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 750张医保中成药处方分析

周忻

关键词:中成药, 处方分析,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调查门诊医保中成药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门诊中药房2006年1月至6月份医保中成药处方共2 75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成药在临床各科室都有广泛应用,使用者主要为女性、中老年人,现代剂型受欢迎.但不合格处方较多.结论 中成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须加强合理用药意识.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对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作用

    论述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医疗活动的意义,提出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指导临床护士使用药物、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合理用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羽凝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复方川贝止咳糖浆中化橘红和薄荷脑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提高复方川贝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化橘红和薄荷脑的定性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建立了两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且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可靠,便于普通检验室操作.结论 TLC法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川贝止咳糖浆的质量控制.

    作者:辛振杰;李依信;李永斌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三相静态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人参、三七及西洋参

    目的 建立人参、三七和西洋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别方法,对其进行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 利用-种新的样品处理方法,即液-液-液三相静态萃取法对药材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对三相萃取物分别以不同的流动相梯度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记录色谱图和三维图谱.结果 3种药材的HPLC图均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和重现性,鉴别特征差异显著.结论 三相静态萃取能够对参类药材的复杂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药材各相萃取物的HPLC图均具有良好的鉴别特征,其中中间相较轻相和重相萃取物的色谱信息量大、专属性强,因此可以将中间相的特征色谱作为人参、三七和西洋参鉴别及质量指标量化的依据.

    作者:王晓坤;程秀民;唐辉;于海英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

    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药品监管工作,强调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其含义包括: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把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保障本地区药品安全的责任;第二,要定期评估和分析本地区药品安全状况,针对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要大力支持药品安全监管,不得要求药品监管部门承担经济发展指标和行业发展任务,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增强大局意识,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碍和干扰药品监管部门正常监管执法,为药品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第四,要完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药品安全事件,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应对、有效处置,并正确引导舆论;第五,要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试析我国中药包装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分析我国中药包装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作者:赵艳菊;钟素艳;纪维;王红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以减少退药次数,加强合理用药.方法 调查门诊退药记录单,运用Exc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不良反应退药占总数的43%,其中以抗生素为主.结论 提高医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合理用药,增进医患沟通,有助于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王蔚;钟拥军;周月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海莲益气口服液提取工艺技术研究

    目的 研究海莲益气口服液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水溶性物质提取率和提取液的多糖含量为指标,确定螺旋藻和半枝莲等其他药材的提取工艺.结果 螺旋藻的佳提取工艺为A1B2C2D2,半枝莲等其他药材煎煮的佳提取工艺为A2B3C1.结论 考虑到提取的效果及生产能耗,终选取了海莲益气口服液的理想提取工艺.

    作者:马俊凤;高向荣;官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探索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完善麻醉药品管理

    为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的管理,提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等规范麻醉药品管理的建议.

    作者:云涛;崔立新;刘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眼用微球制剂的特点及应用

    目的 介绍眼用微球制剂特点及应用.方法 概述了眼用微球给药系统的特点,介绍眼用微球载体材料、制备方法、类型,讨论其优点所在.结果 该制剂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论 眼用微球制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胡红;王蕾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促进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从用药主导思想、药物品种、药物联用、给药途径、疗程、药学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主观认识上的误区为抗菌药物的滥用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 应开发更多可供儿科选用的药品规格和剂型,并加大药学服务力度,促进儿科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石业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管理

    分析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管理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瑞;程振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软坚散结丸的薄层色谱鉴别初探

    目的 探讨软坚散结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中的桂枝、徐长卿、独活、黄连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桂枝、徐长卿、独活、黄连等药材的特征斑点均能被检出.结论 该法可作为软坚散结丸质量控制的参考.

    作者:李华;王晓红;杜华霜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美国医药物流对我国的启示

    简要介绍美国医药物流的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状况,并与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指出可学习和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快发展我国的医药物流体系.

    作者:杨舒杰;陈晶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通过介绍中药煎煮的器具,煎煮前的浸泡时间和加水量,煎煮的火候、时间、次数及特殊药物的煎煮处理方法等,说明了中药汤剂的煎煮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孙彩华;钱松洋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小承气汤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小承气汤水、乙醇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和0.4%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时间为60 min,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 小承气汤水提取液和75%乙醇提取液中成分能较好地分离,方法学考察表明,所用方法符合定性研究要求.结论 HPLC法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能为小承气汤的组方研究以及体内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提供基础指纹图谱.

    作者:王其田;杨西晓;郭丹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中药丸剂多剂量包装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分析目前多剂量包装中药丸剂中有关装量、用量、丸重标示上的缺陷,提出改进办法,并对《中国药典》有关表述提出修改意见.

    作者:刘惠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我院49例培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应调查

    目的 探讨培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9例培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以消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常见,过敏性休克、肝损害虽少见,但程度严重.结论 临床应重视合理使用培氟沙星注射液,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钱频非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黄芩不同软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黄芩不同软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佳软化方法.方法 将减压蒸、高压蒸佳工艺软化后的样品与药典方法进行比较,以多指标综合评分考察并优选佳软化工艺.结果 综合评分以减压蒸高,为99.02分.结论 减压蒸为佳软化方法,其对药材的内在质量无影响,方法可行.

    作者:廖建萍;任卫琼;阎敏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柠檬酸钾骨架缓释片的研制

    目的 研究柠檬酸钾缓释片的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骨架材料,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工艺,以体外释放度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结果 优选处方的缓释片释放度符合设计要求,稳定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所得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柠檬酸钾骨架缓释片.

    作者:张春燕;王洪光;周金辉;王慧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 2 750张医保中成药处方分析

    目的 调查门诊医保中成药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门诊中药房2006年1月至6月份医保中成药处方共2 750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成药在临床各科室都有广泛应用,使用者主要为女性、中老年人,现代剂型受欢迎.但不合格处方较多.结论 中成药处方存在一些问题,须加强合理用药意识.

    作者:周忻 刊期: 2007年第20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