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姜黄的姜黄素提取工艺研究

高秀强;刘敏彦;董超;王玉峰;李向军

关键词:姜黄, 姜黄素, 单因素考察,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摘要:目的 研究优选姜黄的姜黄素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以姜黄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与结论 优选的姜黄素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采用优选工艺,姜黄素提取效率高且稳定,优选工艺适合于大生产.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妇产科剖宫产240例患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剖宫产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作者:王志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我院儿科门诊药房退药行为分析

    目的 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2007年1月至9月儿科门诊药房患者退药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 退药原因主要有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6方面.结论医师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对儿童患者要慎重选药.医院应制定处罚制度,规范医师用药行为.

    作者:吴喜英;陈君远;赖宝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抑郁症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目的 阐述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其目前的药物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分析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老年抑郁症具有病因复杂、不易被察觉和并发症多等特点,可针对患者特点选取不同的药物治疗,要遵从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加至常规治疗量和长期治疗以预防复发的治疗原则.

    作者:苟静玲;王洪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庆市药品注册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重庆市药品注册人员对培训的基本需求情况,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和R×C列联表的卡方分析对注册人员的培训需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 需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注册人员的培训,提高药品注册培训的有效性.

    作者:唐效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杂质测定中的异常情况研究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测定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分子排阻色谱法原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采用HPLC法时聚合物杂质含量超出药典规定范围,采用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法进行复核时出现双杂质峰现象,即聚合物杂质峰出现异常分离情况,以第1个杂质峰作为聚合物杂质进行计算,发现聚合物杂质含量小于0.2%,在药典规定范围内.结论有条件的实验室应使用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与较大柱床体积的色谱柱来检查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检查时若出现聚合物杂质峰异常分离,应以第1个杂质峰作为聚合物杂质进行计算.

    作者:李绪伦;任学毅;李霞;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新药研发的风险不容忽视.该文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了新药研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出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可为我国医药企业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吴红雁;冯国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饮片炮制与临床疗效

    阐述中药饮片的不同炮制及其功效,探讨饮片炮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提出中药饮片必须严格依法炮制,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覃刚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3年来处方点评的实践与总结

    目的 促进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可控.方法 每月抽查半个月的门诊处方和300份出院病案,复查全部病历医嘱用药,并利用军卫一号系统随机检查住院患者的医嘱用药合理性,填写处方评价表,及时点评.结果与结论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后,医院用药日趋合理.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卢海波;戴德银;刘英;李硕;黄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基于EVA的BSC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医药企业研发部门进行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价,能够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有限的研发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该文在分析传统的医药研发绩效评价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引入EVA和BSC两种绩效评价方法来构建医药研发评价体系的思路.

    作者:冯国忠;胡长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目的 建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样品分别进行干扰试验,建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与结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检查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

    作者:李海英;王琼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提高中成药监督抽验针对性的措施

    该文简述了假劣中成药的主要类型及危害,提出了提高中成药监管抽验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潘锋;李攀;詹宇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抗震救灾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

    据新华社信息,在继续督促各地加强救灾药品及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及时保证救灾急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生产供应的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5·12汶川大地震1周内紧急部署了5项新措施,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药品的安全保障: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番石榴叶冻干粉针处方及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番石榴叶冻干粉针的合理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选用适宜赋形剂,对处方进行筛选,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制备成冻干粉针,并对冻干粉针与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结果与结论 以甘露醇(8mg/mL)为支架剂、药液质量浓度为6mg/mL的处方较好,制成的冻干粉针质量比注射液更稳定.结论番石榴叶冻干粉针处方和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作者:陈红军;梁林军;李兰铮;叶其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姜黄的姜黄素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优选姜黄的姜黄素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以姜黄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与结论 优选的姜黄素提取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采用优选工艺,姜黄素提取效率高且稳定,优选工艺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高秀强;刘敏彦;董超;王玉峰;李向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熊胆黄芩滴眼液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熊胆黄芩滴眼液的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与结论 黄芩苷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是0.081~0.81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3%,RSD为1.4%(n=6).结论 HPLC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熊胆黄芩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恒;赵亚丽;万春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狭叶柴胡中柴胡皂苷a含量

    目的 测定野生狭叶柴胡根、茎、叶的柴胡皂苷a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 C18柱(150mm×39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与结论 野生狭叶柴胡根、茎、叶中均含有柴胡皂苷a,根的含量大,茎次之,叶少.结论可以考虑扩大野生狭叶柴胡的药用部位,以提高其资源利用率.

    作者:麻明臣;刘娟;陈宇峰;张亚娟;李世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

    目的 评价不同临床疗效指标在哮喘控制水平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两项哮喘临床试验患者的资料(68例患者,分别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丙酸氟替卡松/美特罗干粉吸入剂).结果与结论 各临床指标改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日间或夜间喘乐宁用量、日间或夜间症状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晨间或晚间呼气峰流量(PEF)和PEF日内变异率.喘乐宁用量改善率与症状评分改善率显著相关(r为0.457~0.731),PEF改善率与喘乐宁用量、症状评分改善率均具有轻度相关性(r为0.228~0.483),其他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各领域评分和综合评分的改善率与上述各指标改善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目前哮喘的治疗评价中,任何单一指标均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需要进行综合评价;每日测定PEF是反映患者临床哮喘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AQLQ是反映哮喘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L)的特异性工具,还不能被目前的临床疗效指标替代.

    作者:林科雄;王长征;钱桂生;孙鲲;程晓明;王金平;赵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急性脑缺血后甘草甜素抗细胞间黏附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甘草甜素在急性脑缺血后的抗细胞间黏附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伪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甘草甜素组(脑缺血加甘草甜素组)4组,每组10只.分离培养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PMN),利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各组CCEC和PMN间黏附力特性的变化.结果与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CEC和PMN的黏附力和黏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P<0.01);加用甘草甜素后,CCEC和PMN的黏附力和黏附应力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甘草甜素可抑制CCEC和PMN的黏附,减轻脑损伤.

    作者:黄文;谢鹏;董为伟;朱丹;陈晓;彭丹;赵高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喷雾制粒技术在中成药固体制剂中的应用

    比较湿法制粒和喷雾制粒两种技术的利弊,并从颗粒质量指标评价、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喷雾制粒的技术优势.

    作者:程新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药品标识物存在的问题及规范之我见

    通过对药品标识物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提出了规范药品标识物的见解.

    作者:刘静;邓步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