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张洁;张松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靶向疗法, 靶点
摘要:目的 介绍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血液病、银屑病、风湿、哮喘、心血管器官移植等难治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结论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制成功将给防病治病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葛根片中丹参酮ⅡA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葛根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5:15),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 丹参酮ⅡA进样量在0.24~1.2μg(r=0.999 6)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1.2%(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控、灵敏.

    作者:彭学莲;耿晖;崔苏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46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近年来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首钢医院1999-2004年收集的468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范围较广,且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居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及中药制剂.结论 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作者:杜广清;杨秋亚;赵继红;沈司京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制备及其质量考察

    目的 制备冻形更好的注射用奥沙利铂,并考察其质量.方法 用甘露醇(作为赋形剂)与主药奥沙利铂制成冻干无菌粉针,并依照注射用奥沙利铂的国家质量标准进行质量考察.结果与结论 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制成的注射用奥沙利铂无菌冻干品成形好,不易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余邦良;杨柳;马亚平;田敏卿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痤疮Ⅰ号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同时测定痤疮Ⅰ号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方法 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在289 nm波长处检测.结果 甲硝唑和氯霉素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25.3~126.6μg/mL(r=0.999 3)和23.4~117.2μg/mL(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7%和99.39%.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痤疮Ⅰ号搽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陈育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胶囊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硫酸沙丁胺醇胶囊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Shimadzu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溶液(取磷酸二氢钠9.77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 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3.10±0.05)-甲醇(85:15),检测波长为276 nm,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 硫酸沙丁胺醇浓度在20~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0.0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伟;刘伶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奥美拉唑口崩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奥美拉唑口崩片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用直接压片法制备崩解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法)测定其含量.结果 制备的奥美拉唑口崩片外观光洁,硬度为3 kg,崩解时间小于30 s;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8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10%.结论 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奥美拉唑口崩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珠;高振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目的 促进基层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方法 分析开展临床药学服务4个阶段的特点,说明开展临床药学的意义、方法.结果与结论 只要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领导重视,基层医院仍然可以把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作者:邱和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常见急性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分别口服和静脉滴注给药,对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的常见细菌感染303例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口服(148例)与静脉滴注(155例)给药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62%(143/148)和98.06%(152/15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7.35%(147/151)和98.71%(153/155),平均疗程分别为(4.77±2.12)d和(4.03±1.36)d,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6%(10/148)和8.39%(13/155).不良反应多为胃肠道、皮肤反应,且程度轻微,不影响治疗,停药后自然消失.结论 左氧氟沙星高剂量(500mg,1次/d)口服或静脉滴注给药疗效高且起效迅速,未见明显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彭蕻琳;陈小可;罗育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丁基橡胶塞包装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提高和细化卤化丁基橡胶塞质量标准以减少穿刺落屑.方法 对目前卤化丁基橡胶塞包装大输液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及现场考察.结果与结论 丁基胶塞临床穿刺使用时普遍存在脱屑现象,应提高和细化相关质量标准.

    作者:曾永兰;赖红;周国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ASA Ⅰ级的孕妇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和雷米芬太尼组(B组),分别于术前、诱导后1 min、诱导后20 min、术后2 min记录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效果分级,观察诱导后20 min意识状态.结果 诱导后1 min,B组的SPO2值显著低于A组(P<0.01),麻醉效果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更适用于人流术中临床麻醉.

    作者:秦洪猛;张军;张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含量

    目的 建立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211 nm,以苯酚为对照品.结果 苯酚线性范围为4.5~15.5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0.46%.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炉甘石薄荷脑洗剂中苯酚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于兰凤;王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小花清风藤提取齐墩果酸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药材中齐墩果酸成分的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安排试验,选择适当的因素和水平,根据所测含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佳提取条件.结果 优选出齐墩果酸的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小花清风藤药材粉末2 g,加入70%的乙醇溶液80 mL,水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抽滤,合并滤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浓缩至40 mL,加入15%盐酸溶液40 mL,加热回流提取4 h,再加1倍量水,挥去部分乙醇,用氯仿萃取4次,每次10 mL,合并滤液,浓缩至干.结论 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可作为齐墩果酸成分的生产工艺.

    作者:刘易蓉;张永萍;梁光义;徐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炎性干眼症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方案治疗炎性干眼症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75例(150眼)炎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予爱丽(玻璃酸钠滴眼液),乙组予润齐(右旋糖酐70滴眼液),均配合其他治疗,疗程45 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评价成本-效果.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总成本分别为175.50元和62.1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9.19%,乙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甲组治疗方案优于乙组.

    作者:郭平华;裴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复方维生素B6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复方维生素B6含量检测方法,控制乳膏的质量.方法 在复方维生素E乳膏中加入维生素B6和月桂氮(艹卓)酮,制成W/O/W型的乳膏,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维生素B6的含量.结果 密封保存时乳膏质量稳定,但开封后乳膏颜色加深,并出现破乳现象.结论 复方维生素B6乳膏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可行,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能使乳膏长期稳定的方法.

    作者:张海荣;华玉琴;张新惠;刘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及半暴露治疗烧伤创面86例

    目的 观察磺胺嘧啶锌涂膜剂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6例住院烧伤患者的192个创面进行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剂与磺胺嘧啶银霜剂临床用药自体对照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浅Ⅱ度、深Ⅱ度创面干燥天数、愈合天数、换药次数、部分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磺胺嘧啶锌涂膜剂包扎、半暴露疗法能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工作量,并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任家骠;杨建秋;郑国平;汪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低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介绍低分子肝素联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多数临床研究证实联用比单用更有效,但联用剂量及联用药物的选择仍需探讨.

    作者:吕艳霞;郑苏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肾合剂中大黄素含量

    目的 测定保肾合剂中有效成分大黄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85:15)为流动相,色谱柱为C18柱,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大黄素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08 2~0.041μg,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0.8%.结论 HPLC法可作为保肾合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马俊凤;李红兵;王友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西地兰、艾司洛尔、地尔硫(艹卓)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静脉注射西地兰(A组,43例)、艾司洛尔(B组,45例)和地尔硫(艹卓)(C组,52例).结果 西地兰、艾司洛尔、地尔硫(艹卓)治疗后,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0.4%,29.3%和27.6%,总有效率分别为86.0%,82.2%和84.6%,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34.2±21.0)min,(10.0±3.8)min和(10.0±3.8)min.结论 西地兰、艾司洛尔、地尔硫(艹卓)均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

    作者:周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奥硝唑注射液与3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奥硝唑注射液分别与硫酸阿米卡星、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在室温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硝唑的含量.结果 室温下各配伍液外观、pH值、奥硝唑紫外吸收光谱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奥硝唑注射液与3种注射液可以配伍,配伍液在8 h内稳定.

    作者:刘拴娣;郭智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头孢克肟与司帕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头孢克肟与司帕沙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头孢克肟(0.1 g,2次/d)治疗,B组予司帕沙星(0.3 g,1次/d)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时评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A组为78.3%,B组为77.5%;病原体清除率A组为93.5%,B组为90.0%;A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B组3例(7.5%)患者有轻度恶心及腹部不适.结论 头孢克肟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与司帕沙星相当.

    作者:罗一玲;周舍典;邓白荔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