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伦;任学毅;李霞;李宁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对医院2005-2006年的门诊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 哌替啶注射液消耗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吗啡控、缓释片(美施康定)的消耗量呈明显增长趋势,DDDs排序两年都稳居第一;芬太尼透皮贴(多瑞吉)消耗量呈增长趋势,DDDs排序由2005年的第3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2位.结论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渐趋合理,应进一步规范、推广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
作者:郑勤云;朱智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等方法,对正品地骨皮及其伪品川桐皮、荃皮进行真伪鉴别,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陈优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测定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方法 按照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分子排阻色谱法原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采用HPLC法时聚合物杂质含量超出药典规定范围,采用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法进行复核时出现双杂质峰现象,即聚合物杂质峰出现异常分离情况,以第1个杂质峰作为聚合物杂质进行计算,发现聚合物杂质含量小于0.2%,在药典规定范围内.结论有条件的实验室应使用AKTATMLC抗生素高分子专用分析系统与较大柱床体积的色谱柱来检查阿莫西林胶囊聚合物,检查时若出现聚合物杂质峰异常分离,应以第1个杂质峰作为聚合物杂质进行计算.
作者:李绪伦;任学毅;李霞;李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阐述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其目前的药物治疗进展.方法 查阅分析和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 老年抑郁症具有病因复杂、不易被察觉和并发症多等特点,可针对患者特点选取不同的药物治疗,要遵从从低剂量开始缓慢加至常规治疗量和长期治疗以预防复发的治疗原则.
作者:苟静玲;王洪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阐述中药饮片的不同炮制及其功效,探讨饮片炮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提出中药饮片必须严格依法炮制,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覃刚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对医药企业研发部门进行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价,能够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有限的研发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该文在分析传统的医药研发绩效评价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引入EVA和BSC两种绩效评价方法来构建医药研发评价体系的思路.
作者:冯国忠;胡长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阿仑膦酸钠的合成工艺.方法 将4-氨基丁酸和亚磷酸投入到氯苯溶液中,在90℃和95℃之间反应至溶液澄清后,将溶液温度降低,在搅拌下缓慢滴加三氯化磷,然后升温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再加三氯化磷,继续升温反应,结束后经水解、成盐,于低温冷却结晶,滤过干燥得到阿仑膦酸钠粗品.粗品溶液经活性碳脱色,结晶得到阿仑膦酸钠精制品.结果与结论 阿仑膦酸钠总收率为70%.结论该合成路线反应步骤短、操作简单、经济合理.
作者:马忠朝;夏志国;陈洪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方法 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检测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结果与结论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稀释至质量浓度为1mg/mL时,对鲎试剂检查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的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用动态浊度法测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可行.
作者:刘晓颖;范能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调肝和胃丸的芍药苷含量.方法 采用岛津C18色谱柱(250mm×4.6mm, 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结果与结论 芍药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222~1.332μg, r=0.9989 (n=6);平均回收率为98.14%, RSD=0.66% (n=5).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作者:陈同坡;杨晓云;高青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制订复方血栓通滴丸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 薄层色谱法.结果与结论 供试品薄层色谱鉴别的斑点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三七主要成分人参Rg1和人参Rb1的含量测定色谱在540nm波长处有大吸收,浓度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9%和99.66%, RSD分别为1.0%和0.6% (n=6).结论该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作为复方血栓通滴丸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顺浓;郭建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剂经家兔皮肤给药后的吸收作用.方法 给家兔皮肤分别涂抹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试验组)和干扰素α-2b凝胶(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干扰素含量,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内血浆中干扰素含量及24h后皮肤层中的干扰素含量.结果与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扰素在家兔皮肤层中有较多的滞留量(P<0.01);两组家兔不同时间血浆中干扰素的含量均极微少(P>0.05).结论脂质体作为干扰素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能够提高干扰素在皮肤中的含量.但并不增加进入血液循环的干扰素量.
作者:朱健平;刘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病案信息是医院信息系统的主体,通过回顾已往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医疗成本,可得出各疾病的佳治疗方案,指导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王旖婷;黄素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灵芝的真伪优劣检定.方法 根据中药标准、药籍文献记载等相关资料,并结合药品市场现状和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 市售灵芝品种混乱现象严重.结论应根据现代中药的发展健全质量标准.
作者:李慧珍;李水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2007年1月至9月儿科门诊药房患者退药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 退药原因主要有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6方面.结论医师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对儿童患者要慎重选药.医院应制定处罚制度,规范医师用药行为.
作者:吴喜英;陈君远;赖宝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我国药事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取向及趋势.方法 对我国3所大学药事管理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事管理研究生毕业取向受到家境的影响,多数人选择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其次是进入跨国企业工作.我国药学类院校应积极探索药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药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培养新型的药事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程红霞;黄泰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化橘红的胶束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 固定相为聚酰胺薄层,流动相为2.0%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盐酸水溶液(体积比为10:0.1),将展开后的薄层在紫外光254nm下成像,通过薄层色谱成像系统转换成指纹谱图.结果与结论 在拟订的条件下,可以确定有5个峰为化橘红的指纹峰,各峰的Rf值分别为0.03,0.12,0.22,0.29,0.42.结论该胶束薄层指纹图谱可作为化橘红质量控制与鉴定的依据.
作者:蔡力行;戈早川;周利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通过对药品标识物现状的调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提出了规范药品标识物的见解.
作者:刘静;邓步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女,55岁,护士,因双下肢肌肉酸痛、无力2d于2006年12月25日就诊.发病前两天因支气管哮喘发作顿服醋酸强的松120mg.
作者:赵立波;谢代鑫;谢鹏;何小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新药研发的策略.方法 分析我国中药新药研发的概况、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从建立机制和开发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李光耀;毕开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为完善我国药品监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修正案的修订背景、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并结合我国药品监管情况讨论可供借鉴的地方.结果与结论 我国需要在临床试验、药品上市后监管、药品标签和广告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作者:唐亚岚;靳红卫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