第2~4步与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相似,有利于临床的操作和统一.只需调整第1步生理盐水的抽取量即可配制质量浓度为300 μg/mL和600 μg/mL及其他质量浓度的皮试液.结论 该方法 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操作简单,便于计算,还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配制流程和配制方法 .
作者:邹兴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率和毒性反应.方法 第1天应用国产培美曲过塞二钠500 mg/m2,第1~3天应用顺铂25 mg/m2,均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培美曲塞治疗前1 d、当日和治疗后次日常规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减少皮疹发生.治疗前5 d开始口服多维元素至末次用药结束后21 d停止.首次治疗前1周内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 000 μg,每3个周期注射1次.化疗前均常规给予胃复安、苯海拉明三联预防恶心呕吐.结果 11例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1个月,部分缓解1例,稳定5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9.09%(1/11),临床受益率为54.55%(6/11);治疗2个周期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改善1例,改善3例,稳定2例,降低5例;KPS评价获益比例36.3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时症处理后缓解;胃肠道毒性均为Ⅰ~Ⅱ度.结论 以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方丽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分离测定异环磷酰胺原料中残留的多种有机溶剂的方法 .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柱温采用程序升温,外标法测定异环磷酰胺中乙醚、丙酮、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的残留量.结果 6种有机溶剂能完全分离,质量浓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6~1.0000,平均回收率为94.6%~100.5%,精密度的RSD均不大于10%,检测限为20~2 350 ng/mL.结论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异环磷酰胺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宋更申;韩学静;刘红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妇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提高用药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妇科手术患者223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频度和方式.结果 223例患者中未用抗菌药物5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159例,平均用药时间6.18 d,抗菌药物种类包括氨基苷类、硝咪唑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使用合理与基本合理占73.37%,不合理占26.63%.结论 妇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应全面衡量、综合分析,以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单文治;王晓蕾;刘育鹏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包合红花七厘散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挥发油为测定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浸泡4 h,提取5 h;佳包合工艺为A2C3B3,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8:1(g:mL),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3 h.结论 该优化工艺简便,包含率较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工艺.
作者:马涛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制备加替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以泊洛沙姆P407为热敏型材料、加替沙星为主药制备加替沙星热敏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含量,并考察产品的稳定性.结果 所得制剂为透明度高、流动性好的凝胶剂;加替沙星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5~80.00 μg/mL(r=0.998 9,n=7),平均回收率99.80%,RSD=0.82%(n=9);泊洛沙姆P407在处方中的质量分数为19%;产品室温观察1年质量稳定.结论 该制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吴丽萌;朱国婵;陈光龙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监测应用氯笨那敏、赛庚啶、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并着重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ADR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2008年4月1日至10月1日共收集曾用过上述药品的病例1 137例,确认ADR 222例,其中男125例,女97例;由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143例(占64.41%);头孢菌素类用量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对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可有效查出ADR信息,考察和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和ADR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作者:阎敏;朱敏文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