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亚岚;靳红卫
目的 总结经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2007年1月至9月儿科门诊药房患者退药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 退药原因主要有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6方面.结论医师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对儿童患者要慎重选药.医院应制定处罚制度,规范医师用药行为.
作者:吴喜英;陈君远;赖宝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成为规范医药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分析目前医药物流的运行状况,提出了构建现代医药物流体系的必要性以及物流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作者:夏旭东;宋丽丽;张泽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调经促孕丸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细粉用甲醇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20min,对照品用淫羊藿苷的甲醇溶液,外标法计算;固定相为Supelco Discovery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与结论 淫羊藿苷进样量的线性范围是2.04-20.4ng, r=0.9998,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6.6%, RSD=1.7%(n=5),4批样品中淫羊藿苷含量在0.13~0.20mg/g范围内.结论 HPIE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耀武;蔡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龙颈腰滕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独活、细辛、当归、川芎、白芍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与结论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独活、细辛、当归、川芎、白芍等药味的特征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方法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尹哲洙;崔龙哲;南善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该文对新药研发项目管理体系的知识领域进行了拓展,增加了新药研发项目创新管理、知识管理和风险投资管理3个知识领域.
作者:邢花;李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心脑康胶囊的丹参酮ⅡA含量.方法 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柱(200mmx4.6mm, 5μ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9nm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结果与结论 丹参酮ⅡA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2-0.10μg(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5%, RSD=1.26% (n=6).结论 RP-HPLC法具有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适合于心脑康胶囊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作者:刘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青霉素皮试液配制的新方法.方法 结合护理同行的研究成果,对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进行科学计算与分析.结果与结论 青霉素皮试液配制的新方法为取80万单位青霉素1支,注入3.6~3.7mL生理盐水溶解,取0.625mL(或1.25mL)该溶液注入250mL(或500mL)生理盐水中.结论新方法配制出的皮试液浓度符合临床规定、剂量准确,配制方法方便快捷、污染机会减少,可以推广.
作者:任海静;刘同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交沙霉素的浊度法.方法 以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加菌量0.8%~1.0%(v/v),(37±0.5)℃培养4-5h后测定.结果与结论 抗生素线性浓度为4.0~12.0U/mL,二剂量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1.03%, RSD为1.9% (n=9).结论浊度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用于测定交沙霉素效价.
作者:刘云;高燕霞;王茉莉;姜建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我国药事管理专业研究生就业取向及趋势.方法 对我国3所大学药事管理专业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事管理研究生毕业取向受到家境的影响,多数人选择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其次是进入跨国企业工作.我国药学类院校应积极探索药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型药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培养新型的药事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程红霞;黄泰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总结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药品生产操作及其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新药研发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王方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门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的审核方法.方法 列举并分析门诊处方的审核要点.结果与结论 门诊处方在选药、给药剂量与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方面还不能做到完全合理.结论合理用药不仅要依靠医师的努力,还需要药师的配合.
作者:朱旻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氯化铵甘草口服液中吗啡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8色谱柱,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0.0025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乙腈(18:18:5),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与结论 吗啡质量浓度在0.5225~20.9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0.55%(n=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作者:张钢平;徐颖惠;秦喜顺;付乃华;赵作连;李莉;余卫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对医药企业研发部门进行客观有效的绩效评价,能够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有限的研发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该文在分析传统的医药研发绩效评价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引入EVA和BSC两种绩效评价方法来构建医药研发评价体系的思路.
作者:冯国忠;胡长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生物粘附性微粒是生物粘附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物粘附特性与微球制剂结合的给药载体的研究近年来广受关注.生物粘附性微粒制剂结合了生物粘附和微粒两种载体的优点,可通过各种黏膜吸收控制药物释放、达到靶向给药.该文介绍了生物粘附性载体的特点、影响因素、材料和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吕娟丽;孙慧萍;沈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确定番石榴叶冻干粉针的合理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选用适宜赋形剂,对处方进行筛选,用冷冻干燥法将其制备成冻干粉针,并对冻干粉针与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结果与结论 以甘露醇(8mg/mL)为支架剂、药液质量浓度为6mg/mL的处方较好,制成的冻干粉针质量比注射液更稳定.结论番石榴叶冻干粉针处方和工艺可行,质量稳定.
作者:陈红军;梁林军;李兰铮;叶其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对医院2005-2006年的门诊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用药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 哌替啶注射液消耗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吗啡控、缓释片(美施康定)的消耗量呈明显增长趋势,DDDs排序两年都稳居第一;芬太尼透皮贴(多瑞吉)消耗量呈增长趋势,DDDs排序由2005年的第3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2位.结论癌症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渐趋合理,应进一步规范、推广癌症三阶梯治疗原则.
作者:郑勤云;朱智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促进医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可控.方法 每月抽查半个月的门诊处方和300份出院病案,复查全部病历医嘱用药,并利用军卫一号系统随机检查住院患者的医嘱用药合理性,填写处方评价表,及时点评.结果与结论 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后,医院用药日趋合理.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卢海波;戴德银;刘英;李硕;黄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方法 通过干扰试验确定样品检测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结果与结论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稀释至质量浓度为1mg/mL时,对鲎试剂检查无干扰作用,细菌内毒素的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用动态浊度法测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可行.
作者:刘晓颖;范能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妇产科剖宫产240例患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剖宫产患者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作者:王志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剂经家兔皮肤给药后的吸收作用.方法 给家兔皮肤分别涂抹干扰素α-2b脂质体凝胶(试验组)和干扰素α-2b凝胶(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干扰素含量,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内血浆中干扰素含量及24h后皮肤层中的干扰素含量.结果与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干扰素在家兔皮肤层中有较多的滞留量(P<0.01);两组家兔不同时间血浆中干扰素的含量均极微少(P>0.05).结论脂质体作为干扰素皮肤局部给药的载体,能够提高干扰素在皮肤中的含量.但并不增加进入血液循环的干扰素量.
作者:朱健平;刘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