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清
患者女,21岁,孕36周于2005年11月21日因外阴严重瘙痒、白带增多就诊,检查见阴道内大量豆腐渣样分泌物,涂片检查见菌丝,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17时于阴道中段放入克霉唑(凯妮汀)阴道片1枚,患者回家后即感腰酸,继而逐渐出现胸闷、寒战、发热,臀部及大腿出现皮疹,20时30分再次就诊.体格检查见体温39.3℃,脉搏100次/min,胎心180次/min,臀部及大腿内侧有突出皮肤的片状红丘疹,自诉期间未曾使用其他药物和特殊食品.
作者:李海静;谢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降糖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特点.方法收集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3月使用了降糖类药物的门诊处方,对降糖类药物的品种、数量、药物利用度及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和限定日剂量排序前3位的口服药物依次均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双胍类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美脲,大多数药物利用指数均≤1.结论该院门诊降糖类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许英华;温浩;吴丹;曹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血凝酶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50例腹部外科手术(肝硬化门脉高压56例,肝癌94例)随机分成3组.A组50例,予血凝酶静脉注射,术前1 d 2 kU,术前30 min 1 kU,术后连续3 d,1 kU/d;B组50例,予酚磺乙胺静脉滴注,3.0 g/d;C组50例,予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6.0 g/d.结果3组止血显效率分别为96.0%,66.0%,62.0%.结论血凝酶止血效果明显优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且使用安全.
作者:袁逾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新鲜佛手、黄芪、白术、甘草等药材制备复方金佛手口服液并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建立该口服液的鉴别方法,并用其治疗支气管炎患者322例,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100例,观察用药前后情况.结果复方金佛手口服液对成人和小儿支气管炎均具有促进咳嗽、喘鸣及肺部体征好转和提高呼吸峰流速值的作用,用药后患者的血清IgG,IgA,IgM及IgG的亚型(IgG1,IgG2,IgG3,IgG4)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皮肤过敏试验阳转率达到7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结论复方金佛手口服液药理作用较广泛,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王建英;施长春;陈培继;严雪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考察氮酮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透皮性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考察氮酮浓度(体积比)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表观透皮系数的影响.结果当氮酮浓度分别为0,1%,2%,3%,4%,5%,6%时,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的表观透皮系数(×105)分别为24.82,53.05,55.14,43.92,20.57,25.86,23.30.结论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氮酮可增加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透皮吸收,含不同浓度氮酮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透皮能力有差异.
作者:刘婵;陈志良;朱晓亮;黄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2a和甲硝唑对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将门诊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4项标准中有3项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阴道放入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B组口服甲硝唑片400mg.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为95.9%,B组为95.8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复发率较B组低.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显著,方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世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的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上关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文献,筛选收集过敏反应个例,统计各病例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过敏史、给药方法、过敏反应发作时间和转归、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关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以过敏反应报道例次多,严重的发生休克性致死,仅2003年始就筛选到32例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16例,休克致死亡3例,皮疹为主13例;28例在用药后1 d内发生.结论对阿奇霉素的临床用药要给予高度重视,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潘晓锋;林观样;张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碘离子导入叠加中频电流、肩部运动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通过患者60例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用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显著改善(P<0.01),69.1%患者肩关节肌力恢复到轻度受限标准以上,有效率达84%.结论碘离子导入叠加中频电流、肩部运动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丽平;贾连春;西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为临床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述并分析了文献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特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G+&G-)菌均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临床在设计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案时应重视其抗生素后效应.
作者:朱齐兵;陈慧君;辛学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02-2004年每年9月5个科室共1 917份出院病历.结果调查病例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为94.5%;单用抗菌药物占15.8%,二联用药占39.6%,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占44.6%;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频率高,其次为硝咪唑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这4类共占抗感染药物总使用数的88.9%.结论调查中发现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预防性应用占相当比例,因此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执行规范使用原则非常重要.
作者:康鲁平;詹绍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在此主要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蒋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其药物治疗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对某些药物也有了新的认识.该文从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几个方面对此作一概述.
作者:张晓华;李亚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各临床科室2003年6月~2005年6月的住院病历并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在抽查的2 568份病历中有417份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总病历数的16.2%;不合理应用项目共有696项,其中抗菌药物的选用不合理有263项(占37.8%),给药不合理有270项(占38.8%),用药疗程不合理有163项(占23.4%).结论只有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才能更好地延缓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王宁;卓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30R)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的两阶段交叉性研究.3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先用诺和灵30R治疗12周,后用同一剂量的甘舒霖30R治疗12周,均为早、晚餐前30 min左右皮下注射,交叉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7个时点(三餐前后,凌晨3时)的血糖1次,并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交叉治疗前后HbA1C及7个时点的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也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同效.
作者:李凌;管吉宝;胡爱国;王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GERD Ⅰ~Ⅱ级(胃镜检查)伴HP感染(快速尿素酶测定)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 mg/d,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40 mg/d+甲硝唑0.4g(2次/d)+克拉霉素0.25 g(2次/d),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24 h食管内pH值监测及HP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治疗后1个月两组24 h食管酸反流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胃灼热和反流的症状评分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更明显,但是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根除HP 1个月,对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没有显著优越性,但可更明显地改善一些反流相关症状.
作者:夏春生;何松;沈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测定加替沙星滴鼻液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三乙胺磷酸-乙腈(81:19),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93 nm,进样量20 mL.结果加替沙星浓度线性范围是50~35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10%,RSD=1.62%(n=5).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加替沙星滴鼻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向萍;吴渝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分成3组,拉米夫定组疗程12个月,干扰素组6个月,联合治疗组为拉米夫定(1年)联合IFNα-1b(6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P<0.01),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血清转氨酶复常率优于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P<0.01).结论拉米夫定联合IFNα-1b治疗CHB的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李泽贵;余浩东;陈万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正交设计法能使药物制剂研究尽可能减少试验次数,正交表是合理安排试验和数据分析的主要工具,由此可获得满意的试验结果.
作者:蔡周权;代勇;李明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查询近年中药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了10种对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的中药注射液,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钱存荣;闫双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氟西汀治疗慢性失眠症的有效性.方法将70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氟西汀(A组)与阿普唑仑(B组)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O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第8天时B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而B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第15天时,A组患者睡眠状况显著改善,睡眠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及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A组患者的睡眠状况依然好于治疗前及B组(P<0.05).结论氟西汀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失眠症,远期效果好于阿普唑仑.
作者:陈大坤;郝尉蓉;李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