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锋;林观样;张秀华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断为GERD Ⅰ~Ⅱ级(胃镜检查)伴HP感染(快速尿素酶测定)的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 mg/d,观察组口服奥美拉唑40 mg/d+甲硝唑0.4g(2次/d)+克拉霉素0.25 g(2次/d),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24 h食管内pH值监测及HP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治疗后1个月两组24 h食管酸反流的各项参数均有改善,胃灼热和反流的症状评分总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改善更明显,但是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口服奥美拉唑的基础上根除HP 1个月,对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没有显著优越性,但可更明显地改善一些反流相关症状.
作者:夏春生;何松;沈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丹参注射液与多种药物的配伍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询有关丹参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和综述.结果总结了丹参注射液与多种药物配伍时的变化情况和存在的配伍禁忌.结论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可配伍使用,但与多种药物不能配伍,主张单独使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陈健苗;吴明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VPA)防治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药用.方法采用TDX分析仪测定VPA的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VPA血药浓度在50~100 mg/L治疗窗内、低于<50 mg/L和>100 mg/L的患者例次百分比分别为45.52%,48.28%,6.21%.结论VPA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有利于临床实施个体化给药、提高疗效和安全用药.
作者:吴晓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将61例患者分为单服米非司酮(25 mg,2次/3 d,A组,30例)及口服米非司酮(25 mg,2次/d,连服2 d),肌肉注射甲氨蝶呤(40 mg/m2,第3天,B组,31例)进行比较.结果A,B组治愈率分别为60%,88%,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A组为(21±7)d,B组为(12±5)d,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腹腔内出血而行手术病例A组2例,B组1例.结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高,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兰利东;朱晓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清热利咽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制剂中的金银花、连翘、陈皮、甘草、荆芥、桔梗、玄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TLC法可鉴别出金银花、连翘、陈皮、甘草.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供制订清热利咽茶质量控制时参考.
作者:李义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各临床科室2003年6月~2005年6月的住院病历并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在抽查的2 568份病历中有417份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总病历数的16.2%;不合理应用项目共有696项,其中抗菌药物的选用不合理有263项(占37.8%),给药不合理有270项(占38.8%),用药疗程不合理有163项(占23.4%).结论只有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才能更好地延缓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王宁;卓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骨筋丸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01 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磷酸二氢钠等比例混合溶液(20:80)为流动相,10%磷酸调pH=2.8,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结果士的宁线性范围是0.571 2~1.3448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为0.72%.结论该方法快速,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齐晓丽;孙玉滨;南劲松;刘鹏飞;罗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制盐酸西替利嗪凝胶.方法拟订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用于含量测定.结果该制剂pH值为6.40~6.50,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0.43%.结论凝胶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用UV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方法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医院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田静;李兴德;周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在此主要介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蒋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21岁,孕36周于2005年11月21日因外阴严重瘙痒、白带增多就诊,检查见阴道内大量豆腐渣样分泌物,涂片检查见菌丝,诊断为念珠菌性阴道炎.17时于阴道中段放入克霉唑(凯妮汀)阴道片1枚,患者回家后即感腰酸,继而逐渐出现胸闷、寒战、发热,臀部及大腿出现皮疹,20时30分再次就诊.体格检查见体温39.3℃,脉搏100次/min,胎心180次/min,臀部及大腿内侧有突出皮肤的片状红丘疹,自诉期间未曾使用其他药物和特殊食品.
作者:李海静;谢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分析医院制剂包装与标签的现状,指出医院制剂包装在包材质量、包装形式、制剂标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充分认识医院制剂包装的重要性,切实加以改进,并提出改进措施的意见.
作者:左秀萍;赵颖;孙燕;吴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患者均用米非司酮10 mg,每晚睡前空腹口服,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雌二醇、孕酮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贫血状况明显好转;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建华;齐瑞玲;张艳玲;陶志敏;张素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查询近年中药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临床应用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总结了10种对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的中药注射液,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钱存荣;闫双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甘舒霖30R)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的两阶段交叉性研究.32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先用诺和灵30R治疗12周,后用同一剂量的甘舒霖30R治疗12周,均为早、晚餐前30 min左右皮下注射,交叉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7个时点(三餐前后,凌晨3时)的血糖1次,并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交叉治疗前后HbA1C及7个时点的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也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同效.
作者:李凌;管吉宝;胡爱国;王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山地柏搽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该制剂中的山慈菇、地骨皮、黄柏进行定性鉴别,以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空白无干扰.盐酸小檗碱浓度线性范围为3.2~9.6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84%.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专属性、可靠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于桂兰;王春艳;芦珊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血凝酶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50例腹部外科手术(肝硬化门脉高压56例,肝癌94例)随机分成3组.A组50例,予血凝酶静脉注射,术前1 d 2 kU,术前30 min 1 kU,术后连续3 d,1 kU/d;B组50例,予酚磺乙胺静脉滴注,3.0 g/d;C组50例,予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6.0 g/d.结果3组止血显效率分别为96.0%,66.0%,62.0%.结论血凝酶止血效果明显优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且使用安全.
作者:袁逾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和门诊处方,对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以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儿科用药是否合理.结果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处方为65.75%,住院处方为97.78%;抗菌药物联合用药门诊处方占27.63%,住院处方占93.75%;14种常用抗菌药物中有10种(71.43%)DUI<1.0.结论该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作者:唐延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碘离子导入叠加中频电流、肩部运动方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通过患者60例治疗前后自身对比,用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显著改善(P<0.01),69.1%患者肩关节肌力恢复到轻度受限标准以上,有效率达84%.结论碘离子导入叠加中频电流、肩部运动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丽平;贾连春;西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通过大量临床试验,其药物治疗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对某些药物也有了新的认识.该文从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等几个方面对此作一概述.
作者:张晓华;李亚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理中汤配方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以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 nm,流速为1.00 mL/min,柱温为40℃.结果甘草酸进样量在0.573 6~4.015 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1.19%(n=9).结论该方法可靠、准确、简便.
作者:胡昌江;李兴华;杨婷;吴平;李兴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