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党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宋英;周小初;宋崎;王冰

关键词:党参, 多糖,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建立党参药材和党参饮片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以无水葡萄糖为含量测定指标、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党参药材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 以无水葡萄糖为多糖的含量测定指标可以获得理想的测定结果,其平均回收率为93.92%,RSD为2.57%(n=5).结论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党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为党参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测定方法.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宫康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宫康颗粒的佳提取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方法 以君药小蓟中蒙花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结果 确定佳水提条件为10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煎煮2 h,第2次及第3次均煎煮1.5 h.结论 正交试验优选出的宫康颗粒提取工艺简便、合理.

    作者:孟娟;李小云;邓亚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奋乃静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奋乃静片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盐酸-乙醇溶液(取乙醇500mL,加盐酸10mL,加水至1000mL,摇匀)为溶剂,荧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λex=280 nm,λem=380 nm.结果 奋乃静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2.55~30.63 μg/mL(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7%,RSD=0.51%(n=9).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奋乃静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美芳;邱颖姮;李玉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8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与非手术保脾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总结8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与非手术保脾治疗的疗效.结果 81例患者中死亡1例,治愈率为98.77%.保脾成功率非手术治疗组(14例)为78.57%,保脾手术组(67例)为97.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保脾手术治疗的患者无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OPSI),仅有切口延期愈合4例,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例,脾区积液3例.结论 保脾治疗值得提倡,但要注意掌握保脾手术指征.

    作者:李坚;杨立新;李勇江;罗云伟;李文斌;阚奇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菊感冒合剂中连翘苷含量

    目的 建立桑菊感冒合剂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C18柱为色谱柱,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2 nm,柱温为35℃.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0.08112~1.62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0%,RSD为1.30%(n=6).结论 RP-HPLC法灵敏、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桑菊感冒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冉海琳;吴佳;杨惠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注射用辛芍对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注射用辛芍对试验动物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注射用辛芍用药安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小鼠和大鼠静脉注射注射用辛芍低(2.4g/kg)、中(4.8 g/kg)、高(9.6g/kg)剂量,观察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麻醉犬静脉注射低(0.5 g/kg)、中(1.0 g/kg)、高(2.0 g/kg)剂量,观察其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 注射用辛芍低、中、高3个剂量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3个剂量对收缩压(SA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T波)的影响与N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高剂量给药后能显著降低麻醉犬舒张压(DAP)和心率(HR).提示中、高剂量可使动物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而低剂量对舒张压(DAP)和心率(HR)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注射用辛芍在0.5 g/kg剂量应用时比较安全,在应用1.0 g/kg及2.0 g/kg剂量时应当注意其潜在的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

    作者:王海军;王永林;方泰慧;徐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医院门诊不同费别患者用药现状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医院门诊不同费别患者的用药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收集的方法分别统计自费患者、普通公费患者、高干患者的处方数、药品种类、用药天数、处方金额等.结果 从用药指标看,医院公费患者特别是高干患者与自费患者存在着明显差异.单处方平均用药金额高的科室是内分泌科,其次是普通外科、急诊科(普通公费患者)及神经科、泌尿外科(高干患者);在单处方平均药品种数方面,自费患者皮肤科的用药品种较普通公费患者、高干患者多,高千患者在心内科、神经科合并用药的种数较其他两类患者多.结论 不同费别的患者因付费方式、生活环境、自身状况、机体生理功能的不同而在门诊用药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作者:苟静玲;郭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维康六味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维康六味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山茱萸、陈皮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马钱苷的含量.结果 TLC能检出山茱萸和陈皮;马钱苷质量浓度在3.00~6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0.233X-14.8(r=0.9992,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1.62%(n=6).5批样品的平均含量为0.28 mg/g.结论 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维康六味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羽伦;侯连兵;罗仁;黄乐松;刘园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党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党参药材和党参饮片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以无水葡萄糖为含量测定指标、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党参药材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 以无水葡萄糖为多糖的含量测定指标可以获得理想的测定结果,其平均回收率为93.92%,RSD为2.57%(n=5).结论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党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为党参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测定方法.

    作者:宋英;周小初;宋崎;王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超微粉碎对穿山龙薯蓣皂苷溶出量的影响

    目的 对比研究超微粉碎前后穿山龙薯蓣皂苷的溶出率.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浸泡30 min、浸泡12 h、回流30 min、超声4种方法提取的穿山龙薯蓣皂苷溶出率.结果 穿山龙微粉薯蓣皂苷提取率明显高于细粉及其他规格,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粉用50%乙醇冷浸,加10倍量水,超声20min.结论 细胞级微粉技术工艺可提高穿山龙薯蓣皂苷提取率.

