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辉
目的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嘉峪关地区不同级别医院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住院病历1500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现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有1215份,使用率为81.00%.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也存在年龄差异,但无性别差异;同一医院科室之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存在明显差异,妇产科使用率高.调查共涉及抗菌药物13类96个品种,给药方式以注射给药为主(67.22%),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头孢菌素类高,其次是青霉素类、喹诺酮类,DDDs排序前3位分别是青霉素钠粉针、丁胺卡那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结论 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作者:刘效栓;刘光斌;邹干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注射用辛芍对试验动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注射用辛芍用药安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小鼠和大鼠静脉注射注射用辛芍低(2.4g/kg)、中(4.8 g/kg)、高(9.6g/kg)剂量,观察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麻醉犬静脉注射低(0.5 g/kg)、中(1.0 g/kg)、高(2.0 g/kg)剂量,观察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 注射用辛芍低、中、高3个剂量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3个剂量对收缩压(SA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T波)的影响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高剂量给药后能显著降低麻醉犬舒张压(DAP)和心率(HR).提示中、高剂量可使动物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而低剂量对舒张压(DAP)和心率(HR)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注射用辛芍在0.5 g/kg剂量应用时比较安全,在应用1.0 g/kg及2.0 g/kg剂量时应当注意其潜在的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
作者:王海军;王永林;方泰慧;徐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快速测定自配青霉素皮试注射液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旋光法,在20℃条件下测定.结果 青霉素皮试注射液浓度在450~650单位/mL范围内与旋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8%,RSD=1.04%(n=5).结论 旋光法快速、简便,适用于医院自配青霉素皮试注射液含量的快速分析.
作者:倪红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通关藤饮片的绿原酸及总酚酸含量.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结果 云南产通关藤饮片的绿原酸、总酚酸含量高,贵州次之,其他产地饮片的绿原酸含量也均超过了0.5 mg/g,总酚酸含量也均超过了17 mg/g.结论 云南产通关藤饮片是理想的提取绿原酸及总酚酸的原料,其他各产地的通关藤饮片也可用于生产.
作者:徐佳佳;陆兔林;王云峰;党小平;王静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开展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3月的门诊处方3000张,对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点评.结果 3000张被抽查处方中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840张(占28.0%),其中不合理处方189张,不合格率为22.5%,占所抽查处方的6.3%,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超范围使用、联合用药不正确、用药档次高等.结论 应加强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核力度,提高医院特殊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罗仁勇;张先芬;罗娅灵;周颖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了复方四环素片中盐酸四环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飞罗门ODS色谱柱(250mm×4.6mm,5 μm),用氨试液调节pH至8.3的0.1 mol/L草酸铵溶液-二甲基甲酰胺-0.2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68:2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盐酸四环素进样量线性范围是1.366 4~13.664.0μg,r=0.999 9(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邱洪;王宝佳;龚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党参药材和党参饮片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以无水葡萄糖为含量测定指标、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党参药材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 以无水葡萄糖为多糖的含量测定指标可以获得理想的测定结果,其平均回收率为93.92%,RSD为2.57%(n=5).结论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党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为党参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测定方法.
作者:宋英;周小初;宋崎;王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铂类药物是一类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抗瘤谱广,DNA是其作用靶点.药物进入体内后,以水合阳离子形式与DNA等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共价键.使DNA链局部扭结或解旋,致使DNA复制、转录失败,从而造成肿瘤细胞死亡.以铂为中心的结构变化衍生出了多种新型铂类药物.该文介绍了铂类药物及其临床研究的进展.
作者:孙俊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系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性现状.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IST试剂盒对455例女性生殖系炎症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选取48例支原体阳性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34.95%的患者培养结果为阳性(159/455),其中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有48例(30.19%),曾被诊断为淋菌感染的有40例(25.16%).支原体对6种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的是交沙霉素和普那霉素,耐药率较高的是红霉素.结论 支原体是泌尿生殖系炎性疾患的重要病原体,应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以此为基础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与哌替啶对麻醉中寒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A组)和哌替啶组(B组),于寒战出现后2 min内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或哌替啶50 mg,观察用药后5 min的效果、30 min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显效率(90.20%,46/51)显著好于A组(72.34%,34/47);总有效率A组和B组分别为95.74%(45/47)和100%(51/51),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B组以头晕、嗜睡为主,A组以恶心呕吐为主.结论 曲马多与哌替啶均能有效治疗麻醉中寒战反应,应注意防治各自不同的不良反应.
作者:余国芬;邵景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消肿活血合剂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肿活血合剂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1001~2.00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0.67%(n=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消肿活血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美月;华春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利巴韦林注射液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mm×4.6 mm,10 μm).以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 nm.结果 利巴韦林质量浓度在20.24~80.9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1.26%(n=9).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适用于利巴韦林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宏富;刘放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宫康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方法 以君药小蓟中蒙花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结果 确定佳水提条件为10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煎煮2 h,第2次及第3次均煎煮1.5 h.结论 正交试验优选出的宫康颗粒提取工艺简便、合理.
作者:孟娟;李小云;邓亚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复方苦参泡腾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苦参、冰片、蛇床子进行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苦参碱进样量在0.169 28~8.4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2%,RSD为1.13%(n=6).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苦参泡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向荣;张瑛;夏才付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维康六味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山茱萸、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马钱苷的含量.结果 TLC能检出山茱萸和陈皮;马钱苷质量浓度在3.00~6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0.233X-14.8(r=0.9992,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1.62%(n=6).5批样品的平均含量为0.28 mg/g.结论 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维康六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羽伦;侯连兵;罗仁;黄乐松;刘园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3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8例ADR患者中,男女患者各占50%,年龄以20~90岁者居多;涉及怀疑药品340种,其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多见,共142例次(41.76%),其次为中药(82例次,24.12%);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ADR发生频率高的药物是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作者:祁金文;毛小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优选祛疣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祛疣洗剂中苦参碱的含量,依据试验数据设计佳提取工艺.结果 加水量、煎煮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药材浸泡1h、煎煮2次、每次煎煮1h.结论 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经济、简便,提取效率较高.
作者:施忠;陈霞;盛国荣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津源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西洋参、黄连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定性鉴别方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16%,RSD为1.2%(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津源胶囊的质量.
作者:李玉芝;张少杰;郭宏;阮亚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提高皮肤病血毒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柱层析分离技术纯化组分,对各组分与对照品同时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 TLC鉴别可检出9种药材.HPLC含量测定表明,大黄素进样量在0.0156~0.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大黄酚进样量在0.0313~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9.17%(RSD=1.21%),大黄酚为99.01%(RSD=1.41%).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专属、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皮肤病血毒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贺玫;罗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优选ZTC1+1-Ⅱ用于驴胶补血颗粒的絮凝工艺条件,改进驴胶补血颗粒纯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药液质量浓度、搅拌速度和ZTC1+1-Ⅱ加入量3个因素对絮凝工艺的影响.结果 驴胶补血颗粒絮凝工艺的优化条件为药液质量浓度为1:7(每7 mL药液含1g生药),在60℃及150 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入ZTC1+1-Ⅱ澄清剂A组分为0.3 mL/g(以药液中含生药量计),搅拌10 min,然后每隔30 min搅拌(50 r/min)3 min,2 h后在40℃(150 r/min)下加入ZTC1+1-Ⅱ澄清剂B组分为0.15 mL/g(以药液中含生药量计),搅拌20 min,加热至80℃保温5 min,后静置30 min,再搅拌(50 r/min)3 min.结论 本试验条件可为驴胶补血颗粒的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禹;吴高芬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