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芝华;宋娟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5例空腹血糖为7.0~11.1 mmol/L,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5 mg/d,早晨顿服,二甲双胍缓释片1.5 g/d,睡前顿服.乙组21例空腹血糖不低于11.1 mmol/L,尿酮体阴性,给予预混重组人胰岛素制剂(优泌林30R)和二甲双胍缓释片1.5 g/d,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作者:郑胤波;周红叶;冯天佑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测定祛风止痒口服液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柱(150 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晴-水(15:85),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 芍药苷质量浓度在5.03~35.21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4%,RSD=0.41%(n=9).结论 所建立的HPLC法准确、简便、可靠,可用于祛风止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晓筝;余若琼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同时鉴别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3种成分的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对小儿氨咖黄敏颗粒中的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与结论 薄层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儿氨咖黄敏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作者:刘东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检前行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结肠镜检的门诊、住院患者146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 000 mL或20%甘露醇500 mL行镜检前肠道准备.观察患者镜检前后生理和生化指标、排便特点、不适反应、可接受性、肠道准备满意程度.结果 两种方法 均能达到满意的肠道准备效果,但试验组不适反应少(P<0.05)、可接受性高(P<0.05)、生化指标血均在正常范围,对患者无影响.结论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操作性强,可作为临床结肠镜检肠道准备的一种常规方法 .
作者:马宗斌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随机抽查2006年至2007年西药门诊处方共19 200份,逐一审查和统计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处方中不合格处方占9.50%,其中处方不合格率2006年为9.67%,2007年为9.33%;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006年占28.07%,2007年占27.18%;人均用药2.75种,人均每次药费134.76元.结论 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抗菌药物的使用,仍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黄毅岚;罗宏丽;王述蓉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制订健尔胶囊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安全性试验.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定性鉴别方中槐角苷并测定健尔胶囊的主要成分5,7,4'-三羟基异黄酮-4'-葡萄糖苷(槐角苷)的含量;以小鼠灌胃法测定大耐受剂量(MTD).结果 定性鉴别方法 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法中槐角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81%,RSD为2.88%(n=5);MTD为5 g/(kg·d).结论 质量控制方法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能够有效地控制健尔胶囊的质量;本制剂安全可靠.
作者:于西全;肖华;李少华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改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方法 以配制500 μg/mL的皮试液为例,第1步抽取药物剂量4倍的生理盐水将药物溶解;第2步抽取上液0.2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第3步抽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第4步抽取上液0.1 mL,加生理盐水溶解成1 mL.结果 方法 的第2~4步与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相似,有利于临床的操作和统一.只需调整第1步生理盐水的抽取量即可配制质量浓度为300 μg/mL和600 μg/mL及其他质量浓度的皮试液.结论 该方法 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液的配制,操作简单,便于计算,还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配制流程和配制方法 .
作者:邹兴国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氨荼碱、多巴胺、尼可刹米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观察及测定3种注射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8 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的含量.结果 多巴胺不影响氨茶碱及尼可刹米的稳定性,但与氨茶碱配伍后溶液pH呈碱性,导致多巴胺不稳定.结论 氨荼碱的加入会降低配伍液中多巴胺的稳定性,临床使用时应注意溶液pH对多巴胺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徐帆;冯恩富;徐贵丽;陆丽;赵星星;李艳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白颖苔草正丁醇提取物对疱疹科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有机溶剂分步浸提得正丁醇提取物,以HSV-1-HEK293,HSV-2-HEK293,MCMV-3T3体外感染模型进行试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分光光度计测定中性红染色A540值,计算治疗指数(TI)评价抗病毒效果.结果 白颖苔草正丁醇提取物可抑制HSV-1,HSV-2,MCMV的细胞病变效应.TI分别为161.63,115.63,38.67.结论 白颖苔草对疱疹科病毒具有抑制活性.