    作者:李国华;陈世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肿活血合剂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消肿活血合剂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消肿活血合剂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在0.1001~2.00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0.67%(n=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消肿活血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美月;华春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癌症晚期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应用分析

    目的 促进癌症晚期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医院住院药房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癌症晚期住院患者消耗麻醉药品的数量和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药品消耗金额占年度住院药房消耗金额比例和品种均呈逐年上升,布桂嗪针、哌替啶针用量明显下降,芬太尼、吗啡用量呈上升趋势.结论 癌症晚期患者止痛治疗用药逐渐向口服控释片或贴剂转变,建议医生应进一步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尽量满足患者对麻醉药品的合理需求.

    作者:张阳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正交设计法优选长青胶囊的醇提工艺

    目的 正交优选长青胶囊提取工艺.方法 以组方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黄芪甲苷为定量分析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确定佳醇提工艺.结果 佳提取工艺是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加液总量为18倍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适于生产.

    作者:安晏;王云峰;陆兔林;毛春芹;党小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皮肤病血毒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提高皮肤病血毒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柱层析分离技术纯化组分,对各组分与对照品同时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结果 TLC鉴别可检出9种药材.HPLC含量测定表明,大黄素进样量在0.0156~0.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大黄酚进样量在0.0313~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大黄素为99.17%(RSD=1.21%),大黄酚为99.01%(RSD=1.41%).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专属、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皮肤病血毒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贺玫;罗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吉非罗齐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吉非罗齐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吉非罗齐组36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岁).口服吉非罗齐300 mg,2次/d,共8周;辛伐他汀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3.5岁),口服辛伐他汀1次/d,共8周.结果 2组降胆固醇有效率分别为61%,81%(P<0.01),降甘油三酯有效率分别为89%,50%(P<0.01),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效率分别为53%,47%(P>0.05).2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吉非罗齐是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有效的调脂药物,比辛伐他汀降低甘油三酯更有效,并且安全.

    作者:罗秋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呼吸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呼吸科病房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与常用抗菌药物的年消耗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间,该院呼吸科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细菌1048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8株,分离率高(19.85%);铜绿假单胞菌时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亚胺培南等的耐药性3年间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头孢吡肟保持着较高的敏感率.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消耗量大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菌较普遍.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非常重要.

    作者:陈海滨;周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 建立利巴韦林注射液含量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50mm×4.6 mm,10 μm).以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 nm.结果 利巴韦林质量浓度在20.24~80.96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1.26%(n=9).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适用于利巴韦林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宏富;刘放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驴胶补血颗粒絮凝澄清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ZTC1+1-Ⅱ用于驴胶补血颗粒的絮凝工艺条件,改进驴胶补血颗粒纯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药液质量浓度、搅拌速度和ZTC1+1-Ⅱ加入量3个因素对絮凝工艺的影响.结果 驴胶补血颗粒絮凝工艺的优化条件为药液质量浓度为1:7(每7 mL药液含1g生药),在60℃及150 r/min的搅拌条件下加入ZTC1+1-Ⅱ澄清剂A组分为0.3 mL/g(以药液中含生药量计),搅拌10 min,然后每隔30 min搅拌(50 r/min)3 min,2 h后在40℃(150 r/min)下加入ZTC1+1-Ⅱ澄清剂B组分为0.15 mL/g(以药液中含生药量计),搅拌20 min,加热至80℃保温5 min,后静置30 min,再搅拌(50 r/min)3 min.结论 本试验条件可为驴胶补血颗粒的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禹;吴高芬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复方皮炎平霜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订复方皮炎平霜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用四氮唑比色法测定制剂的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制剂的盐酸苯海拉明含量.结果 醋酸地塞米松、盐酸苯海拉明检测浓度分别在7.5~37.5 μg/mL和0.2~0.6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7和0.999 6(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RSD=0.95%)和99.08%(RSD=1.03%).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燕;吴美珠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烧伤患者肝功能异常的改善作用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烧伤患者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烧伤后肝功能异常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2.0~3.0 g,1次/d),疗程均为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和15天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治疗组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烧伤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降酶作用迅速,近期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作者:胡建英;郑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 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7年收集到的30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8例ADR患者中,男女患者各占50%,年龄以20~90岁者居多;涉及怀疑药品340种,其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多见,共142例次(41.76%),其次为中药(82例次,24.12%);以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为主;ADR发生频率高的药物是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对ADR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

    作者:祁金文;毛小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