作者:高川;容蓉;张治强;郭培俊;孟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医院急诊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6月急诊患者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5 635例急诊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为2 502张(占44.40%),其中抗菌药物单用处方2 327张,占抗菌药物处方的93.01%;两种以上联用处方175张.占6.99%.共使用11类68种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给药方式以静脉和口服为主,静脉给药药品消耗金额占抗菌药物金额的89.97%.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使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王丽娜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桑菊感冒冲剂中桔梗的薄层鉴别方法 .方法 以桔梗为对照,对11批桑菊感冒冲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11批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桔梗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 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易操作,可用于桑菊感冒冲剂中桔梗的鉴别.
作者:吴佳;石克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和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结合工作实践,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术前护理要点包括明确高危人群、心理护理及术前宣教,术后护理要点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一般护理措施、器械辅助、用药护理及疼痛护理.结论 在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尹芝华;宋娟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测定黄连柏胶囊中黄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ail OSD-2 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在0.117 2~0.351 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74%,RSD=0.97%(n=6).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检测结果 准确,可用于黄连柏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颖;蒋俊春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临床受益率和毒性反应.方法 第1天应用国产培美曲过塞二钠500 mg/m2,第1~3天应用顺铂25 mg/m2,均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培美曲塞治疗前1 d、当日和治疗后次日常规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减少皮疹发生.治疗前5 d开始口服多维元素至末次用药结束后21 d停止.首次治疗前1周内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 000 μg,每3个周期注射1次.化疗前均常规给予胃复安、苯海拉明三联预防恶心呕吐.结果 11例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1个月,部分缓解1例,稳定5例.进展5例,有效率为9.09%(1/11),临床受益率为54.55%(6/11);治疗2个周期后生活质量KPS评分明显改善1例,改善3例,稳定2例,降低5例;KPS评价获益比例36.36%;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时症处理后缓解;胃肠道毒性均为Ⅰ~Ⅱ度.结论 以培美曲塞为主的化疗治疗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
作者:方丽红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测定消栓通络片中芦丁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7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 芦丁进样量在0.346 6~1.386 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23.125X+115.662,r=0.999 4(n=5),平均回收率为101.11%,RSD为2.02%(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误差小,重现性好,可以有效控制消栓通络片中芦丁的含量.
作者:朱丽萍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念珠状发菜醇提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样品溶液对二苯基代苦味酰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判断其抗氧化能力及其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结果 自由基清除率随样品质量浓度增高而升高,IC50为0.203 g/L.结论 念珠状发菜醇提液中极性成分的抗氧化能力较强,量效规律明显,应结合体内抗氧化试验来共同说明其抗氧化能力.
作者:雷雪梅;崔小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2008年使用的头孢菌素类注射剂的品种、金额及用药数量,应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间头孢菌素注射剂的购药金额年均增长率为11.39%,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美唑2006-2008年间增长迅猛,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在临床使用率高.结论 2008年下发<解放军总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规定>通知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更趋合理.对患者应加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力度.
作者:徐艳萍;冯洁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25℃)条件下,将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按临床用药浓度与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不同时间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并测定其pH.结果 在0~8 h内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后8 h内稳定.
作者:伦新强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消炎止痒喷雾剂的佳微波乙醇提取工艺.方法 以大黄素为检测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含量,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各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微波辅助温度、微波功率、加70%乙醇的量、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W、辅助温度80℃、70%乙醇10倍量、提取30min.结论 微波提取技术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适用于消炎止痒喷雾剂中大黄素的提取.
作者:何泰东;张春盛;朱国婵;郭彬 刊期: 2009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用药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每月抽查处方1000张,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11月共抽查处方11 000张,缺项处方占抽查处方的1.10%,人均用药3.90种,16.70%的患者使用了注射剂,抗菌药物为使用率26.90%,基本药物应用率100.00%,药品通用名应用率89.00%,人均每次药费108.60元,不合理用药处方占0.90%,诊断与用药基本相符.结论 由于医院严格执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处方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对不合理处方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姜海云 刊期: 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